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得到歷,是王爍老師在《30天認知訓練營》說的一段話:你得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哪怕你定目標時對如何達成毫無頭緒。
這段話聽起來好像有點「打雞血」的感覺,但是有時候做事情就是這樣。我們要先相信自己能夠達成一個目標,雖然還沒想好怎麼做。
忽然想起來上周帶女兒去玩一個VR遊戲,是模擬用弓箭來射擊敵人,保護城堡的遊戲。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看女兒操作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遊戲結束之後,女兒跟我說這個遊戲設計的不好。我問為什麼,她說因為不知道射箭的靶心在哪裡,完全是憑感覺在射箭。
所以你看,一個有靶心的目標,才能讓「箭」有的放矢。如果完全看不到靶心,即使有工具——箭,也是會偏離方向的。
王爍老師說的,「你得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就是當你看到了知道了目標之後,你才會想辦法利用各種資源,甚至是挖掘資源,去處理,去解決事情。而當我們看不到目標的時候,即使擁有資源,往往也會視而不見。
可資源如何創造,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婦擁有做飯的技能了,但是沒有燒飯的「米飯」怎麼辦?這個時候,就是充分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問題了。
很巧的是,在熊浩老師的課程裡,在談到設定溝通目標這裡,熊老師提到了一個隱喻。
這個隱喻來自於劉易斯·卡羅爾在他著名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中那一段寓言式的對白。愛麗絲發現自己正處在妙妙貓現身的十字路口。
愛麗絲問貓:「請問,離開這裡我應該走哪條路呢?」
貓回答:「這主要取決於你想去哪兒。」
愛麗絲說:「我並不在乎去哪兒。」
貓打斷她的話,回應道:「那麼,走哪條路都無關緊要了。」
是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到底是什麼,那你就不會清晰地知道何時該說「Yes」,何時該說「No」,從而進入一種進退失據的忙亂狀態。
熊老師說溝通中,你要真實地讓目標存在,讓它在溝通中伴隨著你,並用它來校準自己。確實,衝突解決高手在幫助你解決衝突的過程中,會不時地用不同的話語策略提醒對話的雙方,不要迷失溝通的方向,要保持與自己的理性目標對照。
所以,無論是做事還是溝通,設定明確的目標很重要,「你得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