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您此時此刻剛好陷入了困境,正飽受折磨,那麼我想告訴您: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請您奮力前行——村上春樹。
人總是身不由己,沒辦法按部就班,走既定的生活路線。沒畢業就結婚,為生活所迫而工作。村上春樹在成為作家之前,都經歷了什麼?
夫妻二人,在三年時間裡,同時打了好幾份工,省吃儉用攢錢,到處借債,七湊八湊開了一家小店。
雖然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卻負債纍纍。家裡既沒有電視,也沒有取暖設備,寒夜裡只好摟著貓咪睡覺。
有一次,還貸日期到了,他無論如何也籌不到錢。在深夜裡低頭走路時,突然看見,地上掉著皺巴巴的鈔票。撿來的錢本來要交給警察,但他卻還了貸款。
村上春樹回憶說:「當時撿到錢的時候,簡直是撿回了一條小命,壓根就沒有力氣說漂亮話。」
二十多歲的時候,他一直生活的十分艱辛。聽過汙言穢語、被人使壞、被人歧視 ……當時,他只有一個信念:把小店撐下去,還清貸款。
吃苦歸吃苦,在社會上學到的知識,讓村上春樹變得堅強,也增長了不少智慧。
小店開了三年,有了老顧客,欠款也還清了。就在這個時候,業主突然說:「大樓要擴建,讓他搬出去。「
儘管有了新店,卻又添了新的債務。他不得不從早到晚幹體力活,忙著還債。但再忙再累,村上春樹也沒有放棄閱讀和聽音樂;和從中享受樂趣。
人生中,吃苦受難不值得慶幸。但如果陷入困境,飽受折磨,也要奮力前行。
人生轉瞬即逝,在即將三十歲的一個午後,村上春樹去看了一場棒球賽。當他喜歡的球員,有了一個漂亮的擊球,四周響起掌聲的時候,一個念頭毫無徵兆、毫無根據的冒了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比賽結束,他馬上買了稿紙和鋼筆。從那天開始,結束一天的忙碌,村上春樹就趴在餐桌上,一直寫到天亮。
半年時間,他寫出了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可是,讀完之後他非常失望:連自己都打動不了的作品,怎麼能打動讀者呢?
他放棄了鋼筆和稿紙,搬出了英文打字機,用自己有限的英文寫作能力,重新開始創作。
第一次創作就失敗了,但他仍然樂觀:之前沒有寫過小說,寫不好也很正常,不可能一提筆就寫出一篇傑作。
由於英文詞彙量和語法知識的匱乏,他只能用短句;用簡單的語言、淺顯易懂的文字創作內容;剔除描寫中多餘的贅肉。
村上春樹說:「寫小說,根本無須羅列艱深的詞彙;不必非用感人肺腑的美妙表達不可。」
用英文寫完第一章作品後,再用自由的「移植」翻譯成日語。村上春樹掌握了屬於自己的寫作節奏後,又拿起了稿紙和鋼筆,繼續創作。
《且聽風吟》一出世,就獲得了文藝雜誌《群像》的新人獎,那年村上春樹三十歲。
連續三十多年,村上春樹一直感受著創造第一部作品的「舒爽」與「快樂」。他最為珍視的是「被某種特別的力量賦予了寫小說的機遇」。
與其說村上春樹寫小說是在「創作文章」,倒不如說更近似「演奏音樂」。他用身體的感覺,向讀者呈現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作品。
柏拉圖說: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