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首詩呈現浙江元素,浙江大學教授蔡天新主編《高鐵/地鐵之詩...

2021-01-12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商務印書館近日出版了由詩人、浙江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蔡天新主編的兩卷本《高鐵之詩》和《地鐵之詩》。這是蔡天新繼《現代詩110首》(藍、紅、黃卷,三聯書店,被耶魯、芝加哥、密執安、華盛頓、萊頓等十多所世界名校圖書館收藏),《冥想之詩》《漫遊之詩》(人民文學出版社)之後,又一次策劃。

《地鐵之詩》注重時間的穿越,《高鐵之詩》更具空間的想像,前者審視都市生活,後者連接鄉村和遠方。這次他邀請了近百位詩人、作家,翻譯家、批評家,公眾演講人、「中國詩詞大會」冠軍,以及北京大學、人大附中等12所名校文學社(包括浙江師範大學和杭州高級中學)的同學們推薦並對每首詩加以評析,共收入古今中外佳作416首,每集分13小輯。

兩集中入選的浙江詩人或外省詩人寫浙江的詩作或浙江讀者推薦的詩作多達30多首,我們從中摘選11首,供大家賞閱,其中有唐代蕭山詩人賀知章回故鄉的詩,李白寫鑑湖的詩;唐代居留寧波的日本詩人阿部仲麻呂寫的漢詩,50年代在杭州大學任教的奧地利詩人施瓦茨的譯詩;還有財經作家吳曉波、浙師大和杭高文學社同學推薦的詩,以及當代浙江詩人沈葦、梁健、蔣立波的詩作。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回家老大回,

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人生易老,光陰難留。詩人八十六歲那年告老還鄉,唐玄宗親自寫詩送行,文武百官餞送都門外。這位一生顯赫的老詩人,卻又是那樣樸實無華,充滿童趣。這首詩不加雕飾,屬於上等的天然成品。如同陸遊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柏樺 評析)

這首人人熟悉的唐詩,也仍然有未被打開的美學空間。詩人洛夫對後兩句有以下解構:「孩子,別說不認識我/這鄉音/就是我守護一輩子的胎記」。自我代入,讓詩句激起獨特的個性回音,也許就是進入詩的世界的綠色通道。 (南京十三中曹勇軍經典夜讀小組 評析)

(選自《高鐵之詩》「鄉村篇」)

子夜吳歌·夏歌

【唐】李白

鏡湖三百裡,

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採,

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

歸去越王家。

子夜吳歌是六朝樂府之吳聲曲調。鑑湖在今紹興西北一隅,古時應大得多,才能連通西施故裡諸暨。詩中描寫西施採蓮花,兩旁看美色的人數之多,把若耶溪都擠狹隘了。由此,當她乘船返家,不待月亮出來,就被越王召去,隨後送往吳國,也是自然而然了。(蔡天新 評析)

(選自《高鐵之詩》「歷史篇」)

望月望鄉

(日本)阿部仲麻呂

翹首望長安,

神馳奈良邊。

三笠山頂上,

想又皎月圓。

這首詩是日本遣唐留學生阿部仲麻呂(晁衡)於717年來中國留居明州(寧波南)時所作。詩中既有對即將前往的長安之嚮往,也表現了神馳奈良、思戀故國的情感,三笠山是奈良名山。晁衡是唯一考中進士的日本人,與王維、李白多有交往,後兩位均有詩作相贈。(蔡天新評析)

(選自《高鐵之詩》故鄉篇)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從少年時起,最喜歡的詞人就是辛棄疾。雖說身處亂世,不躲避不苛且,以文人從武,每個字都如同刀劍,每個典故都有來頭,大氣而細膩,男人味十足,偶爾露崢嶸,不可一世。總體來說,中國詩太柔弱,有了辛棄疾,因此平衡了許多。(吳曉波 評析)

寫長江的名詩與寫黃河的名詩不同,後者多智性和理性,而前者多激情和感性。這或許與長江的氣勢有關,或許只是詩與詞的區別。宋代尤其南宋,與金國以淮河為界,長江離前線不遠,寫此詩時詩人任鎮江知府,恰好是英雄用武之地。凡此種種,成就了這首詩。 (蔡天新 評析)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

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

散作滿河星。

又一位姓查的海寧文人,是穆旦(查良錚)、金庸(查良鏞)的先祖。他曾隨康熙帝數次東巡西遊,詩作多寫旅途生活。這首詩寫在船上過夜,看不見月光,只見遠方一艘漁船;微風吹拂,當漁船靠近時,燈光在水面的倒影漸漸散開,猶如滿河的星辰。(蔡天新 評析)

