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老人拖垮自己值得嗎?心理學的答案真相了,心酸又無奈

2020-12-19 青檸姑娘的異想

老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照顧老人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但孝也是要講究前提的,若因為照顧老人而拖垮自己,那就不是孝,而應該是愚孝了。

上大學的時候,班裡一位女生經常請假。連續請了半個月,才回學校,整個人瘦了一圈,特別憔悴。

怎麼回事呢?這女生回家的半個月是幫父母離婚去了。女生的爸爸是小區裡有名的大「孝子」,父母說什麼,都是對的,做什麼,都是對的。甚至不惜為照顧父母,辭去穩定的工作。

照顧、孝順父母是真,忽視妻子、對孩子不管不問的也是真。所以他們的家庭氛圍一直都不太好,媽媽一直對爸爸都有怨氣,怪他不顧家。

當年她高三的時候,學歷壓力很大,經常熬夜學習,所以也沒時間去看望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不高興,就跟她爸告狀。她爸爸不分青紅皂白罵她一頓,並要求她每天都去看爺爺奶奶。

可即便如此,爺爺奶奶也還是不滿意,動不動就跟兒子抱怨,兒媳不孝順,孫女不聽話。以至於,她爸爸一回到家中,就黑著一張臉。

孝順父母是好事,可若因此忽視妻女、好壞不分,那就不太好了。

從小被灌輸的錨定效應

身為子女,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養育父母。從還不說話,到長大成人有自己的家,一直都有人在不斷的告訴我們,父母是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長大要孝順父母,聽父母的話。

他們永遠都是對的,就算有不對的地方,子女也要聽著。畢竟,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以至於很多人,將孝順父母當成至理名言。

這樣的情況,就被稱為錨定效應。指的就是個體在對某人或某事做判斷的時候,往往是受第一信息或第一印象的支配。

就像是沉入海底的錨一樣,被固定在思想的某一處。

孝順父母是好事,可若一味的愚孝,不講一點道理,沒有一點主見,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一直以來,所有人都在讓我們孝順,卻沒人告訴我們,不能一味的孝順。更不能因為所謂的孝順,拖垮自己的生活。

父母的過度依賴,是子女不幸生活的開始

父母們年齡一大,就開始擔心,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會不會不孝順自己。從而變得強勢和不講道理,以為這樣,就會好過一些。

殊不知,這會是子女不幸生活的開始。

父母的過度依賴,會讓子女疏於自己的家庭。很多愚孝的人都覺得,父母的恩大於天。但其實並非如此,真正對你好,且陪伴你一生、不求回報的應該是另一半。

若這點理不清,那另一半和子女該有多傷心。因為自己,讓子女的家庭不幸福,這難道不是一種錯?

父母的過度依賴,會讓子女耽誤工作。現在的競爭壓力很大,一個崗位,很多人都在盯著。若照顧父母,就無法安心工作,甚至要長期請假。那這位子,可就容易不保。

很多老人覺得,我養你大,你必須負責我老,卻忽略掉,人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負責。若一味的依靠子女,只想著子女養老,也會給子女帶來不小的麻煩,甚至影響他們的生活。

照顧老人比照顧孩子,辛苦百倍

看到這,有人會說,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把他們當成唯一。那子女在長大,有經濟能力之後,理應把父母當成唯一。

