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多女少,很多優質女青年依舊還是單身?

2020-10-10 利匯優品

你也不小了,為什麼還不找對象?

頻頻面對這個致命難題,細想起來簡直可以讓你懷疑人生。

說長相,打扮打扮也是一個靚仔;論學歷,讀的大學也還算湊合;談家庭,上不比富二代,勉強也能邁進小康之家。

但是,偏偏無可挑剔的你,似乎永遠也找不到對象。

眼看著兒時的玩伴,一個個都結婚生子,有的甚至開始秀恩愛曬娃兒,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你難免會有些失落。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世界上的單身男人都去哪了?

目前看來,「男多女少」的社會現狀已經成為共識。1990年的人口出生性別比,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111.4:100。

雖然女性在性別比例上佔優,但是在現實中的婚戀市場中卻沒有佔得先機。

如果你有參加萬人相親大會的經歷,多半會發現,「女多男少」才是相親活動的真實面貌。

導致這一現象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很多人忽略了婚戀市場上的年齡匹配問題。

我們這代人跟父母相比,絕大多數都在學校中度過了最為漫長的時間。25歲時的父母,可能已經成家立業有了你,但25歲時的你,可能才剛剛畢業。

受教育時間的增加,自然推遲了我們的結婚時間。


一項對陝西全省24-35歲已婚婦女的統計顯示,男大女-1到5歲的婚姻佔比在80%以上。當男生讀書到30歲,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比他小几歲的姑娘結婚,但同樣的情境卻很難在女性身上實現。

因此,我們不僅要看24歲男性與24歲女性的比例,還要看25歲男性比23歲女性、26歲男性比24歲女性的比例。

20世紀80年代每一年出生嬰兒都男多女少,但是出生量卻在逐年遞增,所以早幾年生出來的男嬰,還是要比晚幾年生出來的女嬰數量少。

假設80後的嬰兒到了找對象的年齡,按照女性找年長几歲伴侶的婚配模式,「女多男少」才是真實的匹配現狀。

2013年,1985年出生的1175萬女性剛好是28歲,而1984年出生的29歲男性是1156萬人,1983年出生的30歲男性是1064萬人;早於1983年出生的31、32、33歲的男性數量分別都不超過1000萬人。

找不到對象,可能真不是你的鍋。


假設女性都找大她們-1到5歲的男性,即小她們1歲到大她們5歲的範圍,那麼2010-2020年將是男性短缺的階段。比如在2017年,每100個女性,只有85.7個男性可以匹配結婚,男性要比女性少14.3%。

不過,中國的嬰兒出生量,在上世紀90年代沒有持續增長下去,後來每一年的男嬰都比女嬰多得多。

2020年之後,考慮了男大女婚姻的普遍性,年齡結構的作用也會被性別結構帶來的影響抵消和超過,以後將是男性過剩不斷積累的時期。

今年(2020年)中國大陸男女分年齡數量,數據來源聯合國人口司。由於嬰兒早夭及可能統計數據修正的問題,此處年齡截面數據與1980年代出生人口數據並不相同。

像2020年,28歲的女性有970萬,而29歲的男性有1169萬,30歲的男性有1262萬,往上31歲、32歲的男性也都挺多。

換句話說,如果你晚出生幾年,可能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


「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這一現象背後不僅展現了女生找對象的焦慮,更加表明了雙方受教育的匹配程度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女性在社會經濟地位上不太會 「下嫁」。而學歷,作為一個相當強的社會經濟地位信號,女性的目標配偶的學歷至少得和自己不相上下。

不過,擁有這樣心理預期的女性,往往在婚戀市場上,需要面對慘澹的現實。

先拿在大眾印象裡最「愁嫁」的群體女博士來說,從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公布的2010-2019年統計數據來看,實際上博士研究生「男多女少」,不過,女生的佔比在近十年在上升,佔比最高的2019年為41.32%。

