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認真地談談愛情。談談愛情本身,談談我們在中世紀古典文學中讀到的那種愛情。
無關日常生活瑣碎,無關枷鎖般的婚姻,無關現代科學解釋的化學反應。我們要說的是那種絕對渴望的感覺,是迫使愛人們不斷寫詩、歌唱,乃至為之生、為之死、為之發狂的愛情。
在中世紀的法國,人們慣於將最纏綿悱惻的感情,詩意地稱之為「優雅之愛」,也就是我們現在聊到法國古典文學時,常說的那種宮廷式愛情。
這個概念最早是遊吟詩人創造的,他們重新定義了傳統的愛情觀念,在戀愛中強調貴族精神和騎士精神等理想主義。這一特定的關乎「真愛」的概念,說是法國原創也不為過。
優雅的法式愛情在11世紀開始流行起來,尤其是在法國的阿基坦、普羅旺斯和香檳地區最受追捧。而後遊吟詩人逐漸將他們的情感,歌唱至更遼遠的地方。德國、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到了13世紀都已被這種理想主義愛情深深吸引,由此,原本只屬於貴族深居宮廷的理想愛情,突然變成民間人人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帶有騎士精神的理想愛情,也許並非人人都能得到,但卻是人人都有權追求的。
什麼樣的愛情,才是法式宮廷之愛?
顧名思義,最初這種愛情流行於深宮之中,唯有衣食無憂、不事生產的貴族,才有能力譜寫這種沒有現實困擾的理想之愛。
宮廷式的愛情,往往要包括詩歌、古典樂、舞會、鮮花、糖果和紳士禮儀。富有騎士精神的男士,會以這樣的方式追求貴族婦女。而在被求婚後,女性通常會回贈定情之物,交換禮物也是法式宮廷愛情的常軌,必不可少。
而當時受人歌頌的宮廷愛情,往往呈現出一種非常刺激的形式——婚外戀。因為中世紀法國貴族的婚姻,基本都與愛情本身無關,大多都是為了利益和財富的「強強聯合」。年輕人為了家族利益而結婚,身不由己。
所以當宮廷式愛情出現時,必是乾柴烈火,顯得尤為純潔、尤為理想。兩個人秘密地交往,但一般來說,這類宮廷之愛不包括性,很大程度上是柏拉圖式的。
因為中世紀的婚姻裡並不包含愛情因子,所以一切的浪漫欲望都僅在這種「宮廷之愛」、「優雅之愛」中得到滿足。這種愛情,也就成了人們表達真實情感的唯一途徑。
許多經典的文學巨著裡也都有這種愛情的影子,譬如最知名的但丁《神曲》。
這部義大利傑作是以地獄和天堂為背景敘述史詩,而但丁將他一生中的恩人仇人全都寫入了《神曲》中。此外,當然還有他的一生所愛,但丁將她安排在了天堂的最高層。而這位女子並非為他生兒育女的結髮之妻,而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少女,但丁畢生的單戀對象。
是的,這就是法式宮廷愛情的美麗之處:它以非常獨特和個人化的方式表達出來,並不追求性,也不追求婚姻,甚至無需在一起。這種愛情,只是人們表達對某人的感情的一種非常純潔和浪漫的方式。
輾轉千百年過去,時至今日,作為現代人,我們還有最後一個疑問:在當代社會下,這種略顯傷感、過分理想的愛情,在世間可還有容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