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的社會交往過程當中,是要調動各種能力去適應人際之間的各種關係的。比如本身的問題處理能力、對社會的融入程度、與社交的粘合程度等等。
誠然,無論是性格外向奔放亦或是性格較為內向的人,在社會交往當中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的人人品一等一的好,但是本身不太喜歡說話,不喜歡向外界表達自己,這也是無可厚非的;還有的人智商很高,懂得如何與人交往,不卑不亢、不矜不伐。
亦或有最常見的性格外向的人,時時刻刻會將自己的內心展現給外界的大眾。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性格。
我們往往會存在一種刻板印象,比如那些不太擅長與外界交流,不喜歡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給外界的性格的人,社會對其存在一種誤解,那就是他們可能會在很多情況下「受委屈」或是被「欺負」等等。
其實性格是什麼樣的與本人是什麼品質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
但是這種社會當中存在的誤解使得那些內向的人久而久之也受到這種輿論的影響,有的人便會自然而然的接受「我內向,我就是弱勢群體」的想法,以至於這種觀點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一些影響。
其實在社會當中,有的類型的工作還真的非他們莫屬。那麼,對這些性格不是特別外向,甚至有些沉默寡言性格的人來說,他們又適合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既然已經說了這些人性格內向,那為什麼還會說他們適合做類似於這種與人溝通的工作呢?其實這些工作表面看上去似乎需要與人進行溝通,其實則不然。
像分析師這種工作,需要其具有十分縝密的思維能力,能夠對問題具有全面的視角及判斷能力。
對於這些不太喜歡與人溝通的人而言,他們不想與旁人進行過多的交流,但是他們內心是十分擅長思考的,對於許多事情是有獨到的見解的。
所以儘管這類的工作需要人們須有一定的溝通能力,但是其實重點是在於對事情的思考及判斷能力。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們恰恰具有這一別人所不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所以假如你不喜歡與外人進行過多、過於深刻的交往,但是自己又比較善於思考,那麼這種工作是比較適合你的。
之前分析過,性格較為內向的人雖然不太擅長社會交往,但是他們內心是十分清楚各種事情的。而我們知道,那些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們往往都是十分擅長思考問題的,這是必然的。
科學研究說到底其實也是對專業相關學術問題的思考。所以他們就具有一種相同的特性,那就是都比較善於思考。
其次,正是由於不太喜歡社交,習慣於自己去思考與面對問題,所以性格內向的這類人不會將生活中的過多時間與精力花費在自己不擅長的社交領域。
他們就會有更多時間去進行自己擅長的學術研究,更加有利於提升研究效率。
這類工作比如銷售客服、單位公關、產品代言等等。有的人可能會疑惑:之前第一類工作時由於那是比較偏重於思考問題的。
那麼這一類工作怎麼看也是很需要與人進行溝通的,他們既然性格內向還怎麼能夠很好的從事這樣類型的工作呢?
其實當你擁有了這種想法,你其實還是陷入了之前我們曾經提到過的思維定勢與刻板印象,即使性格內向,也並不意味著不擅長處理。
也許有的人處理這種事情的效果很出色,只是沒有專門去進行鑽研而已。
與此相反,很多能力十分出眾的銷售人才、公關新星都是性格十分內向的人,他們並沒有被自己的性格所累,反而是發現了自己之前從未發現過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