在碩士研究生和普通本科生中,女生的佔比通常多於男生,把博碩研究生合計來看,2019年的數據顯示,在校女博碩比男博碩多32166人,女生佔比為50.56%。

假設碩博研究生全部內部消化,那男生還是缺了點的。

更何況,一個博士畢業的女生,不太可能嫁給普通的本科生。但反過來,你卻能看到博士男生娶了本科女生。

所以,高學歷女生確實更容易剩下。


這個時候,如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生,畢業之後回到縣城老家,那她大概率需要調整她的擇偶預期。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一份研究,收集了2003-2013年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結果發現女性更可能在生源省或院校所在省就業,且多進入事業單位。但與之相對的,男性到非生源及院校的其他省的傾向要高於女性。

男生一般情況下更會利用空間流動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但對於女性來說,則一定程度上存在「流動惰性」,她們的流動意願會更低。

不可否認的是,「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傳統觀念或許還在影響著相當多的人,與女同學比,有發展潛力的男同學可能不那麼願意回到家鄉。

這樣一來,畢業之後回到家鄉穩定工作的高學歷女性,可能就會面臨著尷尬的擇偶境地,你翻遍整個小縣城,可能也找不到幾個和你學歷匹配的男青年。

小縣城的生活,工作穩定,生活富足,但孤獨它也會時常圍繞著你。


談到這裡,另一個決定愛情就是房子和戶口了。在2005-2010年間,女性遷移在跨省婚姻遷移的佔比能達到85.65%。

具體來看,女性婚姻遷移,一般是嫁到更好的地方去,研究數據發現,女性更容易從農村轉移到城市,但這一轉移在男性身上卻很少實現。

農村女性其實更容易找到城市丈夫,但農村男性往往對城市女性和農村女性都不具有吸引力。因此,我們常常會看到相關報導:農村剩餘男性問題嚴峻。

但這並不意味著,城市中的男女就能收穫一份美滿的愛情,房子和戶口依舊是最現實的限制條件。

華中科技大學的一項分析顯示,在2007年,城市規模擴大一倍,適齡青年結婚概率降低10.5%,且這種影響強度有擴大的趨勢。

大城市的婚姻生活,可不止柴米油鹽鋪灑的一地雞毛,還有買車、買房、養孩子堆砌的重重大山。逃不過現實的無奈,即便是來到大城市的優質女青年,也很有可能被剩下。


一項抽樣調查顯示,2006-2013年間,上海市比例最高的婚姻依然是本地戶口男女之間的結合,而兩地戶口的婚姻佔比大約只有36%左右。

如果再往深入探究,我們可以將兩地戶口的婚姻拆成四種模式:本地男與流動女(流動指沒有戶口)、遷移男(遷移來已落戶)與流動女、本地女與流動男、遷移女與流動男。結果顯示,前兩者的婚姻佔比最多,分別為近40%和近30%。

另一項統計數據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2012-2015年在上海結婚的女性遷移佔比為70.72%,赴上海結婚的女性為14.4萬人,而男性只有6.0萬人。

換句話說,在這場婚戀博弈中,再次出現了兩端的相對剩餘:本地戶口的女性,與沒有上海戶口的男性。

想在大城市生存不容易,想在大城市結婚,可能更難。優質,有時候反倒成為單身女青年戀愛的限制。

當然,婚姻中要考慮的條件匹配還有很多,比如身高。在上海登記結婚的兩地戶口婚姻中,上海女性偏愛東北男性,上海男性偏愛西南地區女性。這個現象大抵與身高有關。

當你下次春節回家,無論你解釋多少,你媽都會把這當作藉口,她才不管這麼多,那句靈魂拷問依舊會時常圍繞在你耳邊:閨女,你什麼時候才能找對象啊?


