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做人,品德很重要!

2021-01-16 新咖醉文化

每個人都想要在社會上做出一番的成就,也就是要達到自己人生的成功。在對於成功的追求中,很多人都把才能放在了第一位,畢竟想要成功就需要能夠做事,而才能就是做事的一種高效方法,所以才會有「求才若渴」的古語。

不論是做任何事情,一個具備才能的人往往可以提高事情的成功率,也能夠在出現問題後更快地找到解決的方法,所以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是一門心思的想要提升自己的才能,好讓自己的人生能夠有出頭之地。

但是才能固然重要,不過想要獲得成功並不是單一的依靠才能高低就能夠做到的,一個具備才能的人,或許可以讓自己做到衣食無憂,但是卻不能保證自己的人生一定會獲得多麼大的成就。

對於社會來說,才能的重要性是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的,可是對於如何做人的重要性,卻是很多人所忽略的。做好一個人,是比才能的高低更加能夠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不會做人就根本無法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更不要談論什麼人生的成就和成功了。

做人的關鍵就是看一個人所顯現出來的品德,一個良好的品德是能夠讓一個人更好地運用自己所具備的才能,也是能夠讓別人可以對自己產生一種認可。《菜根譚》中說:「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就是說一個人的德行和他的才能是有主次之分的,而只有深刻的理解了兩者之間的關係,才能夠在人生中修養出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

「德者才之主」。一個人的品德才是能夠發揮自身才能的主宰。這是世界上永遠不會缺少有才能的人,但是一個人要看把自己的才能用在了什麼樣的地方。

就好比說,一個人苦練十年學會了「輕功」,他具備了這樣的才能,但不一定就能夠成就什麼大的事業,還是要看這個人的品德如何:他若是用練就的功夫去飛簷走壁,撬門壓鎖,那麼這樣的人就是將自己的才能變成了墮落的工具,尤其這樣還不如一點才能都不會。

而一個人如果能夠用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做一些貢獻,那麼就能讓自己的成功和公眾的利益保持一致,最後因為品德上的立高立遠,才能夠讓才能發揮出足夠的光和熱,也能夠最後成就自己人生的成功。

古時有兩個人拜師鬼谷子,一個叫做孫臏,一個叫做龐涓,兩個人都從鬼谷子那裡學到了經世致用的大學問,但是就因為兩個人的心術有所區別,以至於都是一門的徒弟,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名望。

因為有德無才,還能夠成為一個忠厚長者,但是有才無德,那就很可能會成為社會上的危害。所以一個人一定要注重自己品德的修養,要能夠讓自己的才能有一個好的施展方向,只有做到了這樣才可以通過自己的才能獲得社會上的名望和地位。

「才者德之奴」。知道了一個人德行的重要性,也就可以更好地去看待自身的才能。才能也就是一個人的本事,是一個人立身的工具,而這個工具要服務於立身的根本——品德。

沒有了才能作為支撐,一個人也就無法將自己內心中的品德作用於整個社會,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在自身的品德得到了完備以後,就要用自己的品德對周遭的人施加影響,從小的家庭到大的天下,這都是需要一個人具備著大善的品德。

只有一個人的品德無比的廣大後,他的才能才會彰顯出輔助的作用:為官者自然造福一方,經商者也能互通有無,治學者希求桃李天下,行伍者定能保家衛國。不論一個人具備著什麼樣的才能,或者他的才能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決定他人生高度的,永遠都是他的品德。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一定要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品德的重要性,這樣才是懂得了做人的基礎,而沒有了這種領悟,那麼對於很多人來說,才能也不過是無根之萍而已,終究不能夠為自己獲得什麼人生的成功。對於現代社會來說,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對於成功的一昧追求。

讓很多人都過多的在才能的提升上破費功夫,可是我們卻看到成功者還是寥寥無幾,很多人的一門心思不但沒有讓自己的人生獲得一個好的結局,反而在最後連自己是如何失敗的都不得而知,這就是才能和品德不能夠互相匹配的結果,也是我們應該注意和改進的人生問題。

