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的學生時代,特別是在大學階段,總有那麼幾個不學習,上課玩遊戲,甚至通宵玩遊戲的同學。對於這些同學,很多人會認為他們荒廢學業,也不看好他們的未來。可事實上,他們也確實如此,為了玩遊戲,掛科多,甚至影響了畢業。然而,也總有意外,比如我曾經的同學施同學和同事Rock。
一、施同學大學玩遊戲勉強畢業,後帶團隊。
我大學同班同學——施同學,他腦袋上有刀疤,據他說,他中學時不愛讀書,就愛打架。後來頭部受傷做手術後,突然覺得應該好好讀書,然後認真讀了一年半的書,就考上了大學。
上大學後,他覺得一切跟他想像的不一樣,他並不喜歡。為什麼不退學呢?按他自己當時在班裡舉行的「遇見真實自己」主題班會上的說法,他答應家裡人一定要拿到畢業證,所以在不能申請退學的情況下,他只能通過打遊戲來打發大學時光。
大學那幾年,他常常翹課在宿舍打遊戲。當年我們學校的網絡還不是很好,於是為了開黑,他還去過學校附近的網吧。偶爾我們看他來上課,他又在課上玩手機遊戲。
他的大學成績,一直在班上墊底。我們一度覺得,像他這樣折騰,等到畢業時,他肯定畢不了業。然而,大四那年,找實習寫論文,他突然就變得很拼起來。大概曾經答應父母要拿到畢業證這件事,是他的底線。於是,在畢業季,他像換了一個人。
那一年,大家都忙著找實習、寫論文答辯,還有找租房,搬離學校等,對於他那年發生了什麼事情不清楚,只知道他後來跟我們一樣畢了業。
在之後,因為他退出了班級群,所以我對他的情況一直不是很了解。大概兩年前,從他室友,也就是我們副班長的口中得知,他畢業後找了一份跟我們專業毫不相干的工作,直接進了一所遊戲公司,發展得挺好,現在還帶了團隊。
二、Rock大學被勸退,後當遊戲編劇。
我前前公司的同事的學歷,普遍都是本科生。低於本科學歷的人很少,遊戲編劇Rock是其中一個,他只有高中學歷。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沒上過大學。
他當年讀大學時,大一挺認真學習,可是後來發現很多老師總是照本宣科地上課後,他覺得沒有意思,就慢慢在上課時玩起了遊戲。而這一玩,就不可收拾了。
大三時,因為多門學科掛科,補考又不及格,再加上翹課次數過多被通報批評,所以後來直接被學校勸退。當時這件事對他打擊不小,他想過重新高考,可又讀不下去書,因此就乾脆出社會找工作。
一開始很不順利,後來他的一個遊戲搭檔跟他說:「你想像力和文筆那麼好,為什麼不考慮去當遊戲編劇呢?」然後,他真的去投簡歷面試,儘管多次碰壁,可是最後他還是成功應聘上了。
而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往往潛力是巨大的。我不知道他走上這個崗位並順利守住這個崗位吃了多少苦,我只知道他當時在我所在的那家公司裡遊戲部門,他是很被看重的。
其實,我分享我所認識的這兩個人的大學經歷和故事。只是想說,大家要對那些愛打遊戲的人少一些偏見。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也會帶來很多可能性。在刻板印象中,我們總認為愛玩遊戲的人沒有未來,對他們或多或少有些許歧視。然而,遊戲裡自有一片天地,只是因為我們的認知有限,或者一些偏見,所以選擇性忽略。
當然,這裡我並不鼓勵學生們像他們一樣因為遊戲而荒廢學業,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他們一樣找到人生方向,也不一定那麼幸運能遇到伯樂,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們一樣能在遊戲中玩出屬於自己的事業。
因此,還希望學生們在遊戲和學業中,一定要優先選擇學業。至於遊戲,如果真的非常喜歡,那麼大家可以在業餘去了解和玩,並試圖有規劃地將其與未來事業做聯結。總之,別以學業為代價,畢竟現實生活中,因此葬送未來的人可能會更多一些。
最後,如果你身邊也有學生時代愛玩遊戲的同學,那麼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他的現狀。當然,你也可以分享你自身的經歷和看法。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教育發展與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教育成長路上,上到大學下至小學,有困惑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