有需求就有市場,但是,很多婚戀焦慮的人將目光投向了網際網路平臺,結果被不懷好意的人「收割」。

常見的套路是先在線上釣魚,以「有很適合你的男/女生」的說辭誘導用戶到線下門店進一步溝通,接下來就是密閉空間內長時間的信息轟炸,軟磨硬泡用戶購買服務,這些套路不但發生在小平臺,某些老牌網際網路公司也深諳此術。

相親是更加有利可圖的市場,不少婚戀介紹平臺為了敲定一筆買賣,往往是不惜一切代價誘導用戶消費,「技巧」滿分。

蘇亞平時工作忙,交友圈不廣,無意進了「我主良緣」的微信交友群,填寫了部分資料。突然有一天我主良緣的紅娘打電話給她,邀請她去門店詳談,不過被她拒絕。

但是,在之後的一個月時間裡,「紅娘一直電話轟炸、洗腦,打感情牌,告訴我,好幾個不錯的男生看了我的資料、對我有好感,約我線下面談」。

5月21日,蘇亞來到店裡,「紅娘一見面就開始各種誇我,說給我找店裡頂尖的紅娘給我服務」,當天她又填寫了更詳細的個人資料,於是另一位紅娘開始對她進行長達4個多小時的「轟炸」。

蘇亞稱,主要是講述自己有多牛,有多少成功案例,「她說那些女孩都很幸福,我比她們條件好,還漂亮,門店有很多優秀的男生,就差她幫我這一把了」,「我可以幫你找到條件很好的,有車有房定居蘇州的,年薪30萬以上,你找到男朋友,可以讓他補貼你這部分錢」。


見蘇亞開始猶豫,紅娘於是推薦套餐。「她一來就推薦了7萬的,說7萬隻是優質套餐的基礎套餐,我嫌貴,雙方就僵持著,她開始說,看我是很棒的女孩子,想幫我,為我去申請一個5萬的優惠套餐,內容跟7萬一樣。」

紅娘一邊勸蘇亞不要猶豫、不要後悔,還口頭承諾不滿意就退款。甚至在蘇亞未同意的情況下,自稱財務的工作人員帶著二維碼來收款,一陣攻勢下,蘇亞被催著付了款。

剛付完5萬元,紅娘突然很懊惱地說自己忘了,其實有一個7萬的結婚返還版,也就是2年內結婚可以返一半,非常划算。在沒有詢問蘇亞要不要的情況下,直接拿起電話與上級免提狀態下溝通。

「演戲開始了,在我面前,很艱難地為我爭取,打感情牌,讓我沒辦法拒絕。」就這樣,蘇亞被盯著用支付寶借唄又付了2萬,總共7萬,並被催著籤了一份電子合同。

接下來,紅娘給蘇亞約見了三個男生。「第一個我不滿意,我說了原因,也跟紅娘說,不要比我大7歲的男生,結果介紹的第二個還是比我大7歲。介紹的第三個沒在我的要求範圍內,我沒去見面。」

事後,反應過來的蘇亞要求退款時,紅娘拿出合同稱「合同上寫了,單方面解除合同不能退費」。這時蘇亞才知道,關於結婚返還一半是指總金額的60%再扣除30%的基礎服務費的一半。


沈樺和蘇亞的遭遇大同小異,一位老師負責進店洗腦,另一位老師負責對接男女見面。

沈樺是在一個微信公眾號上看到我主良緣的免費相親廣告的,填完資料後接到紅娘陳老師的電話。「問我想找什麼的女生,我說完想找的標準,她就給我推薦了一個女生,說很合適我。」紅娘以此為由,約沈樺去店裡進一步填寫資料。

多次溝通後,沈樺在8月22日晚上到店。據他回憶,被安排到一個小房間裡進行了長達3個小時的「洗腦」。「了解過去的情感經歷、家庭背景、經濟狀況,問消費習慣,是用信用卡多還是花唄多,問額度有多少。還給我看了他們公司創始人上電視的節目。」

直到當天晚上23時,紅娘拿來價目表叫沈樺付費了19980元的服務,「付款後才叫我籤的合同,我都沒時間看合同內容」。

9月13日,我主良緣向他介紹過一個女生,紅娘告知他「初次見面不宜聊太久」,匆匆見面後就沒了下文,女生微信不再回復。當沈樺提出退費時,紅娘表示「女生正在篩選中」,「服務一旦開始就不可以退費」。

