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這個詞的興起,意味著社會普遍不相信真情,不願意再為愛付出,韓炳哲在《愛欲之死》中提到『 如今,愛被當成一種享受的形式被積極化了……它必須免於受到傷害、攻擊、打擊等負面行為的影響 』現代社會的所謂愛,拒絕傷害,拒絕負面的意義,對舔狗的羞辱,就是表現之一。
以上這種分析,是典型的『 知識病 』,對待現代社會的一切現象,動輒就來一通法蘭克福學派(反思現代社會的負面影響)式的批判,總是從『 異化 』與『 病態 』的預設出發,卻忽視了現代人基本的理性能力與說話的語境。
舔狗,確實是一個貶義詞,但它並不是對感情的否定,反而是一種十分理性的自嘲態度,當我們在談論「舔狗」時,我們談論的是對感情過度重視,失去自我,一昧低水平付出,不顧對方感受的人。
本質上講,「舔」這種情感態度和單戀是沒有區別的,也許對方對舔狗還有些感覺,但就是沒有那麼強而已,沒有到能夠接納對方做伴侶的程度,另一方還在試圖不斷推進關係,不是單戀是什麼?
有人說女生老吊著男生不好,於是又有人站出來用『 進化心理學 』分析,女性一次只能懷一胎,(在曾經的社會中)伴侶的離去可能會帶來巨大的人生苦難,所以會鎖定多個男人。而男性能在同時為多位女性授精,為了儘可能延續後代,便會儘可能擴大狩獵範圍。
得了吧您。
一樣的結果,不一樣的解釋,也許在學術上有一些參考價值,但對於普通人的生活有何指導意義?男女都「花心」是個常識,不需要你來指出,然後用一堆知識來證明其合理性。
這不過又是一種『 知識病 』罷了,講得再天花亂墜也不能掩蓋思想的貧瘠,沒有任何推進,不能提供建設性建議的分析,都是廢話。
再次強調,單戀不是愛,很多人甚至把舔狗當成了『 深情 』的代名詞,始終如一,可是,同學,這不是愛,愛是雙向的,並且是強烈的付出與犧牲的雙向感情連接。
Don't call it love.
也許,舔狗也會有春天,單戀中也有修成正果的,但你最終會發現那往往是因為被舔的一方不知道對方這麼喜歡自己,或者最終接受了自己,明白自己值得被一個人這麼愛,那種已經明確表態我們不可能,或者一直釣著別人的,基本上是沒有可能性的。
筆者從來都不教人做強者,因為我知道強者自強,那些真正忙在事業路上的人是沒心思這麼矯情,喜歡就在一起,不喜歡就再見,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就這麼簡單。
如果你只是簡單的喜歡,沒有對別人構成騷擾,那其實不用如何糾結,人生就是在得不到之中徘徊的,今天你想要的是一個人,明天你想要的是豪車……
繼續自己的單方面感情時,只需要持續的告訴自己,『 這不是愛,愛是雙向的 』,慢慢的,你便會學著釋懷。
或者,你也可以嘗試讀一讀這篇文章:
三篇戀愛認知的文章:
親密關係的本質是更深的人際關係,筆者在『 人際與親密 』這個專欄中對關係做了循序漸漸的剖析,篇篇都是深度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