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是需要兩個人互相倚靠,互相欣賞才能完美的謝幕。
多數的婚姻調查顯示,80%以上的離婚是女性提出的,撥開導致離婚的層層表象(諸如婚外情、家暴等),其根本的原因是,大部分女性為婚姻做出的「犧牲」大於男性。
但是隨著女性自主意識的增強,當女性開始審視自己的犧牲的價值時,就意味著她會更多的考慮到自己,在這段婚姻中存在的意義,這也意味著離婚也是她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
離婚,痛苦是在所難免的,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慢慢淡忘曾經的不堪,在分開後變成更好的自己。
劉敏濤,在事業上升期遇到了愛情,於是結婚,在家相夫教子。但是她的付出並沒有讓婚姻走到最後。
在《人物》的演講上,她如此總結,7年婚姻的心理歷程:
「我的生活軌跡,幾乎全部符合,社會對一個『標準女性』的預期。從小家教森嚴,認真讀書,中戲畢業以後,拍了幾部大戲。在事業上處於最高峰的時期,遇到了愛情。隨後就順理成章地回歸家庭,相夫教女,退化成面目模糊的賢內助。」
「退化成面目模糊的賢內助。」 因為愛情,放棄事業,回歸家庭的劉敏濤在這段婚姻裡,承受了難以想像的痛苦。
當愛情消逝,丈夫面對整天窩在家裡,不再光彩四射,只會攤開雙手,擺出「討錢」姿態的妻子,曾經的感激,化作不屑和無視。就算是一支冰淇淋,也要和老公打招呼
失去了工作,等於失去了經濟來源。離婚後的劉敏濤,開始了新生活。徹底甩掉討好者的偽裝色,她開始摸索,生命真實的意義。她重回職場,成功塑造了一個個,無可取代的經典人物。
比如,《琅琊榜》裡的靜妃,比如,《偽裝者》裡的明鏡和《歡樂頌》裡的關母。她開始嘗試露背禮服,生活中的儀式感。離婚後的她,終於重新找回自己,再一次找回鮮活的自己。
白冰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期,就公開了自己的婚姻狀況,人們刻板印象裡的「養尊處優的富家太太」,白冰坦承內心是羨慕那種狀態的,但是事實上她不是這樣的人。
她在採訪時說道:「因為現代社會對於女性的定義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社會要求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獨立的人格,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去愛別人,也更好地可以去得到愛。」
節目中的一句「生活把我們逼得離開了誰都能活。」更是深入人心。每個人都會有依賴別人的時候,需要安全感,需要一個傾聽者,一個靠山,但慢慢地,你會發現,原來你能夠得到安全感的那個人,也許只有自己。
在這之後,白冰把更多的事件放在了自己的身上,也會花更多的事件,跟自己對話,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等等。
但是人生中所有的不幸,都將成為自己的閱力,人就是從每一次的跌倒中再爬起來的過程。再幸福的婚姻也沒人能保證你長久下去,婚姻很少有一蹴而就的。
面對失敗的婚姻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及時的調整心態,從失敗的婚姻中勇敢地站起來。雖然婚姻失敗了,但不等於人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你還有大把的人生去成就自己,去找回更好的自己。
文章作者簡介:繽紛若雪,90後單身女青年,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和你產生共鳴。【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