這話說的沒錯,但是,卻忽略掉,照顧老人比照顧孩子,辛苦百倍。

第一點,心理狀態不一樣。照顧老人,容易崩潰。因為你無論做成什麼樣子,老人都可能不滿意,他們的身體狀態也會越來越差。在他們身上,你看不到希望。

而照顧孩子,雖然也很累。但他們會一天天的懂事、聽話。在孩子身上,能感受到盼頭,心情會很好。

第二點,經歷不一樣。老人因為病痛,脾氣也開始變得暴躁,容易動不動發脾氣。身為子女,受再大的委屈都需要忍著。

照顧孩子雖然不易,但也不會隨隨便便受委屈。

所以說,照顧老人比照顧孩子,辛苦多了。

作為子女,照顧老人實屬應該,但不應該建立在忽視妻兒和自身的情況下。養老更多追求的應該是一種理智、雙贏的方式,而不是拖垮自身為代價!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為了伺候老人而拖垮了自己,真的值得嗎?
    但是,為了伺候老人,就委屈自己,甚至犧牲自己的家庭和健康,到底值得嗎?其實,這樣的拖垮自己的照顧父母的方式,是完全不可取的。01從小被灌輸的錨定效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主要是我們從小就被這種必須自己照顧父母的觀念給「錨定」了。從小時候開始,身邊的老師長輩就不斷地灌輸給我們孝順的好處,還給我們舉了很多例子,烏鴉反哺,小羊跪乳等等。
  • 因伺候老人拖垮自己值得嗎?過來子女說出心裡話,不好聽卻很現實
    文|好孕姐戀愛的時候,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人值得你付出嗎?「值得」這兩個的分量很重,同時也讓人很無奈。與此同時,也有這樣一個問題,因伺候老人拖垮自己值得嗎?可若老人身體不健康,癱瘓在床,一直需要人照顧。這種情況下,子女被拖垮值得嗎?前幾天聽朋友說了這樣一件事,她爺爺已經癱瘓了將近十年,每天的活動範圍只有一張小床。爸爸為了照顧爺爺,一直都沒有外出工作,每天只守著老爺子。給他端屎端尿、餵水餵飯,還要忍受他的壞脾氣。因為爺爺年齡大了,脾氣也不太好,看誰都不順眼,看到誰都要罵上幾句。而這段時間,爺爺的病情又加重了,送到了醫院。
  • 自己都退休了,但是為了伺候老人也把拖垮了自己,真的值得嗎?
    但是,為了伺候老人,就委屈自己,甚至犧牲自己的家庭和健康,到底值得嗎?我們小的時候都是爸爸,媽媽一手拉扯大,他們從來沒有嫌棄過,我們麻煩為什麼等他們老了,我們不應該孝順他們嗎?床前盡孝難道不應該嗎?為什麼說是拖累呢?他們病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們內心也很痛苦,我們為什麼還要把他們現在這個情況當成大麻煩呢?只要爸爸媽媽活一天我們的人生就有來處都沒有了,人生只剩下去處了。小沈西兒3不能用值不值得去衡量。
  • 不要因為伺候老人,而拖垮自己,這根本就是「愚孝」
    可是有的人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時候是有數的,有的人孝敬自己父母的時候卻把自己拖垮得。一個人做到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讓父母連累了自己,那麼這個人就是根本是愚孝。所以當一個人不愛自己,一心一意為別人的時候,到最後收穫到的卻是失望。
  • 那些被長壽老人拖垮的家庭:「我60了,父母還在,堅持不下去了」
    導語: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長壽的父母越來越多,很多人自己都年過60歲了,父母依然健在,需要孩子繼續的照顧。條件好的家庭,請個保姆一起照顧著,條件差老人又多病的,有時候會把整個家庭拖垮。佛說:父母是人間最大福田。
  • 一種「假孝順」開始蔓延,老人心酸無奈,希望你家不是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歷來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慢慢地,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年輕的子女卻用一種假孝順來應付父母,當父母失去了利用價值時,就被果斷拋開。一種「假孝順」正在蔓延,老人無奈且心酸,子女卻覺得理所當然。
  • 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
    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之間看到老家很多八九十歲的高壽老人,跟都當了爺爺奶奶的兒女生氣,拿著拐杖攆著「管教」兒女,那一幕讓人看了很感動。尤其是父母早逝的人,更是羨慕那些家有長壽老人的福氣。但是,像陳阿姨這樣,自己都60歲了,還要帶孫子,子女又忙於工作,老伴還沒退休,所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全壓在她自己一個人身上了。而且,老母親又排斥保姆和護工,非要女兒一個人照顧她。
  • 「你會同意兒女把你送到養老院嗎?」75歲老人的回答很心酸無奈
    院區裡的75歲李阿姨是個思想超前的老人,她有3個兒女,她覺得自己現在還能夠自理,就獨自居家養老,等到真正的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不拖累兒女,自己選擇去養老院度過餘生,兒女有時間就來看看自己,沒有時間,那就算了,父母子女一場,都是緣分使然。
  • 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生活差異大嗎?三位老人說出其中無奈,很心酸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兒子和沒兒子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差異大不大呢?有些區別還是很明顯的,我們來聽聽這幾位老人的親身經歷,無奈又心酸趙大爺表示,說好的養兒防老呢,現在實情是自己和老伴有點什麼事都是女兒女婿幫忙張羅。兒子有時候一年還見不到一面。所以趙大爺感慨,兒子再優秀再孝順,可他不在身邊,關鍵時候一點忙也幫不了。可自己又不能自私地為了養老就把兒子留在身邊,想想也是很無奈了。趙大爺甚至表示,自己這有個兒子和沒有其實也沒多大差別。
