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願你面向太陽,堅定而溫暖。
今天看到有姑娘截了一個日劇裡的屏,上面寫著:迷茫的時候,要選擇難走的路。這個也算是日劇裡的生活哲學。於是大家開始討論了起來,有的覺得未必,為什麼不可以選擇好走的路。有的說:但沒有答案的時候,眼前的一切就是答案,要相信的自己的感覺。
那麼如何理解這句話呢?在迷茫的時候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從心理學分析來看,如果你安於走那條好走的路,你就不會迷茫和糾結。而為止的具有挑戰性的念頭勢必是那個你想去嘗試卻缺乏勇氣的那一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勢必要選擇那個難走的路,才能解決你的心理需求。
因為好走的路不存在挑戰,也不存在糾結和迷茫,之所以迷茫不就是在幾條路之間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內心深處的那個期待一定是那個可望而不可及,又顯得比較遙遠的目標嗎。所以,這個結論必是你心中所想的終極,也就是那個難以實現的目標。
還有人說,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牛逼。也有人說,會不會死的很慘,在我看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至於是什麼結果,那個還重要嗎?年輕的時候不就是可以肆意揮霍的年代嗎?如果年輕的時候都不能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難道要等到年老了之後再去實現嗎?
年輕人的資本就是時間,你有足夠的大把的時間可以去追逐,去試錯,去跌到去爬起來。即便錯了,也積累的豐富的經驗,得以令你重新開始,不是嗎?年輕的時候就選擇安逸,就踏上一條很輕鬆的路,可以一眼看到底,沒有任何懸念,這樣的生活你會期待嗎?
之所以迷茫,就是心中有想要達成的目標,但迫於世俗的壓力或者阻礙,才會覺得迷茫,如果直接一條路很清晰,也就不存在迷茫,而在年少的時候,大家都會有很多的夢想去實現,所以實現心中所想,才會有思考,才會有追逐,才會有迷茫。
迷茫之人必定是有要求之人,因此,他們也很可能會選擇那條最艱難的路,但更接近自己夢想的道路。如果你的父母書,去考研,這條路最簡單,你去了,你還會迷茫嗎?一定不會,你會安於父母的安排,乖乖的活在父母的呵護中。
所以,在很多日劇裡都包含了一些生活中的哲學,也暗含了人性的心理狀態,但凡有理想有思想的人,都會去尋求一條沒有前人的道路,創造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想想年輕時候的我也是張牙舞爪,完全不會聽從父母的安排,就任性的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去生活,有失敗也有成功,但現在看來,也沒有遺憾,覺得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極其暢快。
因此,日劇中的這句話不是單純的讓你去選擇難走的路,而是告訴你,不要過度沉迷於眼前可以獲得的東西,而是可以去追逐遠方的美好,雖然或許不那麼的容易,或許走起來會比較艱難,那也比起不勞而獲要有意義的多。
所以,在我看來,到底是選擇容易的還是難得路,關鍵在於你內心之嚮往,並且,我也從來不認為會有容易之路,這個世界上要想獲得成功,從來都沒有捷徑,這個是我半生所驗證下來的經驗。不勞而獲這件事情的發生,無非是有人為你承擔了風霜而已,但終究不是你自己獲得的。
如果你過度依賴於別人為你承擔風霜,那麼你自己就沒有任何抗擊風雨的能力,或許在某一段時間裡生活的歲月靜好,但人生無常,你終究要有自己面對世界的這一天,到了這一天,你才會明白,自己選擇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所以,我在人生選擇的標準一定是,我是否喜歡和感興趣,也就是是否熱愛,然後再看它是否比較艱難。從來未曾想過要很容易的去獲得,我們也很清楚,比較容易獲得的東西,我們也不會很好的珍惜,一切事物都是如此。
只有自己設定好目標,自己願意為止付出一切,為之奮鬥和前行,才能在過程中有體會到艱辛的同時,珍惜這一切,珍惜得到的一切,關鍵是在過程中收穫豐盛的體驗,這才不枉在這世間走一遭不是嗎?
作者簡介:吳潔,二級心理諮詢師,自媒體情感及心理專欄作者,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希望可以陪伴你左右,為你點亮一盞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