「如果當時要我付現金,我可能也不會籤,他們誘導我分期付款,說這樣每個月還款壓力小。」這些紅娘通過深挖你的過去來給你心理壓力,窺探經濟狀況來試探給你辦什麼價位的套餐,並且介紹的女生很有可能也是平臺找的託。


公開資料顯示,我主良緣的主體公司是深圳我主良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鄧達於2007年創立。在部分新聞報導裡,鄧達被稱為「中國紅爹」。

多位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反饋,我主良緣先是在線上釣魚,以「有很適合你的男/女生」的說辭誘導用戶到線下門店進一步溝通,接下來當面銷售的過程中,就是密閉空間內的信息轟炸,利用軟磨硬泡的手段,誘導用戶購買服務。

事實上,這不只是我主良緣的獨門秘笈,像世紀佳緣、珍愛網這些主流婚戀平臺也曾使用過類似的套路。

一位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律師表示,這涉嫌侵犯用戶的自主選擇權,而對於用戶的退費要求,平臺若以服務一旦開始就不可退款的理由拒絕,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涉嫌侵犯用戶的公平交易權。該律師特別提示,用戶籤合同時需認真閱讀合同條款。

需要提醒的是,不但垂直的婚戀或情感諮詢平臺,就連陌陌這樣的社交平臺也不定時開設了相親配對頻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林書進入陌陌該頻道,裡面是一對一的直播形式,設有主持人,流程與《非誠勿擾》類似,有心動表白環節,男女方可以給彼此刷禮物,當達到一定心動值方可進入下一環節。

據林書回憶,當時有其他主持人告訴他,陌陌後臺設定的規則是刷禮物最多1000塊錢,很多人刷七八百元就能在平臺牽手成功,但是他一個晚上給一位女嘉賓刷了5000元禮物也未能牽手成功。

事後,他認為平臺方面監管不到位,主持人按比例分成,自己相親時遇到的主持人並未提前告知相親成功需要多少資金,只是反覆以各種藉口誘導男嘉賓充值。

總之,小到情感諮詢公司,大到老牌婚戀平臺,都可能利用單身男女的焦慮,設置套路藉機斂財。相親平臺有其存在的意義,但企業如果盲目追求利益而忽視責任,毀掉的將是無數單身男女的幸福甚至自信心。

從愛情到婚姻,一路走來不易,但是這些難題總有攻克的一天,大可不必灰心喪氣。最後,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相關焦點

