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鹿
美國婚姻問題專家溫格·朱利在他的《幸福婚姻的法則》腰封上有這麼一段話,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1)
兩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因為愛情而走入婚姻的圍城,他們之間的摩擦和衝突肯定會在柴米油鹽的細碎中慢慢爆發。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吵架。
有人說,吵架在最傷感情的,大家會用最惡毒的話來攻擊彼此,但我覺得,吵架的婚姻是有愛在裡面的,無聲的婚姻才是最可悲的。
就像林語堂說的,世上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假定你們連這一點常識都沒有,請你們先別結婚,長几年見識再來也不遲,假定你們不吵架,一點人味都沒了。
《無問西東》裡,許伯常在劉淑芬的逼迫下,與其結婚。
但在婚後,他們從來不同床,喝水、吃飯都各自用自己的杯碗,他們之間把所有都劃分得清清楚楚,許伯常的杯子破了,寧願用飯碗喝水也堅決不用劉淑芬的杯子。
劉淑芬經常會為了一些小事和許伯常吵,跟他鬧,甚至拿著東西滿院子追著打,但,但他們之間始終吵不起來。
劉淑芬是愛許伯常的,給他準備好吃的,自己卻吃鹹菜喝自來水,但,許伯常卻不愛她,就連吵架都不屑。
很多時候,夫妻之間吵架都是為了想讓這個家更上一層樓,或者想讓對方更重視自己。
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彼此相愛的基礎上的。
沒有爭吵的婚姻,其實比經常吵架的婚姻更恐怖,畢竟,不愛一個人,是不會更是不屑與你爭辯的。
劉淑芬太了解這一點了,所以,她最後只能選擇跳井來結束這段無愛的婚姻和自己的生命。
吵架,往往發生在親密關係中,兩人的思想發生了碰撞,矛盾達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刻,它就發生了。
而此時,如果我們能利用好這個機會,把衝突變成轉機,讓兩人能產生良好的互動,獲取更多幸福的技巧,那這樣的吵架就是讓感情越來越好的絕佳辦法。
(2)
有人說,愛情是混亂的!
既然如此,爭吵就顯得很有必要。
婚姻問題專家約翰·戈特曼指出:
伴侶在交往初期的爭吵中經歷的暫時性痛苦,從長遠看對他們的關係是有利的;反過來,那些交往初期非常和睦的伴侶,雖然以開始顯得比吵架的伴侶更幸福,但是在三年後的分手概率要更高。
有效的吵架能更好地有效地促進關係的整合,而耍心機、翻舊帳、純粹發洩等無效吵架只會讓親密關係陷入困境。
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在泥沙裡淘金,在花園裡拔草,一起尋找一塊肥沃的土地,然後種下種子,耐心呵護它的成長。
在此過程中,可能會有暴風雨的侵襲,也可能會有外來物種的挑釁,也許你會經歷恐懼,受傷,憤怒,只有小心翼翼才能收穫幸福的果實。
但,小心翼翼不代表避免爭吵,拒絕溝通才是親密關係真正的殺手。
就像許伯常,他感覺他的人生已經被劉淑芬掌控,已經對生活失去信心,於是拒絕與劉淑芬溝通,甚至連吵架都不屑,但是,他在學生面前又是溫文儒雅,特別可親可敬的 模樣。
親密關係中,不止有和諧共處和勢不兩立兩種情況,還有大量的得過且過。
當荷爾蒙消退時,不代表你們的愛情消退,只是將自己的渴望和需求漸漸隱藏起來。
如果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到自己真正的渴望,兩人必將在不溫不火的感情關係中漸行漸遠。
只有在爭吵中,才能彼此暴露內心真實想法,真實渴望,才能讓親密關係不斷進步,永不枯竭。
(3)
有時候,你喋喋不休只是想得到伴侶更多的關注。
可是,一個嫌煩,一個又無止境地嘮叨,爭吵就發生了。
不了解爭吵的根源,不但會讓爭吵陷入無限循環,還會讓感情進入岌岌可危的狀態。
很多時候,爭吵背後是你的渴望得不到滿足。
比如渴望安全感;比如渴望你的傾聽、理解;比如渴望獲得別人的肯定;比如建立深層次的人際關係;比如渴望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等等。
只有當了解自己真正的渴望,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讓掌控自己的人生,才能掌握人際關係中最精華的部分,互相達成了更滿意的關係。
其次,是伴侶之間的控制欲在作祟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會…」
