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包麗,一個原本優秀陽光的女孩,卻因為交了男友後,變得卑微,不再自信,甚至心理扭曲,她把自己看作是男友的一條狗,自我貶低,稱自己是一塊垃圾,直到自殺「謝罪」……
包麗的轉變,不是偶然的,中間的種種細節,讓人細思極恐。
男友得知她不是處女,為此氣憤、不甘,罵包麗下賤,配不上自己。起先,包麗為此辯解,為自己正名。可是在男友的不停洗腦之下,她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真的無恥,把自己放在很低很低的位置。
即使她低到了塵埃裡,可惜,開出來的並不是花,而是她的鮮血。
包麗自殺未遂,被醫生從死神手中搶救了下來。可惜,她再也沒有了思考和行動的能力,她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沉睡在自己的世界。原本花兒盛開的大好年華,卻在這個冬日裡,戛然落敗。
這樣的結局不免令人唏噓,為什麼一個好好的女生,會變成這樣?為什麼優秀的女孩子,在遇到渣男後,不能及時逃脫,反倒是不可思議地沉淪下去,甚至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我想,她不是不想逃,而是逃不了。親密關係中一方對另一方實施的精神控制,是其幕後赤裸裸的真相。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一書為我們清晰地展現了控制型關係的發展路線圖,書裡有豐富的案例,也有專業的心理分析。
女性可以把它作為評估親密關係的指南,幫助你了解控制型男人所具有的破壞性思想,以及你該如何應對他的不當行為,如何打破固有思想、治癒創傷、重獲自尊,如何重建關係,或是與過去徹底告別,重獲尋找真愛的勇氣。
本書作者蘇珊.福沃德,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她的作品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
不可否認,在最開始,這段關係大多是正常並且還帶著一絲絲甜蜜的氣息。
可是,一段時間以後,如果女方仔細感受,就會發現關係怎麼慢慢變味了?
那是因為,控制型男人已經頻頻做出試探,他在不斷地尋找自己可以為所欲為的邊界。
比如,他開始限制你的自由,開始批評你的品味,開始否定你的思想……
可悲的,是女方明知男方的言行傷害了自己,卻錯誤地認為,只有自己不去反抗或質疑他的行為,才是愛他的表現。
這樣做,不僅不會讓男方愛上自己,反而助長了他控制氣焰的高漲。
這就好比是一份宣言,女方的宣言是:我的安全感,來源於你的愛,為了得到那份愛,我願意百依百順,放棄自己的需要和希望。
而男方的宣言,卻是:我的安全感來源於一切都由我說了算。
事實上,沒有人能絕對控制一個人,控制型男人的願望不能得逞時,挫敗和憤怒的情緒油然而生,接著,這些負面情緒會以精神虐待的方式爆發出來。
他們通過精神虐待控制女性。
要麼,侮辱、中傷以及威逼利誘,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想讓女方認為自己無能,並為此深感不安;
要麼,他們會用大發脾氣、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伎倆對付女方,他們用類似的手段攻擊女方,帶給後者極大的殺傷力。
當女人遭到伴侶的責難,又不能表露自己內心的苦悶和傷感,她只能壓抑自己正常的感情。
然而,這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負面的情緒總要適當的途徑加以宣洩和表達,一旦不能直抒胸臆,只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生病、甚至抑鬱。
控制型男人的終極控制手段,是要求女方證明她的真愛,放棄她原本具備的特質,放棄她的本性。
為了雙方維持穩定的關係,控制型男人往往要求女性做出很多對她自己不利的事,比如必須縮小自己的世界,降低自我認同感。
北大女生包麗,她自稱是狗,把男友視為高高在上,極具控制權的主人,在男友日漸一日的掌控下,彼時已然喪失自我。
走不出控制陰影的女人,仿佛迷了心竅,外人急的要命,她卻依然我行我素。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一書作者蘇珊說,每當來訪者向她訴說丈夫是如何虐待自己的時候,她都會問對方「那你為什麼還要忍著?」
她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或者說「因為我愛他」,或者表示「我不敢離開他」。
究其原因,是她們對男人的依賴性使然,她們從心底認定假如沒有了伴侶的愛,她們根本無法活下去。
其中,愛是關鍵的一個要素,正因為深愛對方,迫切需要對方的愛和保護,即使對方再有控制欲,一想到可能會失去對方,痛苦的感覺就已經襲來。
除了對男人的依賴,控制型男人一會兒甜言蜜語,一會兒霸道總裁附體,這麼循環反覆,令女人慾罷不能。
這種感覺怎麼說呢,有點像賭博。
越是輸了,越不甘心離開牌桌,總堅信自己下一局就能扳回老本。結果呢,很有可能越陷越深,再度滿盤皆輸。
深陷控制型男人魔爪下的女人也有類似心理,她們期待對方能變好,對方時不時地打一巴掌再給顆甜棗,這種忽而苦悶,忽而甜蜜的滋味,讓女人多了份期望,她們覺得自己的男人不太壞,定有徹底變好的那一天。
控制型男人的行為反覆無常,思維強勢且專斷,他們在伴侶心中植入了一個信念,即「只要雙方關係中出了什麼差錯,那麼一概是女人自己的問題。」
被洗腦後的女人不但意識不到男人的荒謬行為,反而不惜一切地換取對方的愛和認可。
比如,男人出軌,女人自責:肯定是我太不溫柔了,沒有顧及他的感受!