(選自《高鐵之詩》「出遊篇」)

預感

(奧地利)勒·馬·裡爾克

我像一面旗被包圍在遼闊的空間,

我感到風從四方吹來,我必須忍耐;

下面一切都還沒動靜,煙囪裡沒有聲音,

窗子都還沒抖動,塵土還很重。

我認出了風暴而且激動如大海。

我舒展又跌回我自己,

又把自己拋出去,並且獨個兒

置身在偉大的風暴裡。

(陳敬容 譯)

詩人將自我物化為旗幟,在遼闊的空間中遺世獨立,鳥瞰萬物而倍然孤獨,並預感著一場風暴的來臨,就像生活中某個重大變故。而旗幟在風暴中舒捲又掙脫的姿態,似昭示著詩人的內心世界——心靈既委身於世界的存在,又與外在空間保持一種敞開的詩性狀態。(浙江師範大學金牧場文學社 衷傑宇析評)

(選自《高鐵之詩》之「明亮的部分」)

煩憂

戴望舒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詩歌以迴環復沓的形式呈現。從秋愁海思,到煩憂,終歸於你,再逆回一遍。煩憂是你,你是煩憂,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字裡行間充盈著濃烈卻輕盈的思戀之情。回文自然流暢,賜煩憂以恰「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之韻,讀來清新,似淌著花香的清風。(杭州高級中學魯迅文學社 李響析評)

(選自《高鐵之詩》之春秋篇)

從前我曾想要一個大海

(奧地利)施特凡·施瓦茨

從前我曾想要一個大海,

或至少是一個湖,

為了要宣洩

我小小的痛苦。

如今我那巨大的王國

已經大大收縮,

為了宣洩我最多的痛苦,

一片小小的池塘就已經足夠。

人到了老年,

慢慢學會了容忍,

一潭小小的水池

就容得下痛苦的海洋。

(黎奇 譯)

漢學家施瓦茨曾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埃及學和醫學。納粹統治時期,二十三歲的他與兄長冒險乘船來上海,自學了漢語。他做過老師、編輯、和尚和拳擊教練,後在南京做外交官。大躍進時被迫在杭州大學離職,返回歐洲。這首詩寫得巧妙,是他飽經風霜的一生的縮影。(蔡天新 評析)

吐峪溝

沈葦

峽谷中的村莊。山坡上是一片墓地

村莊一年年縮小,墓地一天天變大

村莊在低處,在濃蔭中

墓地在高處,在烈日下

村民們在葡萄園中採摘、忙碌

當他們抬頭時,就從死者那裡獲得

俯視自己的一個角度,一雙眼睛

吐峪溝位於被稱為「民俗活化石」的吐魯番鄯善火焰山峽谷,以聖人的墓地聞名新疆。山坡上的墓地樸素潔淨,如同村莊的倒影。這首詩在微觀現象的層面上描述了詩人同時遇見和穿越的兩個世界:死去的和活著的,以及兩個世界之間的生死相依。(耿佔春 評析)

梁健

我愛你

因為我是黃昏

我點燃你的痛苦了

你能燒完我的寂寞嗎

酷愛酒精的詩人終於在一個黃昏,在他的故鄉猝然逝去(2010年1月20日17時30分)。這首詩既是愛情獨白,也是人與自然的對話。雖說人的身體十分渺小,但他的靈魂和寂寞也可以浩瀚無比,不必登高也能窮盡千裡目。(蔡天新 評析)

(選自《地鐵之詩》「迷失的孤獨」)

蜂巢

蔣立波

蜂巢被整齊地切開,

像一支支口琴,在陽光下吹奏。

但黑暗仍然完整,一排白色蜂箱裡,

晶狀的寂靜,守護著蜂王的孤獨和秘密。

猶如詞語深處的晦暗部分,對應了

我們感官中有待釀造的神聖。

那是多出來的一點點甜。一勺超驗的花粉。

抑或舌尖獲得的一份額外的獎賞?

