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24堂課:成功是靠「想」來的,潛意識散亂,很難幹出大手筆

2020-09-22 趣讀吧

趣讀吧•原創

人生一世,每個人都在追求著三種東西:財富、健康、成功。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要能三者得其一,我們的人生就可算得上是「成功」的。

然而,有的人輕而易舉的就獲得了成功,而有的人一直勤勤懇懇,卻總是與成功無緣。

其實,早在100多年前,美國著名作家查爾斯·哈奈爾就曾在其著作《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中說過:成功並非不可捉摸,反而是有規律的。

在查爾斯·哈奈爾看來,人之所以會遇到各種困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自身散亂的觀念和有限的認知所致。成功的第一步便是學會「想」。正如破土而出的幼苗,如果它在生根發芽之時,就不曾想成為一個參天大樹,那麼,它最終將會是一顆隨風擺動的野草而已。

人的思想其實有兩部分組成:潛意識和顯意識。潛意識即是遇到外界情況時,大腦做出的「習慣性」反應,比如會遊泳的人,只要下入水中,便自然而然的會遊泳。而顯意識則是我們面對外界情況,自主做出分析決策,顯意識具有主觀性。

查爾斯·哈奈爾覺得,除了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外,其實還存在著看不見的「內在世界」。而我們在現實世界中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內在世界的作用結果,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相由心生」。當某個信念在你的潛意識中形成,你的潛意識便會從宇宙中獲取能量,當能量達到一定的限度,我們心中所想之事往往就能實現。

我們的潛意識對生活的態度,決定著我們的生活境遇,你現在所想的,很有可能就是將來你所能得到的。如果我們一無所想,那現實回饋給你的將會是一無所有;如果我們寄望頗多,那我們將會得到的更多。

莎士比亞正是通過潛意識,毫不費力的領悟了最偉大的真理;菲迪亞斯也正是通過潛意識創作出了大理石和青銅雕像;因為潛意識,貝多芬寫成了交響樂......

就連「股神」巴菲特,也因為內心的一個潛意識,最終取得了成功。

巴菲特還在同年的時候,他就曾平靜的對他的好朋友們說了一句話:他將在35歲以前發財。

很多朋友一聽,都以為巴菲特在說大話,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所說的。但幼小的巴菲特卻牢牢記住了這句話,漸漸的在他的潛意識裡也形成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巴菲特會在35歲以前發財!

自始至終,巴菲特的這一信念從未改變。

巴菲特在5歲的時候,就開始兜售口香糖,還倒賣過從球場撿來的高爾夫球。到了中學時,巴菲特利用課餘時間做報童,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髮店老闆以賺取外快。1956年,巴菲特回到了故鄉,開始實現他35歲前發財的目標。

雖然困難重重,但巴菲特的信念卻依舊堅定,後來一群親朋幫他湊了10.5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其中包括巴菲特自己的100美元。就這樣,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

誰也不曾想到,巴菲特童年時的豪言壯語竟然成真了。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和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巴菲特個人的100萬美元。到了2008年3月,由於股票大漲,巴菲特身價達到了620億美元!

巴菲特後來回憶道:「我始終知道我會富有的,對此我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懷疑!」而這一切,正是源於巴菲特童年時產生的一個潛意識:他將在35歲前發財。

由此可見,成功的第一步便是「想成功」,只有具有堅定的信念,成功才有可能實現。

正如查爾斯·哈奈爾在著作《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中說的:在你的潛意識中,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將來你就能成為怎樣的人。如果不打算做一件事,那就別開始;如果決定了想去做某事,即使天塌下來也要把它做成。

人與人之間唯一的區別便是精神意識不同,而潛意識能獲取宇宙能量,如果你一直拘泥於自己的計劃或人生目標,宇宙就無法通過你而有所作為。因此,我們應該讓想法安靜下來,然後去尋求內心的熱望,把精力的焦點放在內心的世界中,在確定想法後付諸行動。

查爾斯·哈奈爾在《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中寫道:有些人很難成功,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完全被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智慧所左右。殊不知我們心中的思想同外在世界息息相關,種什麼樹,開什麼花,思想是因,現實是果,成功的第一步便是學會「想」。

精神力量與身體力量一樣的,都是通過鍛鍊獲得的。我們在思考一件事,在頭一次非常困難,但我們第二次思考同樣的問題時,就變得容易多了;當我們反反覆覆一遍又一遍的思考的時候,就成為了一種精神習慣。我們持續思考同一件事情,到最後這種思考就變成了自發性的了,我們便會情不自禁的思考這件事,直到我們對所有思想所持積極的態度。若如此,你的成功便會來了。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堪稱美國成功人士、富商巨賈的必讀之作,拿破崙、比爾蓋茨、史蒂夫,喬伯斯,萊瑞,艾力森等名人都深受這本書影響。這本書曾在1912年剛發行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20多萬冊,後來,由於書中涉及了很多教人成功致富的秘密,這才被當時的富商聯合買斷封存。再後來,要想獲得這本書的手抄本,最少需要1500美元,而這相當於一個人兩年的收入。值得慶幸的是,在被封存了70年後,《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一書於2003年解封,再度重見天日,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閱讀。