男人不顧家,女人自我寬慰:不能怪他,他工作夠辛苦了!
男人家暴,女人還是為他找理由:怪我自己,他本來就脾氣不好,我還惹他生氣!
這種洗腦方式,作者蘇珊稱其為控制型男的人「魔法鑰匙」。
「魔法鑰匙」的詭異之處在於,控制型男人認為自己對伴侶的所作所為,都是對方有錯在先,也令女人深深自責:「的確是我的問題」。
對男人懷有深切的依賴、期望他悔改、魔法鑰匙的魔力(都是女人有錯在先的思維方式),這三者讓女人們處於悲慘的境地,面對伴侶的羞辱和暴力,她們選擇了忍氣吞聲。
久而久之,控制型男人凌駕於伴侶之上,他們握有重大權力,只要稍微變變臉色,就能控制女人的行為和思想。
一旦女人相信了控制型男人的說法,即所謂的「他是優秀的,而我是拙劣的,他是正確的,我是錯誤的,都是我的缺點導致他發脾氣,他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幫我完善自己……」
從此女人一步步走進這個可怕的陷阱而不自知,她漸漸扭曲自己的觀念和認知,旁人認為荒謬的事,她們卻覺得正常,這就極可能上演無法挽回的悲劇。
作者蘇珊在書中例舉了多種方法,思維暫停法便是其中的一種。
思維暫停法的核心,就是要打消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如何改變已經根深蒂固的負面評價?
首先,要改變認知。
健康的親密關係,一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權利平等的基礎之上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彼此關照對方的情緒和內心需求,並且能夠欣賞對方身上的特點和品質,容得下對方存在的缺點或問題。
其次,改變自己。
對於控制型男人來說,不可能一句話,一個要求就讓他幡然醒悟,他們只想由著自己的性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所以,指望他改變,只能是空談和奢望。
有人說:「一個人,很難改變別人的行為和態度,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這話沒什麼不對,你改變了自己,改變了自己對伴侶的看法,逐漸地,你們的關係,就可能會隨著你的改變而改變。
具體來說,要如何改變自己呢?
第一步:做一個旁觀者。
所謂「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當事者是很難看清自己所處的局面的,所以當衝突發生時,建議將自己置身事外,把自己當作一個旁觀者,看看矛盾的本質是什麼。
比如,伴侶為難你、指責你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著仔細觀察,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然後,靜下來,以類似「每次他都指責我,我認為……」這樣的句型為開頭,列出自己能想到的反應,是生氣還是無動於衷,是激動還是平靜如水?
這樣做的好處,能釐清自己的思路,看清自己的反應,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走出迷局,自然客觀地看待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第二步:以前怎麼做,現在還怎麼做。
這個步驟看起來跟改變自己沒什麼關係嘛!其實不然。
區別在於,以前的行為,是受控制型男人的操控而產生的,但現在,是自己主動選擇要這麼做的。
一旦自己主動選擇這麼做,產生的行為就成了有意識、有計劃的事。本質上來說,現在是自己積極主動地要求這麼做,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被動地承受。
第三步:記錄下伴侶的種種控制行為。
寫下伴侶罵過自己的話:潑婦、自私、愚蠢、懶惰……
這些詞都是控制型男人安在女人頭上的「罪狀」,對後者來說,這樣就會有一個直觀的展示。
除此以外,女人自己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這些負面評價是伴侶強加在你身上的,並非你的真實面目,這些負面的評價,只不過意味著是伴侶對你的種種虐待。
與此同時,寫下自己的優秀品質。
可以是別人對你的好評,也可以是自己發現的優點,並且說服自己相信,這才是真實的自己。
比較兩類評價,你會發現二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反差。確信第二類評價才是真實的你以後,有利於你重拾自信,不再受控制型伴侶精神上的摧殘。
第四步:想像控制型伴侶對別人的惡劣行徑。
你把伴侶失控的行為,比如大喊大叫、挑剔不滿、推卸責任、語言侮辱,就是他平時對你做的那些,想像成當時他針對的並不是你,而是另一個女人。
也許你會明白,他對別的女人態度同樣是那麼的惡劣、蠻橫,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他本身品行堪憂,他的行為與你毫無關係。
第五步:轉變你對控制型伴侶的看法。
這一步的關鍵是,別再為他的荒唐找藉口了。
假如他正在無端地發火,你不妨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
「一個明理的人會為了芝麻綠豆的小事大發雷霆嗎?」
「他是在借題發揮,故意找碴吧!」
「只要他不想承擔的事,最後是不是都怪到了我的頭上?」
……
徹底認清對方,不再責怪自己,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意味著你已經向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最最重要的一點,當你意識到對方並非良人想轉身離開,但是單憑自己無法擺脫困境的時候,必須尋求幫助。
這是一個有勇氣、有膽識、有智慧的人的正確選擇。比如,求助信得過的並且有經驗的長者,或者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說不定,這就是拯救自己的最後機會。
我們需要明白,一段健康的感情,隨著交往的深入,雙方的精神世界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伴侶常常打著愛的名義,行的卻是打擊和侮辱你的事實,讓你變得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沒有尊嚴,別懷疑,這絕對不是真愛,你要做的,是趕緊遠離他,徹底斷絕關係。
當斷不斷,自受其亂,一旦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那,就真的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