生活中,是不是經常聽到伴侶說這樣的話,每次聽到都極其反感。
「米開朗基羅現象」指的是,雕刻彼此,互相督促對方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每個人都想通過婚姻改造一個人,但往往另一個都是反抗改造的。這就形成了理念上的衝突。
在一段關係裡,如果想要保持活力,就必須支持對方發展理想的自我,也要鞭策自己成為更加獨立的自己,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種吵架是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影響。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不同,原生家庭帶給他的愛或者傷害會影響到他的親密關係。
比如,在一個貧窮家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會把積蓄看得比較重,因為他不想再為基本生活發愁;比如在一個缺愛的家庭中長大,成年後會更加渴望得到別人的愛,會經常否定自己,總「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網上有句話說,幸運的童年能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癒。
誠然如是!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成年人與伴侶進行的互動和童年時代與父母的互動一樣,能夠建立起新的神經通路。
也就是說,在親密關係中,伴侶可以幫你修復童年不快樂的記憶,讓你重新獲得新思維。
(3)
在朱迪思·萊特和鮑勃·萊特的《如何正確吵架》中指出:
重建矩陣最好的時機,就是在你們吵架的時候。
爭吵時,我們的情緒會改變大腦的思維模式、展現我們的心結,使定型的思維趨於鬆動。
人腦具有可塑性,因為爭吵而對大腦產生的改變會乘機發展出新的神經通路,會更換你固有的觀念,從而推動關係的轉變。
很多人會覺得,在爭吵時愛情、親情都被忽略,但也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衝突和妥協之後,你們之間才能產生更好的默契。
網上有這麼一句話,與一個人相處,就是與這個人的最低處相處。
儘管我們深知這一點,但還是會在親密關係中忽略掉這一點。
於是爭吵就悄悄地侵入你們的生活。
很多時候,吵架只是內心渴望的一種外顯,而這種渴望有時連自己都會忽略,這時候,伴侶的洞察力就異常重要。
「你怎麼天天這麼晚回家?」內心的渴望只是,你能不能早點回家,我想你。
「你怎麼就知道玩遊戲?」內心的渴望只是,你能不能陪陪我。
有效吵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內心的真實渴望,只有當真實的渴望被發現,被滿足,幸福的生活才能得以繼續。
但是,很多人會把渴望誤解為謬望。
渴望是你真實的需求,而謬望是你以為自己想要的,可是實際上就算得到了也並不快樂的東西。
神經科學研究人員發現:
渴望和謬望激活的大腦中樞是不一樣的。
當你的渴望實現了,你會感到深層次的滿足;當你的謬望實現了,你可能暫時感到興奮,但是快該很快會退卻,渴望的多巴胺再次被激發出來,讓你反覆爆發、反覆尋找。
由此可見,獲得持續幸福的動力,就是滿足渴望,而失去幸福的原因,就是渴望無法得到滿足,或者對無法滿足的恐懼。
就像很多人失戀了會進行瘋狂地購物,生氣時會暴飲暴食,不高興時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當你購物結束,旅行結束後,你會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因此而真正開心起來,糟糕的心情沒有得到任何的緩解。
這就是我們錯誤地把謬望和渴望混淆的結果。
(4)
俗話說,相愛容易,相守難。
作者獨木舟也曾說過,有些感情糾纏久了,到後來你已經分不清楚,到底你是要愛還是要贏。
很多時候,我們的爭吵必須在一方承認錯誤的情況下才能停止,其實,這是不懂得對方內心的真實渴望,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
但,讓兩個天生不一樣的人沒有分歧,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吵架作為兩個人之間最激烈的溝通方式,從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彼此更好地認識他,也認識自己。
那當吵架真正來臨時,我們該如何化解才能不傷感情,還能讓感情更深呢?
