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樹莓,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年輕人自從生完娃後,經濟壓力更是巨大,此刻的狀態已經不允許自己有過多的遲疑,也不允許自己在工作崗位上有任性的放縱,這是大多數帶娃後爸媽心中的苦。
很多夫妻不得不將孩子交給老人帶,自己可以出去掙錢養活家庭。雖然孫子是親生的,但是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剛開始會對孩子喜歡得不得了,但是時間長了,兒子和兒媳不但沒有感恩,反而還各種抱怨老人沒有把孩子帶好,這種案例比比皆是,就造成了老人不願意帶孫子的想法,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做。
如果兒媳婦每個月給公婆一定的「帶孫費」,老人的心裡是否會更開心呢?
☆☆☆故事一:楊姐,31歲,剛生完寶寶,將孩子交給婆婆帶,每個月給婆婆2000的「帶孫費」,婆婆臉上微笑的次數也多了起來,整個人看起來開心多了。
楊姐30歲時與老公結婚,婚後就準備備孕了,生下了一位可愛的寶寶,楊姐沒有經驗,自己一個人經常不知道該怎麼照顧寶寶,所以生完寶寶的第一年,楊姐的婆婆說自願來幫小兩口帶娃,楊姐和老公都覺得,寶寶是老人的親孫子,老人照顧自己的親孫子是理所應當的。因此,小兩口平時對老人也沒有任何的表示,連感謝老人的話語都從來沒說過,兩人更是從來沒有想過給老人適當的「帶孫費」,因為他們覺得這是老人應該的。
這一年裡,老人剛開始的前三個月,因為理解兒媳婦產假期間,很難,所以從來不說什麼,把兒媳婦和孫子都照顧得非常好,慢慢的兒媳婦能下床了,但是還有諸多的不方便,都是老人貼心地照顧著兒子的一家。老人花著自己的存款去給孫子買東西,給兒媳婦和兒子買好吃的,因為是打心底裡喜歡。漸漸地,楊姐發現婆婆臉上的不開心越來越多了,也不給孩子買東西了,也不給自己和老公買吃的了,家裡的衛生也開始讓楊姐自己打掃,所有衣服都讓楊姐要用手洗,哪裡有一點不入眼的話,就大發脾氣。
楊姐把這個情況給老公說之後,兩人都很納悶,後來是聽到鄰居家說,他們讓老人帶孫子的話,會給老人一定的「帶孫費」。楊姐小兩口這才反應過來,兩人商量決定,每個月給婆婆2000的「帶孫費」,當天晚上楊姐小兩口就跟婆婆說了這個決定。婆婆當時是拒絕的,在小兩口一再勸說下,婆婆答應了小兩口的決定。
此後,婆婆對楊姐非常細緻入微地問候和照顧,而且每天面對著小兩口都是開心地笑,對孫子更是寵愛得不行。小兩口也經常關心問候婆婆,讓婆婆心裡更是暖滋滋的,楊姐還經常給婆婆買衣服,帶婆婆到近處去旅遊,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感很強。
☆☆☆故事二:李姐,35歲,剛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寶寶,每個月給婆婆2500的「帶孫費」,和婆婆的關係也更是融洽多了。
李姐坦言到,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已經沒有那麼嚴重的重男輕女了,反而更喜歡女寶寶,但是多多少少那種傳統的思想還是有一些影響的。婆婆來到我們家照顧我剛生下的一對女寶寶之前,我就提前跟老公溝通好了,要給婆婆每個月2500的「帶孫費」,婆婆來的時候,我和老公當時就跟婆婆說過了,每個月月初給婆婆2500塊錢,上下老小的費用我們單獨出,每個月還會給婆婆額外的1000塊錢當做孝敬。
婆婆剛開始兩個月不接受我們的「帶孫費」,但是我和老公都很清楚,即便再親,誰也不想這樣來辛苦照顧我們的,所以我們是要堅持給「帶孫費」的。
婆婆接收了「帶孫費」後,對家裡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任何事情都比我想得周到很多,經常關心我,讓我不要碰冷水,不要站太久,而且還經常問我是不是該給我爸媽買點東西,還經常「教育」我,要經常問候到我爸媽,爸媽帶大我不容易……我其實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真的是感動得不得了,婆婆還說我「沒出息」,就這麼一句話都給感動了,我內心裡其實也是真的很幸福。婆婆老家裡的果子成熟後,總是先第一個給我爸媽郵寄過去。我確實真的很感動,也覺得自己很幸運。
我也很認同那句話:一個人需要被看到她的付出,並且我們要做出回饋,要知道她的不容易,並且我們自己要懂得感恩,這樣的關係才能更幸福地持續下去。而不是覺得一切理所應當,那是分歧的根源。」
☆☆☆故事三:林姐,孩子已經3歲,每個月給婆婆3000的「帶孫費」,一家人其樂融融,很是幸福。
我生完孩子的前3年,不得不辭職,全職在家照顧寶寶,後來家裡的經濟壓力太大了,我也不得不被迫要重回職場掙錢,孩子就只能交給公婆,讓公婆幫忙照看。
公婆生活在縣城,平時也就是婆婆在飯店裡做做工,公公在建築地上做做工,掙點小錢。一聽說我們要把孩子交給他們帶,婆婆的第一反應是她的工作怎麼辦。
我跟老公商量了一下,每個月給婆婆3000的「帶孫費」,麻煩婆婆給我們帶孩子,因為我們請不起保姆,而且保姆也肯定沒有孩子的親奶奶更能照顧好孩子。婆婆在縣城裡是一個月2500元,我們給3000元,而且跟婆婆說,因為孩子小不懂事,婆婆更得費心。同時,寶寶的費用也都是我們單獨給的。
我們每個月都會更關心公婆,我們也怕孩子爺爺奶奶累著了,畢竟年紀大了,每個月我們額外還會再給2000塊錢,讓公婆多買點營養品,補補身子。但是公婆卻把每個月我們額外給的2000塊錢存起來,一分沒有動。婆婆跟我說,你們現在正是用錢的時候,要存起來,他們都用不著那些,每天照看孫子,也沒什麼累的,反而有孫子陪著還樂呵呵的呢,說我們已經給了他們3000的「帶孫費」了,平時心裡也對他們那麼的關心和體貼,一切都值了。
公婆雖然心疼自己的孫子孫女,但是作為年輕人的我們,還是更應該懂得感恩,假如是我們自己帶孩子,如果老公不給錢,自己會是什麼樣的心理,這種心理映射到給我們帶孩子的公婆身上,多少多會有同感的。
給「帶孫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適當地給,畢竟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不一樣,平時也更應該多多問候老人,從心理上更加關心老人,而不是給完「帶孫費」後一了百了,請個保姆都還不止那點錢呢,更何況公婆對孩子注入了全部的愛,這種都是金錢換不來的疼愛。
而作為老人,照顧孫子孫女,也不是說非得必須要「帶孫費」,而是希望作為兒子兒媳的我們,能看到老人的愛和付出,我們應該對老人相應的回饋,這才是關係能和諧、融洽、長久穩定的一種方式。畢竟不是那個人,誰會掏心掏肺地對你好呢?
歡迎關注情感裡,生活裡,我們一起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