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非常簡單的兩個字,每一個成年人都自認為知道這個詞的含義。但究竟什麼才是愛情最好的狀態,知曉並真正體驗過它的人,並不多。
本雅明是這樣寫愛的:「戀愛中的人不僅迷戀情人的『缺點』,迷戀一位女人的怪癖和弱點,而且戀人臉上的皺紋、痣、寒酸的衣著和有點歪斜的走路姿態,都會遠比任何一種美更持久和更牢固地吸引著他……我們的感受會像一群小鳥那樣在女人的光輝裡神魂顛倒地盤旋飛舞,而且也會像小鳥在樹上枝繁葉茂的隱蔽處尋求庇護一樣,遁入我們所愛之人身上的皺紋、笨拙的動作和不大引人注目的缺陷之中,它們在那裡能夠踏實,安然地自在。任何路人都不會猜到,正是在這個地方,在有缺陷和易受指責的地方,愛戀的飛鳥營巢而居。」
這裡愛是包容,愛她的一切優點,也愛她的一切缺點,只要是她,就能獲得踏實。
旅美作家王昭陽一段關於愛情的描述也令人難忘,他說:「愛情是敞開自己。生命歷程和動物直覺中最原始、率真,甚至非常羞恥的層面,赤裸裸袒露給對方。一觸碰便弄得血肉模糊,痛不欲生。由此長出另一個稚嫩生命。不是肚裡的胎兒,而是非常纖細、被不太準確地稱之為『我們』的東西。」
這是一種飛蛾撲火般的本能,也是一種完全向對方敞開的信任,從此「我」變成「我們」,血肉相依。
而張愛玲說,「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句話乍一聽像是心靈雞湯,但它的的確確是張愛玲寫的;而在心靈雞湯泛濫的時代裡,這句話的真諦反倒被蒙蔽了。多少自稱女權的作家們在公眾號裡講述著愛情,她們說一個男人如果沒有及時回你微信就是不愛你,一個男人不給你買你喜歡的東西就是不愛你,一個男人回饋原生家庭就是不愛你……總之,一旦你發現男人「不對」的苗頭,一定要記得趕緊瀟灑離開。
這裡愛不是不問值不值得,而是無時不刻在計較值不值得,它要求你控制住自己愛的機制和本能,它要求你愛得絕對安全,仿佛愛情就是戰場,一不留神你就會被殺得片甲不留。——而這恰恰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常見的愛情模式,有所保留地愛、斤斤計較地愛、充滿猜忌地愛。
可愛情的本來樣子,就是本雅明說的愛她的一切,就是王昭陽說的向她敞開一切,就是張愛玲說的不問值不值得:這些才是真正愛情的充分必要條件。這樣的愛情裡或許有情人節,有玫瑰和鑽戒,但並不意味著,擁有了這些條件就是愛情。現代人常常本末倒置地把情人節、玫瑰、金錢和房子當做愛情的充分條件,因為我們愛的機制和本能在不斷退化,只得通過不斷堆砌的物質來論證著脆弱和不堪一擊的愛情,好騙過自己還有愛的能力,好騙過自己遇到過愛情。
在一個物質化的時代,不少人不免認為,沒有了愛情也沒什麼損失,就像一個從未有過味覺的人無需品嘗食物的味道也可以很好地活下去。但有情人知道,他損失的世界和美好體驗,無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