  • 優質單身女青年為什麼這麼難找對象?
    誰不想甜甜的愛情降臨在自己身上,可問題是,這個世界上的單身男人,都去哪了?談婚論嫁,真的是男多女少嗎?按照常理,「男多女少」的社會現狀似乎是我們的共識。拿最接近90後這代人出生時的人口普查情況來說,1990年的人口出生性別比,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111.4:100[1]。
  • 優質單身女青年為什麼這麼難找對象
    誰不想甜甜的愛情降臨在自己身上,可問題是,這個世界上的單身男人,都去哪了?談婚論嫁,真的是男多女少嗎按照常理,「男多女少」的社會現狀似乎是我們的共識。拿最接近90後這代人出生時的人口普查情況來說,1990年的人口出生性別比,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111.4:100[1]。
  • 為什麼優質女「滯銷」,而優質男「暢銷」
    大齡剩女、剩男現象在很多地方存在,在大城市則更加突出。而剩男、剩女現象中的一個很凸出的現象是,剩女中優質剩女比例,遠高於剩男中的優質剩男比例。為什麼優質男暢銷,而優質女卻滯銷。對於這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會持有不同的觀點。其實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夫妻之間,老公是優質男,老婆也是優質女這種情況,不是特別多。
  • 單身女青年為什麼難找對象?你見過尊重女性的男性會難找對象嗎?
    所以,如果單身女青年難找對象,那麼單身男青年為什麼總覺得娶老婆難呢?單身男青年不是總認為現在的彩禮很高,娶老婆條件多,要花很多錢嗎?不是有很多所謂的光棍村嗎?怎麼現在都有一種錯覺,男青年和女青年似乎不在同一個地球上,兩人隔著銀河,永不相見的樣子。
  • 甘肅金融系統牽線單身青年 女多男少「撩哥」成亮點
    【解說】日前,甘肅金融系統單身青年聯誼活動在蘭州舉辦,來自35家金融機構及甘肅省直機關等單位的數百名單身男女參加了活動。大家通過自我介紹、做遊戲、才藝展示等方式,增加彼此認識,尋覓真愛,邂逅幸福。  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金融行業女生多於男生,此次聯誼中「撩哥」成了活動亮點。
  • 相親市場上,優質相親男確實比優質相親女少
    男生多還是女生多?什麼樣的人最不好脫單?」小客說:「雖然從數據上看,單身男性比單身女性多3300萬,但是從一手相親市場來看,還是優質女多於優質男。所以很多人因為太挑剔,而長時間脫不了單。歲女性「看淡修仙」在相親市場上,這部分女性的選擇範圍少了很多
  • 婚戀市場怪象女多男少的真實原因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適婚年齡男多女少,不少媒體稱,中國男女比例出現嚴重失衡,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五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將有數千萬的男子無妻可娶,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光棍」,而且這一現象從明年開始將逐漸顯現出來。但婚戀市場卻始終是女多男少,這就不免讓人發出疑問,這多出的幾千萬男性到底去哪裡呢?
  • 相親男:雖然男多女少,但男人可以娶比自己年齡小很多的女人
    阿瑩的姐妹見介紹的每個男生都被阿瑩否決了,就讓阿瑩放低些要求,要好的姐妹還直言阿瑩長得一般,就不要太高要求了,但阿瑩肯定聽不進去這些「忠告」,只是對姐妹說現在男多女少,自己不擔心找不到老公,自此後,阿瑩的姐妹就再也沒給阿瑩介紹過男生了。
  • 不是男多女少嗎,為什麼城市大齡未婚女性越來越多?
    很多人都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身邊城市的大齡未婚女青年越來越多,無論是周邊的同事還是朋友,不少已經超過30歲的女生依然單著。但與此同時,超過30歲的男性單身卻相對很少。有些時候我們不禁奇怪,經常能夠在網絡上看到中國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的這樣的說法。為什麼男的比女的多這麼多,剩下的還是女性居多的呢?
  • 在這個男多女少,女性不愁嫁的時期,為什麼單身女性反而越多了
    有很多古怪矛盾的情況,使大家感覺不可以掌握。就拿相親交友難點來講,在我國的男女比例已不斷好多年失調。按道理說,女性多男性少,男性雖然愁娶,但女性理應不愁嫁才對。可事實上,現在中國單身女性佔有率很高。這也就促進,很多 女性一旦過去40歲,仍是未婚男女的話,告別單身的概率也是並不大的了。
  • 為什麼大齡剩女中,單身女老師數量很多?
    城市單身剩女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人們多關心這些大齡未婚女青年或高或低的要求,她們對婚姻的感悟等,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大齡未婚女青年職業構成是什麼?很多人認為她們單身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自身要求過高,或者遇人不淑。其實很多人在適當的年齡沒有走入婚姻,也與她們的職業有關。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在教師這個行業中,女教師單身的比例尤其很高。
