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會遇到不同性格的人,有的人表面好說話好打交道,但實際背後根本不會理睬你,有的人看似冷言冷語,內心卻是善良的。
有人說處理人際關係久了內心會越來越有疲倦感,索性就做個老實人,看自己親眼看到的,說自己親耳聽到的,不再受到條條框框的拘束,但越是這樣越容易把自己的路給走窄了。
做老實人看似省心,但卻也是最容易給自己引來禍端。做人不能太老實,鬼谷子的這兩條計謀,你一定得知道。
鬼谷子曾教育自己的學生說&34;,有的時候話說的不一定要多,點到為止就是最智慧的做法。過於沉默會讓自己丟失一些展現自己的機會,所以在說話的時候應該掌握分寸感。
常言道&34;,人越是高興興奮的時候,越容易過多的說一些無用之話,在生氣的時候也多會說一些有失自己的身份的話語,這些都會造成&34;的後果。倘若再遇上&34;的這類人,就真的太容易給自己惹麻煩了。
曾經有一隻烏龜經歷了百年難遇的乾旱,被困在一個乾涸的湖泊中,實在無力爬到水草豐盈的地方覓食,就在它感到絕望的時候,居住一旁的大雁正準備遷徙。烏龜對它苦苦哀求,希望大雁能夠帶它離開此地。善良的大雁用嘴把烏龜叼起來,飛了一段時間後,烏龜問大雁&34;,大雁張嘴回答,但是再也沒有機會聽到回答了。雖然故事簡單,但卻能帶給人反思的力量。
有些話可說可不說的時候儘量選擇不說,因為你自己都會產生猶豫,在你表述之後必然會流露出你內心的真實想法,一旦妨礙了別人的利益,難免會被人記恨在心頭,所以何必給自己找不必要的禍端呢?
鬼谷子言&34;,有時候看似簡單的說話,其中卻隱含著大文章,&34;,能左右逢源的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有智慧,更得益於他們能靈活的見機行事,聰明的表達自己,甚至在不漏聲色之中已經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王陵早年追隨劉邦東徵西討立下汗馬功勞,王陵驍勇善戰,為人仗義,性格直爽,說話也是直言不諱。王陵和雍齒關係甚好,但劉邦對雍齒卻十分討厭,但因為看在王陵的面子上,雖有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一次劉邦特意和王陵探討雍齒,並對王凌說&34;?王陵聽完不但沒有畏懼,反而低聲回答&34;。
劉邦見其不聽自己的言語,心中有怨氣,但也不好直接發洩,只好讓其告退。王陵自認為自己並沒有二心,說幾句實話並沒有錯誤之處。但在天下太平之後,論功行賞之時,多人被封賞,王陵卻只被封為一虛職。
在《增廣賢文》中說&34;,對誰說,在什麼場合說,怎麼說都是有講究的。能做到說理三分的人是最有頭腦的人,話裡有理,聰明人一點就通,無需再畫蛇添足;和愚笨的人說,就算浪費再多口舌也無用;和蠻橫的人根本不需要說理,因為這就相當對牛彈琴,說不好還容易讓自己受到傷害。
言辭謹慎,不漏鋒芒,即為含蓄,越是明白這兩點的人,越有一種大氣,越有風度,這種人懂得做人的智慧之處,能為自己開拓更高更廣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