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與:偕同之意;為:做;善:好事。原意指偕同別人一道做好事行善。現指善意幫助人。與人為善的思考方式和言談舉止是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
出自:戰國 孟子 《孟子·公孫丑上》
原文:「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意思是:學習別人的優點來提高自己善良的品德,就是幫助別人行善,有道德的人最優秀的特徵就是幫助天下的人行善。
《三字經》裡開篇就提到:人之初,性本善。由此可見,善良,是人的本質。
我認為,善良比聰明可貴,比金錢富有!善良的人,運氣永遠不會差!相信,多多與人為善,定能讓人時來運轉。
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之間皆有緣。與人相處,你把對方當成是菩薩,他就是菩薩;你把對方當作是魔鬼,他就是魔鬼。簡單點說,和照鏡子是一樣的,你面帶笑容的對著鏡子,你看到的就是那個陽光的你;你愁眉苦臉的對著鏡子,你看到的自然也是那個陰霾的你。朋友之間也是這樣的,你對他尊重有加,他也會對你彬彬有禮;你對他惡言相向,他也會對你心存芥蒂。所以,對待朋友要真誠,對待親人要感恩,對待愛人要包容,對待敵人要原諒。你對任何人的友好,他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自然也會這樣對你。
你生命的境界,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你寬廣的胸懷,將決定你人生的格局;你待人的態度,將決定你人生的成敗。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你的善良會在你的臉上顯現出來,善良的人,運氣永遠都不會差。佛曰: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人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未來人生的伏筆,都會在你未來某一天突然給你對應的因果,即:時來運轉。
善良,是人性中蘊藏著的最柔軟,但同時又是最有力量的情愫。你做過的事,說過的話,都在你的內在裡,點點滴滴積累起來,慢慢地,你的人生就會變得不同;你會慢慢明白,不管你曾經被誰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很多美好的東西,都是等來的,不是搶來的,只要你有耐心,便能笑到最後。失去耐心之時,也是我們與幸福擦肩而過的時候。所以,別著急,好事在後頭!只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與人為善,相信總會有時來運轉的時刻。
其實,善良的人從來不吃虧,而且命運也會格外的優待。古人有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招來好運和別人的信賴。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做人多多與人為善,留一點餘地給別人,心懷善意,待人溫和,就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樣的道理。有時候並不需要大張旗鼓,只在細微之處就可以見到人性溫暖的一面。你的善良會突然在生活中的某一個地方、某一個瞬間,給你意想不到的幫助和好運。
越是善良的人,越覺察不出別人的居心不良。善良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整個精神面貌都散發著溫和的柔光。古語云「吉人自有天相」。其實,做人一定要有一顆善心,不僅溫暖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未來的路。你的善良裡,一定藏著你的好運氣。相由心生,並不是沒有道理,而你的善良終將得到最溫暖的回報。一個做人善良的人,能真正地換位思考,理解並體諒他人的感受。而你的善良裡藏著你的「貴人」,所以,善良是一種良知、一種本性、一種選擇,它立足於仁義道德之上。
《道德經》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意思是,天道沒有偏私,常使善人得福。善有善報,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許多人卻並不相信,反而認為善良的人是傻子,自己才是精明。但事實是,由於他們從未有過善行,甚至從未有過善意,自然從來不會得到「善報」,他們卻以此來掩耳盜鈴地否定「善有善報」的存在。
一個人若心中充滿善意,常與人為善,那你的「氣場」也會散發著善意,別人也會感受到這種「善意」的訊息,當你陷入困境時,自然就會來幫助你,那麼你就會走上時來運轉的順境。
我們生活在共生的世界裡,對待自然要「善」,對待他人要「善」,對待自己也要「善」。善言和善行是為人處世的一項原則。只有善言,人與人才能很好地交談,更多地了解彼此;只有善行,心裡才能坦蕩,才能活得明明白白、瀟瀟灑灑。
獨處時,要善待自己,不能自欺欺人,要正確地看待自己,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狂妄自大,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無論世界何等喧囂,唯有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你才能過上一種真正平靜祥和的生活。
人與人平等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本無根本的利害衝突,「得理不饒人」會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無理攪三分」更會無端地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導致家無寧日、鄰裡不和,最終孤立的還是自己。只有與人為善,學會寬容處世、真誠待人,才無愧於心,無愧於熱愛自己、相信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自己的人生才能迎接時來運轉的巔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