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深度好文)

2020-10-21 北京符籙文化院


《道德經》中講:「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

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


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



1

層次不同,不必爭辯



俗話說:「寧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人生在世,有兩個人最值得珍惜,一個是心心相印的知己,一個是棋逢對手的敵人。


如果層次不同,說什麼都會是一場雞同鴨講的徒勞。


從前,一個秀才和一個老農,扭打到了縣太爺的公堂上。
老農說:「三七等於二十四。」

秀才說:「三七等於二十一。」


他們二人,請縣太爺給他們評評理。


縣太爺聽後,打了秀才20大板,無罪釋放了老農。


秀才不服氣,縣太爺說,「三七二十一沒錯,錯就錯在堂堂一個秀才,卻和目不識丁的老農糾纏不清。」

《道德經》中講:「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有些事,自己心知就好,聽不懂話的人,不要說;辯不明白的事,不要辯。


能屈能伸,是大丈夫;學會裝傻,是真聰明。


2

層次不同,不必深交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完全一致的靈魂。


人之所以走著走著就散了,是因為他們原本就不是一路人。


三國時,管寧、華歆(xīn)是一對好朋友。


他們一起在園中鋤菜,掘出一塊金子。


管寧看都沒看一眼,華歆卻撿起金子,看了半天。


他們一起讀書,門外王侯的車隊經過。


管寧不聞不問,華歆卻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


於是,管寧一刀把坐席劈開了兩半,和華歆從此絕交。


《易經》中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氣味相投的人,再疏遠,終會走到一起;貌合神離的人,再親近,終會分道揚鑣。


與人相交,貴在交心,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會過得舒心。

3

層次不同,不必計較


古人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層次高的人,懂得自律,不需要用刑罰約束;層次低的人,修養有別,沒必要過分苛求。


斤斤計較不如相逢一笑,追著不放不如順其自然。


金庸筆下,有一位武林高手——風波惡。

他經過一座獨木橋,迎面走來一個挑糞的農夫。


獨木橋只容一人通過,橋下就是迅猛湍急的河流。


兩人誰也不肯相讓,氣急之下,農夫舀起一瓢糞水潑在了風波惡臉上。


風波惡一掌就要打到農夫,忽然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把農夫丟下河,只需要一根手指;不和農夫計較,卻需要一生的修行。


杜甫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身在低處,才會和更低處的人為難;群峰之巔,不會和低矮的山丘一般見識。


其實,放過別人也是在提升自己,你越不計較,你的層次就越高。


三界分六道,人品分九等。


層次不同的人,生活的世界也不一樣,誰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對方。

《太上感應篇》中講:「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不要太挑剔別人的生活,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只管做好你自己,才能擁有一個層次更高級的人生。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文章摘自道學平臺公眾號(id:edaojiao)