在一句詩裡,蜜源開始排隊:

洋槐花,茶花,荊棘花,油菜花,梨花……

「而沉默的詞語之蕊,只需要一枚貴重的針

溫柔的一蜇:那救療和饋贈的詩學。」

詩是經驗,又是超驗。蜂是常見的動物,詩卻能將熟悉的事物陌生化,一個優秀詩人手持抵達「完整黑暗」的武器。詩人寫他所見的「蜂巢」,也是寫他的詩學和美學。末行的「一蜇」,或許是常人所欲逃避的,對詩人來說卻「貴重」彌珍。至此,一首詩得以完成。(張潔 點評)

(選自《高鐵之詩》「春秋篇」)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為了詩和遠方!浙江這些縣委書記在同一條「路」上競速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陸樂 戴睿雲 陳醉 共享聯盟寧海站 蔣攀前童古鎮景區。拍友 繆軍 攝浙江有一條路,千年文化與精神流轉,一頭連著詩畫山水,一頭連著產業發展。它的名字叫浙東唐詩之路。歲末年初,位於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寧海、新昌、天台等地,紛紛發力,謀篇詩路文章。
  • 浙江大學學霸用摩斯密碼寫首情詩,只有3行,沒點水平還真看不懂
    浙大、清華、復旦等多所大學的學子們,紛紛投入到三行情書的創作中,甚至有的大學還舉辦了三行情書大賽,獲獎作品也被傳到網上,受到很多網友的點讚。名氣有了,但是質疑聲也是不斷的。寫三行情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到底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它是否就只是幾句「抖機靈」的話拼在一起,沒什麼詩意?
  • 浙江工業大學舉行誦讀分享會 致敬「家園」和「母親」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傅霞)12月20日-22日,「朝語·和聲——朗讀者」誦讀分享會於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舉行。此次誦讀分享會共分為兩期,圍繞兩個不同主題「家園」和「母親」開展活動。
  • 為了詩和遠方!這些縣委書記在同一條「路」上競速
    而在唐代詩人留下千首詩作的天台,縣委書記楊玲玲半年間兩次登上講臺,宣介天台這一唐詩之路的「終點站」。推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已連續3年寫入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10月,省委主要領導明確要求,這項工作要早出經驗、多出成果。在這條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道上,一場角逐激烈的發展競速方興未艾。
  • 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度好書(學術、文化和大眾類)揭曉
    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研究文庫(第二、三輯)許鈞 總主編該文庫堅持積累與創新的學問之道,收錄的翻譯研究領域的專著、論文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社會性、跨學科性,就翻譯活動所涉及的重大問題展開思考與探索,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如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研究、中國典籍對外譯介與影響研究等,旨在打造成翻譯研究領域的精品叢書,「傳承文化之脈,發揮翻譯之用,促進中外交流,拓展思想疆域
  • 她16歲上浙江大學,27歲成浙大最年輕教授,她的男朋友卻讓人心疼
    最近,我們被許多90後所震撼,幾位90後年輕人成為大學教授的消息刺激著我們的神經。中南大學90後教授劉惠穎被任命為社會學教授。李珊,生於1990年,29歲時成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李琳,生於1991年,28歲時成為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巧合的是,這三個90後都是女孩,她們太優秀了,讓人羨慕。
  •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詩歌朗誦會走進中國農業大學
    活動現場 詩人、翻譯家汪劍釗教授詩朗誦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 邱華棟 主編 周瑟瑟 編選 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12月3日下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青年文學聯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交通廣播聯合主辦的「《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詩》詩歌朗誦會」在中國農業大學成功舉辦
  • 散落在錢塘江詩路上的遺珠
    2019年12月18日,《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以下稱「規劃」) 印發實施並正式發布,浙江在全國率先探索打造錢塘江詩路在內的「四條詩路」,串聯浙江文化精華,串聯浙江詩畫山水,打造美美與共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推動浙江全域發展。按照《規劃》以串珠成鏈的思路,提出以「詩」串聯各地典型區域文化,既表現詩路的審美意象,又體現浙學的智性意蘊。
  • 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約合作 產教融合創新培養AI人才
    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和重大科創平臺,是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標杆和創新載體。浙江大學副校長王立忠宣讀高研院戰略諮詢委員會名單,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潘雲鶴院士、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發表視頻致辭。高研院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陳純,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陳杰,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頡四位大咖帶來主旨報告。