第一,首先要保持冷靜,剖析原因
吵架最忌諱的就是採取人身攻擊的方式,這不僅傷人還會讓吵架陷入無盡的抱怨中。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如果有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先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吵架的原因,這次的吵架就能很快結束,還能化解矛盾,解決衝突。
剖析原因時,不能總在對方身上找原因,更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才能不在同一個地方摔跤。
第二,無論對錯,都先道歉
《奇葩說》第五季中,有一個辯題是「情侶吵架時,應該是誰錯誰道歉?還是男生先道歉?」
哈弗大學博士詹青雲說,談戀愛不是司法節目,尋找對錯,就會變成互相職責的過程。先道歉的人,態度先軟和了,這時的道歉不代表錯,而是有個人能在混亂的秩序中站出來,先打破僵局。
有時候低頭不是為了認輸,而是拾起丟掉的幸福。
親密關係中,愛才是這段關係中最重要的因素,所謂的輸是為了讓愛繼續下去,是另一種和解的姿態,才是真正懂得愛的表現。
第三,了解彼此真實的渴求
簡單的吵架並不會讓夫妻離婚,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希望才會。
有時,親密關係的雙方過分在意得失,要求公平和以自我中心,而這根本就不能讓感情得到好轉,反而會讓感情陷入死循環。
如果他渴望安全感,那你就多陪陪他,有時候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就能讓他心安;如果他渴望獲得更多的自我實現,那你就多鼓勵他,讓他能在自己喜歡的事上更上一層樓。
只要有心,你們之間的渴望會在一件件小事中化解,讓彼此的感情更加和諧。
第四,主動交談,袒露內心的真實想法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階段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從保障的生活,到被重視被聆聽的感受,從獲得關注到自我實現。
不要認為親密關係的彼此就能很好的了解,隨著工作生活的不斷發展,每個人的需求也會產生較大的改變。
papi醬曾經在一檔節目中透露,她和丈夫都很忙,但是,每天睡前半小時是雷打不動的談話時間。
無論談論的是什麼,慢慢都會在交談中把自己的內心向他敞開,袒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有時,我們也要換位思考,給伴侶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感情才會在生活的點滴中不斷升溫。
有研究顯示,當我們越能和另一半進行有意義的溝通時,能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也越會讓我們變得獨立和自我。
第五,要有奉獻精神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認為,通過奉獻,情人式的激情之愛會轉變成更加深沉的伴侶之愛。
伴侶之愛可能沒有激情之愛那麼強烈,但他卻更加深遠持久。
奉獻就是把自己全身心地交給對方,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要害怕付出沒有回報。
人大腦中的前額葉是決定你意識和意識的地方,你要依靠這個部位去奉獻,而不是無意識和潛意識來幫你做決定。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你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你們」這個小團體存在,你們只有互相為對方貢獻,互相成就,才能達到共生共贏。
第六,使用軟語言
每次吵架前,我們都給自己預設一個場景,「如果他能抱我一下,那我就燒飯
」,「如果他能現在回我信息,我就不和他置氣」。
同時,擁抱、親吻這些愛的肢體語言就是軟語言,它的出現比任何一句話產生的力量都大。
它能讓你瞬間感覺彼此之間還有愛,在乎彼此,給予彼此安全感,不至於說出更多傷人的話。
特別是女生,很在乎她在你心中的位置,而你的擁抱就給了她想要的答案。
當然,有時候,親吻比擁抱的效果更好。
(6)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只有在一段感情中不斷學習,不斷突破才能很好地將婚姻繼續下去。
婚姻就是一個團體,更需要不斷調諧。
無論是在經濟問題上,還是在育兒問題上,亦或者是家中繁瑣的家務,都應該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應該在共同商榷下完成。
爭吵是婚姻中埋藏巨大財富的宿命之地,同時又暗藏風險。
他們在一次次爭吵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發現對方的渴求,兩人之間的連結不斷地斷裂又更深層次的連結,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斷破裂,又更好地修復中不斷升華。
夫妻之間的默契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加深,就像雙人華爾茲,彼此進退自如,才能演繹更好地一場舞蹈。
婚姻中的吵架是良性的,它是由渴望產生,以更加親密為目的展開的,它能幫助我們照進內心的陰影部分,揭露自己的心結,解放自我,從而親密關係中的彼此獲得更多的幸福。
不會吵架的人會把越吵越遠,而正確地吵架能讓彼此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好,婚姻才能更長久。
作者:夢鹿,多平臺原創作者,關注我,用我的文字,流淌進你溫柔的內心。
夢鹿原創作品,感謝贊閱,盜用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私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