相關焦點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俗話說:「寧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
  •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隱忍」(深度好文)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隱忍」(深度好文)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來源:哲學品讀(ID:wm2930)但到關鍵時刻,卻能夠「鶴立雞群」,用一己之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真正厲害的人,擺正了心態,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平和、沉靜、優雅的大美,不喧鬧,不炫耀,平易近人,讓人如沐春風。
  • 認知水平,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深度好文)
    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生活正是道場,歷境修心。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不要徵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徵服,是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討論誰傷害了誰,誰過分了!這些,都是大忌。好夫妻,永遠都在相互裝傻,就是護短!能夠護短的,才是真愛!
  • 人前不揭短,人後不責過(深度)
    導讀:人前不揭短,人後不責過(深度)文|顧中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人前不揭短,人後不責過(深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的家,暴露了你的層次!(深度好文)
    有句老話說的好:你住在怎樣的家裡,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你怎樣度過一天,你就會如何過完一生。 一個人的家,決定著他的層次,藏著一生的模樣。 家,亦是如此,填得太滿,裝的太多,就會繁雜易亂,影響你的生活層次。 「斷舍離」的創始人山下英子在決定改變生活方式時,就是從收拾房間開始的。 她把不太需要的物品統統扔掉,將屋子裡打掃的煥然一新,當桌面、地板、環境變得整潔時,人的內心也更加明亮了。
  • ​男人的層次(深度好文)
    一個男人的層次,是由很多方面決定的,然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每天關心的什麼,一個高層次的男人具有怎麼樣的特徵呢 ?因為這樣做能夠改變一個男人的思想與行為,一定能夠培養出一個好的心態。要試著發現生活裡的真、善、美 「真」,就是對自己實事求是,不要騙自己,也不要騙別人。「真」,就是誠實做人,誠實做事,誠實的男人最可愛。「善」,自然是善良的意思了。善待別人,就是在善待自己的生活。
  • 洞見|心靈的換位(深度好文)
    洞見|心靈的換位(深度好文)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相識於緣,相交於情,相惜於品,相敬於德。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任何人,任何事情,只有將心比心,才能相處得融洽。所謂高情商的人,也是如此。下面這3張圖和3個故事,更是進一步地講述了心靈換位的真相。01生活換位思考,珍惜才配擁有。
  • 女人,你的獨處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深度好文)
    人是群居動物,所以也會出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成群結隊的人總是會嘲笑,鄙夷,或是可憐那些獨來獨往的人,因為會被看作沒朋友。等到畢業的時候我卻發現,那些"孤獨"的人,他們有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有科研比賽項目,有大大小小的頭銜,收到了好的offer,而自己,成為了大多數的普通人。網上有句話,話粗理不粗:當你覺得別人是傻子的時候,其實你就是最大的傻子。
  • (深度好文)
    關於情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文 | 儒風君 圖 | 網絡來源 | 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戳上方以為自己了解真相,就大發議論,肆意評價別人,這樣的人層次太低。等到真相明了,大錯已然鑄成,對別人的傷害已經無法挽回。古人講:「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是非。」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把自己的主觀臆想強加他人,不會用吐沫去丈量別人的生活。
  • 層次越高的人,越會以貌取人(深度好文!)
    如果內心善良純淨,臉上往往呈和煦之姿;反之,若是內心憤然暴戾,眉眼之間必定是兇煞之態。關於這一點,古時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做泥塑的手藝人,他做的泥塑惟妙惟肖,遠近聞名。半年之後,像雕好了,等他再到寺廟時,方丈只是給了他一面鏡子,那時他才在鏡中發現,不知何時起,他的容貌早已變得端莊、溫和了。
  • (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您越喜歡炫耀,就越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你不能炫耀。
  • 尊重(深度好文)
    朋友之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這樣關係才算健康,這樣關係才能長久。01別人尊重你,是因為別人很優秀老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越大的領導,越和藹可親,越小的領導越趾高氣昂。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層次越低的人越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世界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在一次巡迴表演中認識了一個對他仰慕已久的觀眾。兩人相談甚歡,很快成為好朋友,這位觀眾便邀請卓別林到家中做客。這個朋友是個棒球迷,他帶卓別林參觀自己的棒球收藏室,向他介紹各種各樣的棒球藏品。面對興高採烈滔滔不絕的朋友,卓別林一言不發,認真傾聽。
  • 遠離身邊那個消耗你的人(深度好文)
    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人和人之間是一定會有所差別的,這種差別並不是財富和地位上的,而是層次之間的差別。兩個認知不同的人,勢必是無法成為同一類人的,與這樣的人爭辯,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爭出對錯的。所以,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這樣的爭辯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別人都是一種折磨。
  • 人與人之間,最長久的關係 ( 深度好文 )
    文 | 無銘來源:無銘大叔(ID:wmds988)什麼是人和人之間,最為長久的關係?亦舒說:「人生短短數十載,最緊要是滿足自己,不要討好他人。餘生不長,一定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其實兩個人之間最長久的關係,就是四個字——相處舒服。
  • 「情緒」,是每個人的最大敵人(深度好文)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互相把對方信息進行編碼和解碼的過程。由於雙方有不同的立場、環境、背景、經驗、文化,在編碼和解碼過程中難免出現「誤讀」。切記:得饒人處且饒人,千萬不要隨意出口傷人,爭執的時候就事論事,圍繞事情本身去探討,不要把自己放在和對方同一個低層次,輕易的上升到人身攻擊。
  • 6張思維邏輯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深度好文)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這個認知至少由三個變量構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 (深度好文)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可以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 最理想關係: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深度好文)
    有的人相處起來,讓人覺得輕鬆自在;有的人相處起來,卻讓人覺得身心俱疲。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說到底,不過是圖一個舒服。的確如此,世界上最難抓住的,並不是物質之類的,而是精神層次上的東西,一段情誼、一顆真心、彼此合拍的三觀……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有時候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緊,失去得也越快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深度好文)
    其次,當腦子裡同時存在幾個觀念時,我們也會期望:這些觀念之間是彼此一致、彼此相容的。 這種對「一致性」的追求,是大腦的底層工作模式。 在過去的百萬年裡,它都是有用的——它幫助我們建立一個穩定、持續的預測模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外部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