  • 浙江大學生性現狀調查:三成有多個性伴侶 (圖)
    今年8月15日《東方早報》的一則名為《浙江大學生性現狀》的調查文章說:13.1%的大學生已經發生過性行為,其中男生17.6%,女生8.6%。他們開始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19.51歲。  27.4%,接近三分之一,就是說100個大學生中有近30個人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性伴侶」,給我的直覺是:怎麼可能呢?  分析這句話:27.4%的學生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性伴侶。我們可以做出兩種判斷:第一種,是「同時」,第二種是「累計」。
  • 她是唐代的女道士,卻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在文壇有一句話叫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湧現了一大批驚才豔豔的詩人。但是在唐朝富有才華的詩人很多,真正有「風骨」的詩人卻很少,而李治絕對是一個有風骨的女詩人。作為一名女道士,她卻曾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完美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 她是唐代的女道士,卻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在文壇有一句話叫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湧現了一大批驚才豔豔的詩人。但是在唐朝富有才華的詩人很多,真正有「風骨」的詩人卻很少,而李治絕對是一個有風骨的女詩人。作為一名女道士,她卻曾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完美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 唐弢的舊體詩寫作:寫作時間長久 數量多若干倍
    1946年,唐弢新婚燕爾,攜新婦去杭州度假,寫有《湖上雜詩》6首;是年早春,他曾與柯靈、師陀同遊西湖,有一組記遊詩4首;此外還寫有《懷鬱達夫》《書生》《壽朱德將軍》;這一年,他的舊詩多達13首。1981年,為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中國現代文學研討會」,唐弢寫了《香港四題》,並有文言小序記錄盛況,云:「海內外學人,歡聚一堂,暢談藝事,交流學術。餘躬與盛會,舊雨新知,把臂快談。
  • 徐藝洋在《還有詩和遠方》這樣回答
    有人成功突圍,也有人遺憾告別舞臺~今晚21:30浙江衛視即將播出的《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最新一期節目中,海泉再度演唱20年前經典曲目《最美》,回憶殺啊有沒有~另一曲《一生所愛》則讓大家仿佛置身於時空穿越之中。那麼,如果給你一隻月光寶盒,它可以讓時光倒流,讓你重返過去圓一次未完成的夢想,你會作何選擇呢?
  • 深耕+閃電戰 濱江2021年浙江全域近60個項目在售
    01事實上,過去的2020年,濱江在浙江區域表現搶眼,大本營杭州更甚。據克而瑞數據,在杭州大本營,濱江以網籤金額387.19億元和300.05億元,奪得杭州地區銷售流量榜和權益榜雙料冠軍,穩坐「杭州一哥」寶座。土地儲值方面,2020年全年,濱江集團斥資370億,獲取30宗土地,其中,浙江區域24宗,數量上佔比高達80%。
  • 王陽明的詩充滿了哲理,這首經典的七絕,每一句都有深意!
    那麼他除了是一位思想家之外,文章和詩歌同樣一絕,以這首《蔽月山房》來說,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詩人只是描寫了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但是從中有所悟,以此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讀懂了那也是受益終生。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 宗匠大家精品齊聚,浙江駿成2020秋拍明日開槌
    書工篆隸,取法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張大千的《松山策杖》,松樹姿態各異,盤臥於巨石之端,高士緩行,蘿月伴其晚歸。山石簡單勾勒與皴擦,造型峻險,拔地而起。然後以淡墨塊稍作陰陽向背的區別,最後施以淡花青,統一全局。苔點恰到好處,在雄偉的氣勢中顯得格外的輕盈鬆動。
  • 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余光中的這首愛情詩,可以拿去表白!
    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余光中的一首愛情詩,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拿去表白!也許只要你足夠真誠,便能收穫愛情。在分享余光中的這首愛情詩之間,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詩人,以表我們晚輩的一片敬意!余光中(1928.10.21-2017.12.14),男,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所以也自稱"江南人"。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唐朝最開放的女道士,寫下一首肉麻的相思詩,表達男女思念之情
    ,當時在位的皇帝是唐玄宗,老家浙江,從小就很聰慧,算是個神童了,我們都知道駱賓王是古代有名的神童,在7歲的時候創作了《詠鵝》,可李治就更厲害了,才6歲的時候就寫下了《詠薔薇》,這首詩其中一句:已看雲鬢散,更念木枯榮,這樣的手法哪裡能看得出來是一個6歲孩童寫的。
  • 又值年末,五首詩為你搞定年會演講稿,滿滿的高級感讓你成為核心
    這首詩的背景是唐高宗永隆二年,當時突厥入侵,高宗得知大怒,發誓一定要制服突厥,一震大唐之威!因此全詩充滿了鬥志昂揚的,一種不服輸的情愫,正是這種怒髮上沖冠的氣魄,極其能激發企業鬥志,激發員工的企業責任感、以及擼起袖子「幹!就完了」的價值燃點。比如今年被美國一直壓制的華為公司,因為國際上各種不公平的制約,讓每一個華為人的心中都憋著一口氣,沒有一個人不想要突破這個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