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房子再大,有笑聲才是家
看電影《怦然心動》時,被裡面青澀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女主茱莉幸福的家庭。
茱莉家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很落魄。
他們住在租來的房子裡,沒有錢打理庭院,雜草叢生,門也關不嚴實,每次吸塵器壞了,都要跟鄰居去借……
在物質方面,他們比不上街區任何一戶人家,但幸福感,卻不比任何人少。
茱莉也說:「我知道我家並不富有,但是我覺得應有盡有,什麼都不缺。」
因為他們一家人,並不缺「愛」。
爸爸是個畫家,為了有智力障礙的弟弟得到最好的療養,傾其所有;媽媽深愛丈夫和孩子,四處打零工補貼家用,一起支撐這個家。
偶爾也會有爭吵,但會及時向孩子們道歉,平息他們的驚慌與不安。
茱莉對孵養小雞很感興趣,在院子裡伺養;兩個哥哥熱愛音樂,在地下室裡組建樂隊。
在別人眼裡,他們都是「不務正業」的怪小孩,但父母依舊支持和肯定他們,尊重他們的夢想。
一家人經常坐在一起,聊聊各自的見聞,或聽哥哥們演奏最新創作的單曲,其樂融融,充滿歡聲笑語。
燈光下的溫情,動人心弦。
德國詩人海涅說:「我寧願用一小杯真善美來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也不願用幾大船家具組織一個索然無味的家庭。」
親情疏離,住高屋華堂亦興味索然;家人和睦,居竹籬茅舍也意足心滿。
一家人和和美美,比名利財富更有意義。
畢竟,沒有什麼比一個溫暖的家,更能撫慰人心。
就如三毛所說:「家,對每一個人,都是歡樂的泉源,再苦也是溫暖的。」
02.家庭和睦,再窮也能發家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
一家人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興旺。
著名晉商喬致庸,非常推崇「和順齊家」的治家理念,認為一家人同心協力,定能振興家業。
喬致庸治家十分嚴謹,定下了六不準的家規,嚴格約束家人,並以身作則。
他擇取「朱子家訓」、「古人修身格言」等名言佳句,雕刻在喬家大院的各房各處,讓子孫們迎面朗讀,低首默誦,時刻牢記做人做事「和為貴」的準則。
喬家是大家族,幾十口人一起生活,並非沒有一點摩擦。
平日裡,他們都信守家規,凡事以「大家」為重,不計較,不攀比,不爭鬥,所以幾乎沒有發生過兄弟反目、子嗣相爭、婆媳不和的事。
家人抱團,內部穩定,喬家生意越做越順。即使在亂世,也得以持盈保泰,興盛百年。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父母子女感情深厚,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夫妻之間同心同德,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你爭我奪,互相拆臺,富裕之家也能敗落;家庭和睦,人心和順,再窮也能發家。
一個和美的家庭,需要每個人的妥協和付出。
有了矛盾,彼此後退一步,就能大事化小;有了摩擦,互相遷就一點,就會小事化了。
以平和之心與家人相處,彼此關愛包容,生活就會越來越舒暢。
03.一家人和和美美,是最幸福的事
《朗讀者》裡有這麼一段話:
家,是一個有溫度的詞。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倦鳥歸林,魚翔淺底,落葉歸根,這都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尋著一種歸宿。
家庭是心靈的港灣,而愛是家的靈魂。
家,不需要大富大貴,只要有嫋嫋的炊煙,有家人的歡聲笑語,就是一個人心底最大的慰籍。
歌德曾感嘆:「人無國王、庶民之分,只要家庭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人這一輩子的圓滿,不是功名加身,富貴無邊,而是:
失意時,有個地方可以撫慰傷痛;得意時,有人同你分享榮光。
不管歸家多晚,總有一盞燈為你等候,無論去到何地,都有一些人為你牽絆。
這,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父母相愛,是孩子最好的禮物。一個優秀且充滿愛的孩子,離不開他所受的家庭影響和教育。
關注柔力量,幸福來敲門,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