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月初計算10月份家庭總支出的時候,心疼地發現這個月超支了許多,敏感而缺乏安全感的我由此而聯想到,按照我兩的收入,要是明年買房加生娃,這日子該過得多麼艱辛。而我那困在老家的半文盲大嫂,條件比我差得多,卻是生了三個娃,蓋了一層樓,這勇氣,讓我突然之間佩服起來,讓我不禁想為她寫一篇文章。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我的大嫂嫁入我家。在她辭職待嫁之前,她在深圳一家金廠做車間主任,日夜班倒,月薪5k以上。那個時候的5k,是一份非常豐厚的工資了,連我大哥都沒能賺那麼多。嫁人之後,她就不工作了,跟著我大哥去了工地開小賣部。
去金廠工作,其實是不得已的選擇。在她小的時候,家徒四壁,父母一共生了5個孩子,她排行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大哥。雖然她讀書比哥哥來得天資聰穎,卻因為重男輕女和經濟窘迫,讀了兩年書就被迫輟學出去打工。
剛出去深圳打工的時候,經常一日三餐跑去吃便宜的麻辣燙,一份也就是一兩塊錢左右。在車間裡面做金子首飾,一出錯就被車間主任罵得狗血噴頭。好在大嫂是個實在又勤勞的女孩子,一路熬啊一路熬,終於熬到了車間主任這個位置。
小小年紀在外面吃那麼多苦,讓她心裡難免怨恨自己的母親。可是作為一個潮汕女孩子,受的教育就是要回報父母,賺的錢也是要上交父母。雖然她賺的錢多,可是自己卻捨不得花,每個月留500塊錢在自己身上,剩下的全部寄回家。有了這些錢,家裡的三層樓才得以蓋起來,漸漸擺脫窘迫的家境。
可是這日夜顛倒的長達10年的工廠生活,也嚴重地傷害到了這個妙齡少女的健康。後來嫂子的久治不愈的胃病,也是來源於此。
從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我的眼中,那些早早輟學打工的女孩子們,辛苦幾年之後結婚了,就能擺脫日復一日麻木的工廠生活,輕鬆地做一個家庭主婦了。
大嫂確實也過上了好一段輕鬆的日子。在生兩個娃的5年時間裡,大嫂一直都在老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哥哥在外地工作。家裡還未分家,所以經濟大權還是由媽媽掌握著。說是經濟大權,好像聽起來挺厲害的感覺。實際上,是家庭所有的經濟重擔壓在了爸媽身上。一個月收到的錢不多,可是開支卻很大,每日三餐要買什麼,要買多少,真的是思量甚久。
因此,平日飯桌上,那些鮮嫩的魚腹,青菜,都是大嫂提前夾好放在一個小碗裡面,留給她的孩子吃。作為小姑子的我,看了甚是不爽,但是礙於長幼尊卑有別,我也不能說什麼。一貫信奉家和萬事興的父母,我也不敢給他們添亂。
可是好景並不長。
初中都沒畢業的大哥失業了,回到老家做泥水匠,工作斷斷續續的,錢自然而然地就少了。那個時候,年邁的父母也決定分家了,兩個兒子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去吧,老兩口按著月份去兩個兒子那裡吃飯就得了。這樣一來,大嫂身上開始要承擔自己小家庭的重擔了。
這日子,和過去,完完全全不一樣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