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久久
前段時間全網熱議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已經落下帷幕,其中最戳中觀眾淚點的一段臺詞,反而來自小配角許子言。
「如果你跟爸爸離婚的話,我就選爸爸。」
「你不是說你最喜歡媽媽嗎?」
「我最喜歡媽媽,媽媽也最喜歡我,如果我選爸爸的話,媽媽就捨不得離開我了。」
剛看到這段話的時候,特別心疼顧佳左右為難。
可細細想來,五歲的許子言又做錯了什麼呢?
他不懂父母之間發生了什麼,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拯救父母瀕臨死亡的婚姻,可以用自己小小的身軀黏合即將破碎的家庭。
他並沒有做錯什麼,卻要承擔父親出軌、父母離異的惡果。
一位心理學家剖析婚姻對孩子的影響從好到壞的四種排列:1. 好的婚姻,2.好的離婚,3. 壞的婚姻,4. 壞的離婚。
有了孩子以後,兩個人不止是夫妻,還是父母。
無論是壞的離婚,還是壞的婚姻,孩子都是最無辜的那個。
對婚姻持敬畏之心,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感情上的對錯,都是過去的糾葛。父母的身上,還承載著孩子的未來。
不要讓孩子,成為夫妻關係破裂的犧牲品。
一、父母的婚姻,也是孩子的未來。
電視劇《淘氣爺孫》裡的嘉樂比許子言更偏激。
為了阻止父母吵架離婚,嘉樂想方設法讓自己生病。
脫光了站在風扇前狂吹,穿上厚厚的大衣憋汗,一會兒喊頭疼,一會兒喊腿疼……
媽媽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嘉樂忍不住委屈大哭:
「媽媽,你們不要吵架了,我寧願天天生病,一直生病,你們不要離婚好不好?好好地關心我,帶我去醫院好不好?」
《為何家會傷人》中說:當父母的關係出現問題時,孩子會傷害自己,目的是拯救父母的關係。
懵懂的孩子並不明白離婚意味著什麼,但父母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讓他們感受到了愛將被剝奪的危機感。
心理學有研究顯示:出生僅6個月的小嬰兒都能感受到家長爭吵中的壓力情緒,甚至19歲青少年,依然對父母的爭吵特別敏感。
父母的爭吵讓孩子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而長期壓力會損傷我們大腦中的海馬回。海馬回是用於記憶和學習的重要區域。
父母爭吵時的口不擇言,孩子都會當真。
謾罵、詆毀、詛咒、威脅,都是對他們內心安穩的摧毀。
夫妻之間難免有矛盾,父母用良好的方式解決爭端,孩子也能學會平和的面對問題,反之亦然。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曾對13000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進行調查,發現76%的問題孩子來自於婚姻結構完整,但是充滿矛盾的家庭。
夫妻能否經營好婚姻,不僅僅關係著自己的幸福,更關乎孩子一生。
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溫暖有愛的家,而不是一個看似完整,實則充滿爭吵甚至暴力的外殼。
如果不打算離婚,請好好相處。婚姻多一點敬畏,孩子就多一份安全感。
如果緣分已盡,就好聚好散,放過彼此,也放過孩子。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即使父母離婚,在孩子心裡,那個家還在。
二、壞的離婚,傷孩子最深。
比起離婚本身,最傷孩子的,其實是父母。
心理學家Rubenstein, C.通過研究發現:父母離婚,並不是孩子行為出現偏差的根本原因,能否從父母身上得到足夠的愛,才是。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主人公朱朝陽生活在一個破碎的離異家庭。
父親很少關心他,連考第一的成績,都是在牌桌上聽來的。
說好的帶他去買東西,一見到再婚妻子和小女兒,就把他拋到了腦後,獨留他一人尷尬又不知所措。
對再婚女兒的寵愛和對朱朝陽的冷漠的鮮明對比,反覆傷害著朱朝陽的感情。
母親看似信任他保護他,但這份愛,是有條件的:「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別的什麼都不用考慮」。