相關焦點

  • 菜根譚:一個人幸福的三種能力
    一個不能調整好自己心態,情緒不佳的人往往無法得到幸福。早上第一縷陽光灑進臥室是幸福,桌上擺著愛人做的清粥小菜是幸福,父母朋友的電話問候是幸福。心態不好,總是心比天高怨天尤人的人自然看不到這種幸福,看到雨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髒,看到光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熱,看到雲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憂愁,在這樣的心境下怎能發現生活的美妙與多彩。
  • 品德是人才最重要的素質
    在當今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中,用人單位應該意識到人才品德的重要性,要將員工的道德素質放在人才考察的首位,把人才的「德」作為人才第一位的素質加以強調。企業用人原則應是:寧願用一個品德過硬、對企業忠誠、有職業操守而能力略低的人才,而不願冒風險用一個專業才能很高但品德有問題的人。
  • 做人品德很重要,人品德行才是你行走天下的至寶
    做一個正能量的人,比什麼都重要!  一個人丟掉什麼,  也不能丟掉交往的真心;  一個人輸掉什麼,  也不能輸掉鮮紅的良心。  頂天立地做人,無愧於己;  光明磊落做事,無悔於人。  不管何年何月,  自尊,才能贏得尊重!
  • 如何拿捏好做人的尺度?《菜根譚》告訴你答案,不過兩句話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需要有所度,有所求。那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菜根譚》當中的兩句話,一起探討一下。天道忌盈,卦終未濟。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什麼事都要留個有餘地,不要太絕對。清朝的名將年羹堯,一生都在為保衛邊疆而戰鬥,曾經率兵平定西藏、青海等邊遠地區,深受雍正帝的寵信和賞識。隨著官職不斷加升,從總督、大將軍,到加封一等公,一路走來,平步青雲。
  • 品德與感情
    而品德好的人,關心人類的安全,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則起著推動作用,。 一個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品德的人,輕則偷盜,重則害人性命。是善良的品德還是兇惡的本性,是區分好人壞人的分水嶺。秦二世胡亥的品德就很壞,他不但對旁人極壞,而且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極度殘忍。如此可見一個人的品德敗壞是多麼可怕!
  • 《菜根譚》:一個人想要獲得幸福人生,保持3種心態很重要
    在經典國學《菜根譚》中,就講到了一個人獲得幸福的根本,其實就是保持以下3種良好的心態。《菜根譚》有云:「躁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簡單理解就是,偏執、急躁、不通人情之人,就像死水朽木一般缺乏生機,會很難被人所接受。
  • 菜根譚的處世之道:做人一定要"冷"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34;,這裡的&34;是一門學問,任何事物都必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 「寧認自己氣,莫傷父母心」:孝順,是一個人最好的品德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便是因為人有品德的約束。所謂的品德,便是一個人行事的基準或者對於自身的要求,不講究修養品德的人,那麼就會成為社會中的隱患,這樣的人對於周圍人來說是危險的,對於自身來說則是人生中的失敗者。沒有人會不喜歡品德高尚的人,而我們想要得到社會上大多數人的認可,那麼就一定要注重對自身品德的修為。
  • 做人要知曉為人處事,要德才兼備
    -做人常言道:佛觀一碗水,四萬八千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春秋。大千世界,多少文人雅士給我們留下的數不盡的千古佳句。我們欣賞「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情操。也讚嘆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治國之道。
  • 《菜根譚》是誰寫的?這本書講了什麼?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不乏各種奇人奇物,自然也有奇書,《菜根譚》就是這樣一本奇人寫的奇書。《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於一身,別具慧眼,將自我的人生奧妙和盤託出的經典之作。《菜根譚》,又名《處世修養篇》,「處世三大奇書」之一,糅合儒、釋、道精神內涵,總結前人生活經驗,傳授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哲學智慧,為你解答生命中的種種困惑與疑難.《菜根譚》是明朝隱士洪應明所做,作者早年熱衷功名,晚年隱居,潛心禮佛,自號還初道人。《菜根譚》類似隨筆錄,沒有連貫的脈絡,只是作者的一些感悟句子。
