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寫的極簡習慣裡,我喜歡把極簡衣著之類的當做第一條,因為極簡衣著比較直觀,便於大家理解和操作,好像大家也挺喜歡的,後來我發現這樣做是不妥的,因為衣著這類事情當然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生活經驗告訴我,精簡併找到自己唯一的核心目標才是最重要的,這就像一艘船必須知道自己唯一的目的地一樣重要,不然,那艘船只能隨波逐流永遠到不了岸,只能在無盡的黑暗裡遭遇悽風苦雨……
我之所以不喜歡說夢想這個詞兒,而喜歡說目標這個詞兒,是因為夢想這個詞兒太夢幻了,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是可以量化的,而夢想不是。比如我想今年掙到 100 萬,比如我想今年減肥 10斤等等,聽起來就比較靠譜。而夢想這詞兒,聽起來和做夢太有緣分了,我不喜歡。
我發現很多人說自己迷茫,或者事多抓瞎,私下多聊一些,往往就發現是目標出了問題,而究其根源,往往又是認不清自我,或者錯把他人的期望當做自己的目標了——比如家人朋友都期望你買房買車或者娶妻生子,又或者太貪婪奢望太多不懂精簡而眉毛鬍子一把抓,總而言之,往前看,覺得前程迷茫,看當下,又缺乏激情的人……很多時候都是目標出了問題。要過上極簡快樂的生活,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學會精簡目標。
有一次,我看特斯拉電動車的老闆馬斯克的訪談,覺得很有感觸,主持人問馬斯克:「您對自己的孩子有什麼要求和期望?」
馬斯克的回答是:「我希望他們有自己的目標……」
事實上,馬斯克也總是給自己設定雄心勃勃堅定清晰的目標:比如要將人類打造成星際公民,要推動電動車在地球上的普及等等,當然,他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而我自己對身邊人的觀察,發現那些沒清晰堅定目標的人,往往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有些人的生活甚至是空虛無聊以至於犯罪的,可見目標的重要性。
我每年年末都會花一個星期總結一年的得失,也會看看以前幾年自己的日記,記得去年年末翻前幾年的年度計劃時讓我吃驚不小,因為我以前的目標清單居然那麼複雜混亂,比如我有一年的目標清單居然是這樣的:
1,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軟體
2,找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
3,增肌 10 斤
4,學會一件樂器
5,成為拳擊高手
6,寫一本暢銷的小說
7,英語詞彙量達到 5 萬
用我一個很尊敬的長輩的說法就是:「你這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做事缺乏重點啊……」現在成熟點看,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目標不夠精簡,目標太多,而且每一個難度都很大,能實現其中兩三個都很難,更不要說同時實現這麼多困難而且相互矛盾的目標了。用我當時一個女性朋友的話說就是:「你其實挺有潛力的,但是,你的問題在於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目標不明晰堅定嚴重困擾著我的生活,我其實挺努力的,但是我的生活並不如意,我並不開心。後來,我開始大量閱讀相關的書,並請教一些朋友,同時不斷反思,我發現自己的問題是目標太多,不夠精簡,我在同時追兩隻兔子!不,很多時候甚至是同時在追一群兔子,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的。
我們人類天性就容易貪婪,最常見的表現是在物質層面我們喜歡買很多東西,在目標上,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麻煩在於,目標比較抽象。懂得篩選和精簡目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兒了,因為,這事兒幹得不好,那就真的是滿盤皆輸了。因為我們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我們不可能同時完成很多目標,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利用我們此時此地手頭上僅有的一點時間和資源去完成那一個核心目標。
經過很多閱讀和思考,我逐步有了一套自己的簡化篩選目標的思考框架,下面我會逐步結合案例給大家展示——就以上面我這個過去的目標清單為例,我們來逐步理清自己的思路,並問自己這麼三個問題:
1,我想要幹什麼?
2,我生活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3,我能幹什麼?
想清楚了這三個問題,你對自己的主觀欲望,現實問題,客觀能力都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做出的決策就不至於那麼不靠譜,你就容易得到一個簡單清晰的目標了,生活的一切都會隨之變得簡單輕鬆了。
下面我們就舉例細細分析這三個問題:
一,我想要幹什麼?
