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說:滿目雲山俱是樂,一毫榮辱不須驚。
深以為然。
雲和山交織在一起,皆為人生所樂,不存在互相爭寵之別。
可見,最好的活法,向來不是論輸贏,爭高低。
最好的活法,是沒事不找事,遇事不爭事。
01
爭來爭去的人,常常悔不如初
古時有兩個婦人為爭奪一個嬰兒投訴到國王那裡。
國王聽完她們的陳述,搖了搖頭,表示很無奈。
國王沉思片刻,對婦人說「既然你們二人爭論不分伯仲,那你們就互相爭奪吧,誰能爭奪到手,這個嬰兒就歸誰。」
說完,大臣便按照國王的命令,將嬰兒放在桌子中間。
兩婦人分別站在嬰兒的兩側,各自抓著嬰兒的一隻手。
隨著國王的一聲令下,一位婦人趕緊將嬰兒拉向自己的方向,另一位婦人卻馬上鬆開了嬰兒的手。
國王見狀,指著那位多奪走孩子的婦人說到「你想要奪走她人的骨肉,你可認罪?」
婦人聽完,後悔不已,但只能點頭認罪。
真正的母親是不捨得孩子受傷的,寧願自己吃盡苦頭。
國王意識到母愛的無私和人性的貪婪,才會如此果斷睿智。
不是你的爭不來,是你的不爭也會來,遇事不爭才能得償所願。
最近,公司評選的優秀員工名單下來了。
胸有成竹的阿勇在看到名單後,滿是抱怨。
常理說,阿勇平時在公司表現不錯,業績從沒落下,與領導關係和睦。
這次沒有被評選上,確實出乎意料。
原來,平時阿勇無論做什麼,總是與人爭輸贏。
工作時,在領導面前過於表現,搶同事的客戶資源,與同事探討問題一定要爭高低。
生活中,談話內容是他感興趣的,娛樂項目是他擅長的,吃飯喝酒要符合他的口味......
做什麼都爭來爭去的人,讓人不敢敬畏。
正如《活著》中寫道: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自認為爭得了顏面,卻斷了自己後路,實屬自欺欺人。
爭來爭去的人,常常悔不當初。
02
聰明的人,從不跟傻瓜論長短
去年,吳亦凡的一首《大碗寬面》炸轟了整個娛樂圈。
這讓一直黑吳亦凡的網友們紛紛轉粉並表示真誠的歉意。
原來,這之前吳亦凡曾上過一個綜藝節目,節目組要求他用一根麵條逗顧客開心。
他一邊為顧客甩面,一邊即興唱作:「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就像這個碗它又大又圓!」
沒想到,視頻播出後,網友們紛紛對吳亦凡的說唱進行調侃,吐槽他的說唱功力不夠格。
一時間,言語攻擊將吳亦凡推向了輿論的風尖浪口上。
面對惡語相向,吳亦凡沒有任何說辭。
兩年後,吳亦凡將黑點說唱發展成了一首完整的歌曲——《大碗寬面》。
其中歌詞:
「何必針鋒相對,你看這碗又大又圓,沒人能夠把你定義,快樂才是真諦」更是深入人心,道出了坎坷人生,唱出了闊達的態度。
面對質疑聲,吳亦凡不急不躁,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讓那些取笑的聲音不攻自破。
保羅科埃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寫道:
「當你下定決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幫助你」。
是啊,只要你真的想,沒有誰會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所有的困惑,委屈,咆哮都來自於你不夠強大的內心。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
不爭不是懦弱,是一種曠達胸懷。
不爭既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又是爭的最高境界。
面對質疑,別解釋,別妥協,別爭論,不值得。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把精力放在駁論上,而是用行動詮釋。
03
最好的活法,是遇事不爭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這是英國詩人瓦特•蘭德所言,也是楊絳先生一生的寫照:低調內斂,與世無爭。
楊絳先生一生出版眾多書籍,一般作家都會忙著到書店籤售,
但楊絳先生卻從不讓書商進行宣傳。
她對書商說:
「我怕本來讓不打算買我書的人買了我的書,誤導讀者。」
楊絳先生縱然才華橫溢卻也不被名利所打動,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顆淡泊之心。
的確如此。
面對名利,楊絳先生不曾為之動容,卻使得她的才華在文學壇上生生不息,讓人肅然起敬。
誠然,將利益讓給他人,比和他人爭取利益更為明智;逃避聲名比求取聲名更為聰明。
莫言的文字將人性的自私、貪婪、醜陋描繪的淋漓盡致,他坦言不爭於名利的得失,只堅守作家的寫作職責。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不圖名,不圖利,不為獲獎寫作的作家,卻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未曾想靠寫作為自己爭得外界的認可,只想寫出屬於自己的世界。
這種不爭的活法,不是一種懦弱,是一種清醒,是內心的不執不迷,不貪不念。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要爭的不是事,而是苦難。
不必為了眼前的利益得失,因為爭而迷失了自我。
20歲,我們為了駁回面子與人爭奪;40歲,我們不再事事爭個不休;60歲,我們發現根本沒有人真正在乎爭奪的結果。
或許爭到最後才發現,生活並沒有因爭輸贏變得更好。
爭來爭去,讓本該屬於自己流失於指縫間。
最好的活法,是遇事不爭。
不爭才是生活的真諦,是萬千閱歷後的看破,是飽經滄桑後的睿智。
唯有不爭才能創造出想要的自己。
願我們在不爭中活出自己的世界,往後餘生和煦而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