這個世界重男輕女的父母還是很多的,在他們的眼裡,女兒即使過得再好也是要嫁出去的,而兒子再差也會給他們養老,為他們傳宗接代。因此,父母把女兒對他們的孝心都給了兒子。
殊不知,父母這是在把兒子往好吃懶做上養,慢慢地就會把兒子養廢,一旦遇上不爭氣的兒子,父母再好的扶持也是白費心機。李婷的父母也是如此。
李婷出生於農村,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拼命讀書,要不然就要一輩子都困在這個大山裡了!於是她每天早起晚睡不斷地拼命讀書,終於考上了有名的985學校。
靠著貸款和勤工助學,李婷順利地畢業了。出來工作後,她的條件比老家的很多人都好,賺的錢也比他們多。在父母的眼裡,李婷能夠有現在的成就,都靠他們把女兒一步一步供出來的。
所以他們要求李婷每個月都要給家裡寄2000塊錢的生活費,而李婷也同意了,她想著自己不在父母的身邊,希望可以寄錢給他們,讓他們吃好點。
這一給就是2年過去了,李婷一直以為父母在老家靠著這點生活費,可以過得很不錯的。然而,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的。
國慶期間,李婷提前一周回家了,就在她回家時家裡並沒有人,於是她在鄰居的指引下找到了母親。
當時的母親就在市場上和一堆老婦人在聊天,有人打趣母親說:你女兒都讀書出來賺錢了,你為什麼還不捨得買肉吃?母親慢吞吞地說:她自己夠用就不錯了,哪裡還有錢給我們老兩口,我們還是得靠兒子!
李婷的心在那一瞬間是又酸又澀,她每個月打回家的錢感情是白打了,而且一個月2000塊難不成還不能讓老兩口吃上肉嗎,現在母親卻連肉不捨得買?
李婷沒有叫母親,而是直接掉頭往來時的路回家了,這一路上她想了不少,也大概清楚母親不捨得吃肉的原因。在母親回家後,李婷發現母親果然沒有買肉。
李婷把自己在市場上聽到的話和看到的事都說了出來,問母親:我每個月寄回家的2000塊生活費,為什麼你們連肉都捨不得買?
一開始母親還想著像以前一樣混過去,在李婷多次的逼問之下才訕訕地說:你寄回來的錢全部都拿去給你哥哥了。
李婷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她千叮囑萬囑咐過父母不要試圖去補貼哥哥的生活,就是因為父母什麼事情都幫著哥哥處理好,有什麼好的都留給哥哥,才把哥哥給養廢的。
現在哥哥都已經快30歲了,還在家裡無所事事,家裡給錢開了小賣部又不好好做,天天都顧著打遊戲,哥哥長成今天這個樣子,父母又何曾無辜?
現在李婷寄回家裡的錢都被拿去補貼哥哥,她也成為了縱容哥哥的「劊子手」之一。本應該承擔起家裡一切的男人,卻被父母養廢了,現在還要拉著女兒一起來承擔這個後果。
對於父母,李婷的心是很複雜的,恨其不幸又怒其不爭,痛恨父母補貼哥哥,但又看不得辛苦養大自己的父母吃苦。
在回去上班時,李婷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決地跟父母說她以後每個月都只會寄1000塊錢回家,父母的營養品和生活用品她會在網上買好,然後寄回家給父母用。
李婷在經歷這樣的事情之後才明白:對於有些偏心的父母,不要盲目地給錢,想孝順就直接買東西回去給他們。錢可以給但要保證父母是用在自己的身上,因為這錢就是孝順父母而不是孝順別人的。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父母把女兒的孝順當成理所當然,把兒子的不工作當成不懂事。然而,父母這樣的做法是在把女兒推離這個家,把兒子慢慢地「養廢」。
在孩子長大以後,父母可以補貼孩子,但這個補貼的前提是孩子懂得感恩,而且這些補貼都要儘量地公平,而不是對兒子和女兒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