  • 品德是最好的個人修養——曾仕強
    一生的功名利祿全是天定的,你所能控制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 曾國藩活了六十二歲,他的一生,各方面的體驗比誰都豐富。在清朝,有哪個漢人的權勢比他還大?但他也很倒黴。他讀《易經》,讀到最後只有一個心得而已。他說,人一生的功名利祿,全都是天註定的。如果認為一切功名利祿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就是騙自己。一生的功名利祿全是天定的。
  • 人生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然而,在看得見的行為之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依我之見,那是比做事和交人更重要的,是人生第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做人。當然,實際上做人並不是做事和交人之外的一個獨立的行為,而是蘊涵在兩者之中的,是透過做事和交人體現出來的一種總體的生活態度。就做人與做事的關係來說,做人主要並不表現於做的什麼事和做了多少事,例如是做學問還是做生意,學問或者生意做得多大,而是表現在做事的方式和態度上。一個人無論做學問還是做生意,無論做得大還是做得小,他做人都可能做得很好,也都可能做得很壞,關鍵就看他是怎麼做事的。
  • 人最高級的處世方式,不是好好說話,而是做人厚道!
    厚道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更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厚道之人,必有厚福古人云:「做人精明不如厚道,斤斤計較不如坦誠相待。」厚道看似是吃虧,實則是為自己增添光彩;看似是笨拙,實則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吃虧是福,厚道做人左宗棠曾說:「做人,精明不如厚道。」為人處世中,厚道做人,必定好運自來,路越走越順,福氣也是越來越深。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厚道之人?1、不佔人便宜老話常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 《菜根譚》:救人於危難之中,便是人生無量功德
    《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痴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而且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你在這一刻解救了他人的同時,或許在下一刻,這個人就是你生命之中的貴人,除了在冥冥之中所積累的陰德之外,重要的是你幫助了別人之後
  • 做事先做人,怎樣才能有精金美玉般的人品,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
    我們來一起學習傳統文化經典《菜根譚》。來看一段原文和解釋。我們常說,做事先做人,《菜根譚》的作者告訴我們怎樣做人和做事。
  • 做人可以不懂感恩,但也別恩將仇報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即便不說品德多麼高尚但至少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有人情味的人,這樣的人在老百姓眼裡常常被稱作有良心的人。與之相反的人,老百姓也會毫不吝嗇的當面或者在背後給他們一個評價「沒良心」。 從古至今,感恩一直是我們倡導的一個美德,也是一個有良知的人應該具有的基本品德。
  • 夜讀丨曾國藩:做人要有氣量,交友要有雅量
    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文/民生周刊做人要有氣量字典上有三種解釋,一是指才識和品德的高低,二是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度量,三是指容忍謙讓的限度。那些氣量大的人, 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寬廣的胸懷和大度的品格,更容易贏得他人的認可,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 《菜根譚》中這句話,道明答案
    一直以來,我都有看《菜根譚》這本書,其中有做人的大智慧,更有這通往幸福的大門,因為金錢並不是一個人通往幸福的鑰匙,而是我們的智慧,其中有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功名不求盈滿,做人恰到好處,如果做到,幸福人生真的不難!
  • 品德,是一個男人的靈魂
    品德,是一個男人的靈魂作者:佚名  朗誦:傾聽自然  來源:清苑竹語
  • 《菜根譚》:世態炎涼人情淡薄,唯有看透內心本質,方能豁然開朗
    《菜根譚》:世態炎涼人情淡薄,唯有看透內心本質,方能豁然開朗國學精粹《菜根譚》中就有這麼一句話,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思想: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