  • 大齡單身優質男網絡遇到這個女的,真倒黴
    導語:同學W,大齡單身優質男青年,眼界頗高,在父母催婚緊,相親無果的情況下,通過某知名網絡相親平臺,結識了一位頗合他心意的本地女C。該女膚白貌美,甚是讓他動情。本以為是一段奇緣,不曾想,該女子竟是個騙子......33歲的同學W,自從大學畢業後,一直在GD省工作。
  • 鑽石男與優質女:人們眼中的郎才女貌,現實中的愛情「雞肋」!
    人們常說,沒有一個女人不喜歡高富帥「鑽石」男,沒有一個男人不喜歡年輕貌美的優質女,在世人眼中,鑽石男和優質女就是才子佳人,無比般配,令人豔羨。古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他們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很多人,至今被傳為佳話,郎才女貌也被人們視為天下最完美愛情的標配。可是人們眼中的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在現實中卻常常被淪為「雞肋」,這又是為何?
  • 「女多男少」造成香港單身者多?調查結果說不
    新華社香港11月9日電(記者王小旎)統計顯示,「女多男少」現象在香港日趨普遍,不少人認為這是造成單身人士、特別是女性單身者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家香港婚戀交友平臺9日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逾八成受訪女性及六成半男性認為「女多男少」不是單身的主因。
  • 農村單身男青年為什麼很多?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作者認為:農村的單身男青年很多,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很多,有歷史原因,也因為孩子生活思想觀念的變化,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就出現了這個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一些年輕的孩子得過且過,以為有錢可以解決一切,不覺得單身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2、80年代初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使男女性別比例出現不平衡,導致現在的社會問題。那時候農村還比較重男輕女,都想要個男娃,盤算將來能為自己養老。3、大批農村青年進城務工,尤其是女性都到了婚齡,她們大部分選擇在城市裡生活,這樣就解決了城市裡性別失衡的問題 ,而進一步拉大了農村的性別比例。
  • 單身的根本原因:女的不想找,男的找不到;網友:等待一妻多夫制
    在每個城市都有著一群單身男女,有的二十七八,有的三十出頭。他們是同事朋友之間茶餘飯後當笑料的單身狗,親戚家人眼中的恨嫁恨娶的大齡剩女剩男。大家好,我是情竇初開的土豆,以感性的角度看人情,以理性的思維論情感。今天小編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城市的單身男女會如此之多?單身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首個兩岸相親航班報名呈現「女多男少」
    原標題:首個兩岸相親航班報名呈現「女多男少」  中新網上海1月21日電(記者 李佳佳)截至21日,春秋航空、春秋國旅和世紀佳緣聯手啟動的首個兩岸相親航班,共吸引44名青年男女意向報名。目前,報名呈現女生多、男生少,組織方21日在此間呼籲「男生大膽報名向前衝」。
  • 男多女少並非主要,女強男弱才最可怕
    導致對象硬生生被同事優質男搶走,從那之後老大就受挫了,脾氣暴躁,現在45了依舊在家啃老光棍一條,老二老三都因為沒學歷沒錢沒未來找不到對象。男多女少是如何形成的男多女少並非主要,女強男弱才最可怕首先,現在男多女少並不是讓男孩們危機感重重的最主要問題,而是「女強男弱」讓男孩們危機感越來越強。
  • 瀋陽大齡婚戀現狀:大齡單身A女配B男?
    28歲,沒有女朋友有一次和同事們聚會,談到結婚的話題同事們得知男生28歲沒有女朋友,並且有點著急後對他說道:「你再等幾年,你現在才28歲,沒有什麼好條件根本不會有女生看上你但你再等幾年就不一樣了,到33、35歲了到時候年齡相仿的女生都是像女博士、女碩士
  • 適婚年齡女多!男少!那些所謂的男多女少到底是誰胡說八道
    網上一直說男多女少,以至於舔狗遍地,拳師橫生。今天我們來打打臉。很多數據新聞,言語中告訴你男多與少,比例失衡,其實在年輕人這一堆裡,是女的多,男的少的。不信?我們來逐步的打臉!!我們先來看看,一些個人間清醒的網友評論這樣一個男女比例失衡的數據讓很多人一懵吧?什麼?男的多女的少?一堆男人娶不到媳婦兒?哈哈哈,我給你講講這裡面的搞笑的地方。首先,男的多女的少,雖然現在2021年了,但是以往重男輕女留下的老頭很多,老太太很少,加上現在的小朋友和適婚年齡的年輕人,才會覺得男的太多了,女的太少。但是!!!重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