這本書最大的好處便是能開發並提升我們的個人潛能,還能幫助我們改變當前窮困潦倒、不如意、失敗、挫折、不幸福、病態等窘境。讀了這本書,相信每個人都必會有所收穫,在提升智慧的同時,還能窺探到成功的規律,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實在很有必要擁有這本書。想投資人生的朋友,可點擊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當你處於生活絕望時,一定要看看《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
    我建議你,一定要讀一讀《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他可以讓你改善對生活的絕望,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那為什麼要讀書呢?有很多會說:是為了考大學,為了找到好工作,為了能夠賺更多錢。還有些人可能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讀書?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楊絳關於讀書的高論吧,僅2句話,讓人佩服!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註定會成為怎樣的人
    可很多人在抱怨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之所以會處於現在的境地之中,主要就是因為過於悲觀。想要幹什麼,都非常地不順利。其實我們人的內心世界,就像根一樣,同樣能夠創造出外部世界。我們的精神世界,則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個物質世界的發展。
  • 研究發現:學會「自我洗腦」的人,遠比被他人洗腦的人要成功
    我們會發現,往往成功的人內心都有一套鼓勵自己的語言系統,她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告訴自己的事「我能行」「我可以」「堅持就是勝利」。看似簡單的話語在口頭上,在腦海中不斷的重複,就會影響我們的潛意識,當潛意識認為自己可以的時候就會發揮出自己的潛力,而在這個時候往往都是成功的。
  • 潛意識的能量,遠遠超乎想像,所謂的「命運」不過是潛意識的結果
    在生活中,你是否體驗過如下的情緒:有時候突然感到憤怒、悲傷、壓抑,想要發脾氣或有些崩潰;交往朋友時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朋友的關心,用討好或作的方式來博得關心;正常社交中不敢拒絕,羞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不敢主動爭取應有的權益;工作中缺乏自信,唯唯諾諾,習慣性地遲到
  • 想了就幹,成功一半
    常常有人習慣於光想不做。他們每日頭天夜晚躺在床上,動了無數的腦筋,想出千條萬條的計策出來。常常有人因為生活狀態不佳,而思慮萬千,想出許多行業與目標,結果到了第二天、到三天,還沒有付諸行動。這些人,就屬於想得太多,卻行動太緩的人。對於現代職場來說,定位於執行力差的一類人。事情是做出來,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空想就可以辦到的。
  • 這些想不通的問題,我在潛意識裡找到了答案
    ,意識不加攔截,潛意識聽進去了,長大後你會認為自己是不配成功的人,結果越發自卑。遇到好機會,一邊是你意識的呼喊:「你有這個能力,不妨去試試?」,一邊是潛意識的「忠告」:「你那點事都做不好,你註定失敗,這事你就別去試!」
  • 這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在潛意識裡找到了答案
    ,意識不加攔截,潛意識聽進去了,長大後你會認為自己是不配成功的人,結果越發自卑。遇到好機會,一邊是你意識的呼喊:「你有這個能力,不妨去試試?」,一邊是潛意識的「忠告」:「你那點事都做不好,你註定失敗,這事你就別去試!」
  • 被我們忽視的「潛意識」主人
    意識是心智頭腦的直接表達,表現為日常思考,邏輯推理、情緒波動等,包括我們每天的所有決定都是它來完成的。意識帶寬很窄,具有有限的加工容量,只能短時記憶。相比,潛意識就像是我們內在的一座大容量倉庫,裡面裝進了所有過往的記憶和無窮的信息,擁有無限發掘的可能性。
  • 潛意識的力量
    這些事實都清楚地表明,這個說法是正確的:潛意識不斷地服從於暗示的作用;潛意識能控制身體的各功能、感覺及狀況。所有這些現象都反映了暗示的作用,也證實了「你是你所想」這一事實。而且這些實驗做的非常多,還有更多神奇的沒有公布!
  • 《時尚女編輯》劇情散亂被批 趙趙:不妨買小說
    除了題材年輕化外,劇情散亂影響了傳統觀眾的收看。  主打北京味  據了解,北京臺參與打造《時尚女編輯》籌備之初,就是想做一部給年輕人看的劇目,與北京臺固有的中老年觀眾群是有錯位的。如果以此為標準,這部劇算是成功的。《時尚女編輯》除了帶有時尚、北漂的特質外,還帶著濃濃的北京味兒,這也正是吸引滕華弢的地方。
  • 吸引力法則與潛意識的結合,用潛意識幫你解決問題的5個步驟
    把你的問題交給潛意識,這或許是你最好的選擇。有時問題的解決辦法會自然出現,不只是浮現在你的腦海裡。有時可能是一個夢,或是你偶然聽到的對話,或是你在某個時間打開了收音機,從某個主播或某一首歌裡找到了答案。這看起來太神奇了,潛意識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 90後成功人士靠什麼拉開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
    拿25歲來算,一年365天,一天24個小時,你已經度過了219000個小時,9125天。從18歲成年到今年的25歲,你已經度過了61320個小時,除去每天睡覺的8個小時,你還剩餘40880個小時。生活瑣事會佔去你一部分的時間,但再怎麼算,你這七年,都有20000個小時的剩餘,按照10000小時定律——20000小時可以讓你精通兩個專業領域。
  • 61天,踐行第10堂課2.問題存在即合理與熵增定律
    一、踐行《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第10堂課-因果法則問題存在即合理。問題的出現我認為是人的認知不全面導致的。每一種生物的存在形態均是它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魚認為水中生存是最好的,銀杏樹認為扇形的葉子存在是最好的,蛇認為無腿存在是最好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強化它的認知,逐漸形成屬於自我的生存形態。
  • 神奇的第6感!
    你相信人有著神奇的第6感嗎?尤其是女人,這種感覺會更強烈!因女人有著細膩的思維,敏銳的觀察力,經過目之所識或感知把無數的信息轉存於大腦進入意識,在潛意識的作用下,神奇的第6感產生了。我們神奇的第6感的來源於大腦。 當你做了一個夢,不久夢中的情景就演變成了現實,有過這樣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