朱朝陽一旦表現出抗拒她的要求,她就會歇斯底裡的發洩情緒:「如果你爸爸是個負責任的男人,當初不拋棄我們,今天的事就不會發生。」
他們之間沒有明面上的劍拔弩張,卻不約而同的鬆懈了父母責任,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朱朝陽漸漸學會了察言觀色,權衡利弊,他隱忍乖巧,一再犧牲自己的需求,來滿足父母的需要。
心理學上把這種情況稱為「親職化」,也叫「小大人症候群」。
異常的心理髮育,推著朱朝陽一步步走向黑化。
不由想到前段時間熱播的韓劇《夫妻的世界》。
母親為了爭奪兒子俊英的撫養權,偽裝假的家暴現場,帶他到高速公路上不要命的飆車,在懸崖邊撕扯。
父親得到他的撫養權之後,就不聞不問,任由第三者的孩子對他頤指氣使,他被後媽誣陷,被父親責打。
一夜之間,往日溫柔的面孔都變得猙獰可怕,仿佛家沒有了,父母的愛也收回了。
受不了夾在父母中間做一個較量的籌碼,俊英最終拋下一切,離家出走。
對孩子來說,離婚固然可怕,但父母對婚姻沒有絲毫敬畏之心,只顧著相互撕扯,把孩子當成彼此報復的工具和發洩負面感情的垃圾桶,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傷害。
在他們成年之後,還會不自覺的模仿父母的婚姻模式,循環上一代的悲劇。
大人失去的是一段破碎的婚姻,孩子失去的卻是他的全世界。
三、有敬畏心的父母,離婚不離愛。
即使給不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還可以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
當初李小璐和賈乃亮離婚時風波四起,不論他們夫妻之間做過什麼,在保護孩子這件事上,卻如出一轍的用心。
甜馨跟在李小璐身邊,但也會經常和爸爸聯繫。
前段時間六一兒童節,賈乃亮還來到李小璐住的小區,一起陪甜馨玩耍。
所有人都以為他們之間會老死不相往來,但相對而立的兩人,卻坦然平和,這份釋懷,何嘗不是一份為人父母的愛。
李亞鵬和王菲的教育理念一直被大家稱讚。
先天唇顎裂,父母離異,看似坎坷的童年經歷,卻絲毫沒有抹去李嫣身上那份自信和坦然。
父母的和平分手,離婚後對她一如既往的關愛,都化成了她不懼風雨的鎧甲。
三口之家不在了,父母的愛還在。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媽媽,曾這樣跟小歐巴馬解釋父母的離婚:
「我們三人有三個關係,爸爸媽媽的關係,爸爸和兒子的關係,媽媽和兒子的關係,現在結束的只是爸爸媽媽的關係,爸爸媽媽還是會愛你。」
夫妻關係可以說變就變,但父母和孩子,卻是一生的牽絆。
我們總以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卻忘了它還是孩子的鏡子,能折射出他們未來的婚姻態度。
孩子往往會把父母的相處模式內化成自己的處事標準,長大後不自覺的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婚姻,對待他的孩子。
好聚容易,好散卻難。無論我們大人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請一如既往的給孩子溫暖和力量。
他會從父母這裡,學會愛,懂得敬畏婚姻,學會平和釋懷。
四
有一位爸爸在女兒的結婚典禮上說:
「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結婚之後,你們兩個要各去掉一半的個性,才能組成美滿的家庭,婚姻不是佔有,而是結合。」
好的婚姻不只是愛情的升華,還意味著忠誠和責任,彼此成全,彼此成就。
即使不能攜手走到老,起碼可以好好說再見。
不要在離開的時候,把對孩子的愛也收走了。
不是好的夫妻,依然可以做合格的父母。共同參與孩子的成長,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讓他在愛的滋養中長大。
內心充滿了愛,才能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願每一個孩子,都有父親的陪伴,有母親的呵護,無憂無慮,天真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