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94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這是一句多麼感人至深的良言,但是能有幾個子女能真正做到,陪伴家中的老人到老呢?
人到了晚年,最害怕的其實就是「孤獨」,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過來人呼籲年輕人應該要懂得「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因為這樣的陪伴,畢竟「陪一次就少一次」,但對於現在的有些老人來說,也許並不這麼認為。
最近和我家附近的老人們聊天發現,對於子女到底會不會回家,老人們其實並不太關心,雖然說他們也非常的關心子女什麼時候回來看看,但是他們似乎最需要的並不是「子女」的問題。
之前我就曾經和在社區裡打太極的一位7旬老大爺聊過這個話題,這幾位老大爺平時都是約好了在同一個時間打太極,每天也過得是非常的開心。本來大家還以為這位老大爺的子女都陪伴在身邊呢,但是那天我和他聊天的過程當中才知道,老大爺有三個孩子,兩個去了外地生活,還有一個就在本市,但是平時回家的次數也不多。
就在我想要勸慰老大爺的時候,他卻和我說:「人活到70歲,最需要的不是子女,而是這2樣東西!」老人接著說:
「雖然我孩子隔得遠也不怎麼回家,不過我覺得我的老年生活也並不悽涼,之前看了報導說什么子女不在身邊,老人就過得悽慘,實際上我的生活也過得挺有滋有味的。我和老伴每天準點出門,我打太極,她跳廣場舞,打發完時間就回家做點自己喜歡吃的。平時孩子們也經常會給我們發視頻,而且我倆身體也很不錯,並沒有別人想的那麼悽慘!」
老人的這一番話語直接點醒了我,原本還以為老人沒有了子女在身邊,應該會對子女各種抱怨。但現如今看來,老人的觀念似乎已經是改變了。
在他們看來,子女在不在自己身邊,這都不是最重要的,人到了老年之後,他們反而更加看重這幾點:
一、身邊有個知心人
如果說七旬老人是獨自一個人過日子的話,那顯然是會有些孤寂,但是,如果說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人一起結伴做喜歡的事情,哪怕一起做個飯看個電視,能有個人在身邊陪伴,那他們的心裡自然會覺得更加的開心。
其實本來父母和子女之間就是有代溝的,很多老人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並不願意和子女去生活。如果說自己老伴身體硬朗的話,他們會更加喜歡過兩個人的生活。
二、健康硬朗的身體
對於已經過了70歲的老人來說,什麼事情都比不上身體健康更重要。
老人之所以非常看重自己的身體,不僅僅是希望能夠長壽,當然也是考慮到了子女的負擔。
再孝順的子女也經不住久病不起的父母的折磨,因為子女也有孩子和家庭需要照顧,所以等到過了70歲之後,這些老人會覺得健康硬朗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自己身體健康,不需要去麻煩孩子,這比什麼都幸福。
新一代的老人已經出現了,對比過去的老人,新一代的老人想法往往會更加前衛,更加獨立。由於這些老人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也出現了新的養老方式。
一、社區式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是現如今比較常見的,有不少老人都會聚在一塊兒,大家搞一搞文藝項目,比如說跳跳廣場舞,或者是選擇打打太極,練練書法,下一下象棋,以此來消遣時間。
除此之外,現如今在社區裡還可以看到一些打紙牌的老人,大家藉助不同的消遣方式聚在一塊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這種養老方式就是社區式養老。相比傳統的養老院,社區式養老更加受老年人的喜歡。
二、旅行式養老
有些人在年輕的時候,就總想著要去外面看看大世界,但是奈何沒有時間,生活壓力又大。等到自己已經過了70歲了,每天悠閒自在,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關鍵是手裡也有了一些積蓄了,有部分老人就選擇了旅行式養老。
他們不會要求一定要住到哪個孩子家裡去,而是自己拿著一部分積蓄到處遊玩。自己不僅可以看一下外面的大千世界,又不會給孩子造成負擔,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合租式養老
如果說自己的老伴去世了,家裡只有一個老人的話,有部分老人就會加入到合租的大隊伍當中。
子女在長大了之後開始「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平時為了家庭和事業到處奔波勞累,很少有時間能夠回到家裡陪陪老人,哪怕聊聊天的時間都沒有。
好不容易到了過年過節有時間,部分年輕人要相約朋友們出去旅行,或者是帶著孩子一起玩兒,很容易就會忽略了家裡的老人。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盡好自己的「孝心」,尊重老人的選擇才是最好的「盡孝」方式。
現如今有部分老人因為害怕自己的老年生活太寂寞,又不想和孩子一起住,所以就會和一些關係比較好的人在一塊兒合作,大家都呆在一起可以互相陪伴互相依靠。
如今的老年生活已經變得越來越豐富了,大家不再只會守在家裡,等著盼著孩子回來,更多的是自己選擇很多的娛樂方式來充實自己,這不管對於老人還是對於子女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最後希望每個老人都可以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老年生活。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