  • 不要因為孝順父母,拖垮自己,杜絕「愚孝」
    「百善孝為先」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但是要切記,不要「愚孝」。孝順自己的父母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量力而行,不要讓父母連累了自己。要做到愛自己多一點,孝敬父母要有分寸。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去照顧別人。在這個世界上,父母對我們是最好的,按理說,我們應該好好照顧他們。但是有些父母還是比較狠心的,他們可能生了很多的孩子,多少會有些偏心。對待你和其他兄弟姐妹多少會有點不一樣。
  • 為何農村老人不願跟兒女一起住?老人說出心裡話,讓人心酸又無奈
    他們也守在自己的老房子裡過日子,過年過節的時候,兒子也會去看望父母。老人們也會時不時的去兒子家串門。那明明是一家人,為何要分開來住呢?老人那說出了幾個原因,既心酸又無奈。,而現在年輕人都喜歡熬夜賴床,很多農村老人早上雞一叫就立刻起床了。
  • 「老夫少妻的婚姻,晚年才最痛苦」75歲老人的哭訴,心酸又無奈
    直到第三者找上門,說自己為他離了婚,還懷孕了,他前妻這才知道。那是個眼裡揉不進沙子的女人,沒吵沒鬧,迅速離了婚,帶著兩個孩子和一筆補償去了別的城市生活。孩子十八歲之前,兩人為數不多的聯繫就是秦大爺把撫養費打過去,告訴她一聲。後來孩子都長大成人,他跟前妻便也漸漸斷了聯繫。說回他二婚後的生活。
  • 55歲的心酸母親:為兒子照顧孫子,卻過得越來越如履薄冰
    但是現如今情況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父母已經沒有那種坦然享受兒孫贍養的氛圍了,很多呆在兒女身邊的老人,其實過得比自己獨自生活更苦更累。55歲的心酸母親的無奈:「為兒子照顧孫子,卻過得越來越如履薄冰。」究竟晚年階段如何過才幸福?建議父母們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做好安排,不要一味依賴子女,那樣變數很大。
  • 3位65歲老人哭訴:家有長壽老人,我快堅持不下去了,心酸又無奈
    有些事情沒攤自己身上,是無法感同身受的,特別當這些老人的兒女自己也步入了老年行列,那麼這個時候照顧年邁的雙親,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下面,一起來聽聽3位老人的故事,或許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已是老人的子女,在面對更長壽的父母時,有多少的心酸和無奈。
  • 八旬夫妻互相攙扶去離婚,背後是心酸無奈,請多關注老人健康感情
    因為養老的問題子女們多次協商後,都不願意同時照顧兩位老人,還為此產生了財產糾紛。倆老人是為了養老問題跟分割好財產。可能子女們覺得另一位不是自己親生父母沒有必要給她(他)養老,況且都有自己的孩子。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不是自己的親父母,所以覺得自己沒有義務贍養。可站在道德上的角度看,他們還是有義務贍養的,在法律上是父母,況且一路走來老人為孩子的付出,難道就不能換來老了的一點點好嗎?有網友表示這是子女的不孝順,可憐了老人。
  • 新型啃老悄然興起,啃的一方有無奈,被啃的一方也心酸,都怪現實
    這是以前人們對「啃老族」的普遍印象,而實際上,新型的「啃老族」已悄然興起,在他們的家庭中,啃的一方有自己的無奈,被啃的一方,也有自己的心酸,說到底,都是現實所迫。年紀輕輕就做全職家庭主婦,自己這輩子也就完了,而且有了孩子家裡開銷這麼大,靠一個人的工資絕對不行。要工作,孩子只能依靠父母照顧。
  • 傾家蕩產去治療患癌症的老人值得嗎?網友:我想多活有錯嗎
    不管怎麼說生命都是最寶貴的 只要能延續生命 多少錢都是值得的畢竟錢是可以再賺的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值不值作為兒女 為我們付出一生的老人多一些在陪伴的時光值得嗎?作為老人 花光兒女半生積蓄為終將到來的痛苦晚一些值得嗎?
  • 98歲老人的無奈
    98歲老人的故事漫長而心酸,有時也讓人很無奈。但她憑藉著倔強而頑強的性格,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實在不容易。幾年的牢獄生活,丈夫的身體一直不好, 只要丈夫有不舒服時,她都會精心照顧。孫子從宜興來了,說是要在她這裡結婚,她滿心歡喜為孫子蓋房娶孫媳婦。孫子娶媳婦本是好事,歲數大了抱抱重孫子,享享天倫之樂,可沒想到孫子不理解她,想奪她的財權。真是出生牛犢不怕虎,不當家不知財米貴。她怕惹孫子不高興,便把家裡僅有的那點錢交給了孫子,可孫子還是與她結下了仇怨。雖然年歲已大,但她還一直幫孫子忙家務,洗衣做飯,照顧調皮的重孫子。
  • 生活中太多無奈的句子 說不出來的心酸和無奈
    生活不見得有多豐富,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懂得知足,不懂知足就永遠不會滿足,最後得到的只有無奈和感嘆。下面是名資網為大家整理出的生活中太多無奈的句子,希望你能喜歡~ 1.
  • 子女希望患病的老人早點死,這種心理正常嗎?過來人的說法很心酸
    但是,不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及周圍親友身上,我們很難體會這種那種悲痛。所以,說起死亡就顯得雲淡風輕。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家裡的老人身上,我們會有什麼感受呢?朋友的母親今年72歲了,因為腦出血,已經癱瘓臥床6年了。6年間,朋友從姑娘變成寶媽,哥哥也從一孩爸變成二孩爸,不變的是兄妹倆總是輪流照顧著母親。當然,朋友的老公和哥哥的老婆,也會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