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如今當下社會的一個普遍問題,目前比較統一的一個說法是這樣的「如果我不能找到一個讓我生活過的更好的男生,那我更願意選擇單身」,這是造就目前大多女性不想結婚的根本原因,那為什麼當代的女性會有這樣的想法,導致大家不想結婚,而多年以前,卻沒有這麼明顯呢?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較低,很難有自力更生的能力,為了生計只能跟郎君一起生活,更多的責任體現在了傳宗接代上,而且婚姻由父母包辦決定,所以就沒有了選擇對比的過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後倡導自由戀愛,反對包辦婚姻,於是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伴隨選擇一同出現的還有選擇困難。
然後隨著男女平等的構建,大大解放了女性的勞動權利,讓女性可以自力更生,不再像古代,只能依靠男性生存,這樣就降低了女性對男性的過度依賴,可以延長擇偶期,而不是成年後就必須趕緊找到男人做依靠才能生活,所以擇偶期變長,可選擇的目標變多,讓選擇變的更加艱難,而且大家的擇偶標準也在隨著認知不斷提高。
但是擇偶標準的制定,是和自身條件有一定關係的,對於自身條件不是太好的女性,高標準就會導致擇偶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坎坷,經歷過多的打擊就會導致自己失去信心,然後不再相信愛情和婚姻,隨著經歷的挫折變多,越來越關注陰暗面,陷入一種循環,然後結婚變的遙遙無期。
可是對於很多顏值擔當的女性,他們為什麼也很難步入婚姻殿堂呢?但事實也並非如此,因為通過顏值只能初步實現他們的既定目標,儘管大多數男性對高顏值女生無限追捧,然後增加了高顏值女生的選擇範圍,但是女孩們還是會有無措感,並產生焦慮因為「那些男人如果只是看重我的顏值,那麼我老了以後怎麼辦」?
然後還有一部分女性,她們會為了自己的既定目標和要求,為之努力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目的是配得上自己所期待的目標,而這個努力的過程就是延長結婚的一個時間,在自己變得足夠優秀之前,她們是不會輕易隨便結婚的。
最後還有一部分本身就很優秀的女性,其實她們也很難,因為他們發現自己變的優秀,能力很強的時候,可能真的不太需要男性了,在我一開始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說了,依附男性生存是結婚本質的一種,當這種需求不存在了,大家對結婚的渴望也就變低了,而且優秀的女性還會發現,優秀的男性實在太少,所以就只能慢慢的碰機會。
所以在此,給那些有結婚意願的女性一些建議,如果你有一個高標準擇偶的預期,那麼就努力提升自己,否則你的標準會比較難實現,儘管有很多狼多肉少的說法,但優質男性的周邊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你所期待的目標出現後,你會發現有很多人在你爭關係,所以你需要讓自己與眾不同。
對於那些正在努力奮進的女性,也要盤算一下時效問題,否則內在提升了,但時間又降低了你的外在條件,然後綜合衡量下來,會不會出現得不償失的情況,所以在奮進的過程中,或許可以考慮一下同階段水平的潛力股男性,一同奮進是一種陪伴,也是一個機會,或許你們一同成功以後,正好就是彼此期待的目標了。至於已經喪失結婚意願的女性來說,一個人的生活也要讓自己活得精彩起來,不要因為經歷了一些劣質男性的打擊,就喪失了生活的希望,因為當你自己活的更精彩以後,一定會有好男人出現,而你越是隨波逐流,就越會被不良動機的男性關注,然後惡性循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