這個是主觀欲望上的事兒。我們可以儘可能地列出自己想要幹的事兒,最好是一個清單,可以是 5 件事,也可以是 10 件事兒,先不要管能不能實現,你就不管不顧的先寫出來,關鍵是不遺漏,這裡還是以我上面的年度計劃為例:
1,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軟體。
2,找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
3,增肌 10 斤。
4,學會一件樂器。
5,成為拳擊高手。
6,寫一本暢銷的小說。
7,英語詞彙量達到 5 萬。
列出我們想幹的所有事情後,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我生活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人生有太多問題,我們往往容易被各種問題弄得焦頭爛額,也許你現在正面臨著諸如男友要分手,體重要減20 斤,不然身體吃不消,公司業績差要倒閉了你的工作岌岌可危,首付還差 10 萬……等等問題,面對一卡車的問題,你不可能什麼都做,我們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了主要問題,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理性實際點看,最好一段時間內只處理一個主要問題,比如一年內,只幹一件大事兒,集中力量解決主要問題,就像打仗一樣,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這樣才能贏。
我們每個人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一個主要的大問題,比如學生一般都是學業問題,年輕人一般都是事業問題……比如:張三今年最大的問題是想考上清華,但是兩科成績還需要加強,老李最大的問題是要減肥 30 斤,因為醫生說他身體太胖心臟問題太大了,他必須減肥,不然今年都有可能猝死……王五今年最大的問題是必須掙到100 萬,因為他上有老媽病重,下有兩個娃娃要上學……
還是以我自己這個年度清單為例,我寫這個年度計劃的時候,我自己的實際情況是:我是一個工作才兩年的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房租貴得嚇死人,而且日常消費也高,而我的工資也只是中等,而我事業上有較強的企圖心,我對自己的未來很焦慮,所以,我最大的問題還是事業方面的問題,我想做大事業掙大錢。
我現在想來當時最明智的做法,還是先解決事業問題——提高技能,努力工作,多多掙錢,才是上策。畢竟那時候我即使找到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我要是沒錢沒時間陪她的話,估計也不長久,所以,找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這事兒很明顯不是主要問題,成為拳擊高手,對於我只是一個小心願——靠這個掙錢也不實際,這個也排除……
增肌 10 斤瘦體重,學會一門樂器,對於追女孩子確實有用,但是,對於解決我最大的問題——事業問題,好像也沒什麼作用,所以,能解決我當時主要問題的事兒,清單裡也就只有另外幾個和工作相關的事兒了:
1,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
2,寫一本暢銷小說
3, 提高英語能力,英語詞彙量達到 5 萬。
好吧,精簡掉那些和工作掙錢不相關的目標,現在事情開始變得簡單了,對吧?是的,很多時候,人只要肯直面自己的實際問題,問題就會簡單很多。然後接下來,進入我們精簡目標的第三步:
三,我能幹這個嗎?
這個就是客觀實際方面的事兒了,人貴自知,但是這事卻是最難的,因為人都是容易盲目自信的,因此,必須老老實實的掂量自己的能力,幹不了的事兒,想也沒用。對於精簡目標來說,這個環節相當關鍵。
我們先說說認識自己這事兒,我覺得這值得好好說說。我的觀點是:我們有必要逐步把自己培養成自我認知方面的專家,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勢,尤其是優勢,因為這件事情,對於生活相當重要,因為自由幸福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優勢上的,而不幸困窘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認不清自己的優勢上的,所以,怎麼強調注重自己的優勢都不過分。諷刺的是,我們的教育教我們加減乘除教我們認識日月星辰,卻並沒有教我們認識自我。
我認為在中學和大學開設一門自我認知的課是極度有必要的,當然,這是幻想。正因為如此,認識自我才會顯得更加重要,因為除了自己,沒人會幫你認識自我。
以前看《賈伯斯傳》的時候,我總是驚嘆賈伯斯和搭檔沃茲的完美配合,這兩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具有極清醒的自我認知:賈伯斯有技術功底,但是只是一個二流的工程師,但是,他又是一個極具藝術氣質的文青,品味一流,能說會道,魅力四射,極度擅長煽動操控他人,簡直是天生的銷售大師。
而他的朋友沃茲呢, 沃茲 尼亞克是出生在頂尖工程師家庭的技術天才,像小白兔一樣單純可愛人畜無害,但是,他是一個肥胖害羞的傢伙,是一個社交白痴,同齡人都在談戀愛的時候,他還是一個靦腆害羞沒獻出初吻的乖寶寶,但是,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在電腦設計方面已經是一個世界級的技術專家了。
他們搭檔創辦蘋果電腦的時候,沃茲把技術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他設計的蘋果電腦技術上領先全球,賈伯斯負責聯絡銷售同樣風生水起,他們二十多歲的時候,已經是億萬富豪了,可以說是極端的成功了。
我經常想,如果反過來,如果他們兩個認不清自我,沃茲去做銷售,賈伯斯去研發技術,或者兩個人什麼都做一點,就算極端努力,估計也沒戲,最好的情況估計也只能是半死不活的撐著不倒閉而已,那樣的人生是艱難而痛苦的,更無獲得輝煌成功的可能。
再舉個例子,如果在原始社會,一個瘸子認不清自我,去追兔子,而且還自信地追多頭兔子,那麼結果一定是令人沮喪的,還有可能會把另外一條好腿都給摔瘸了。
那麼一個聰明的瘸子會怎麼選擇自己的生存之道呢?聰明的瘸子會選擇釣魚,穩坐釣魚臺才是他的強項,你看,換個角度,和正常人相比,在釣魚臺上坐著,瘸腿反倒是一種優勢,因為他不擅長走,但是他擅長坐啊。所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哪怕你有巨大的劣勢,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卻是巨大的優勢,想想你自己最大的劣勢吧,也許裡面就蘊藏著巨大的優勢。
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去認識自我並找到自己的優勢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自問自己這麼兩個問題:
1,你有什麼事情是自己喜歡做的,並且長期堅持在做的?哪怕別人不給你錢,你也一直在做的?
2,你有什麼事情比周圍所有人都做得更好?你有什麼技能是周圍人都稱讚的?
好好想想,也許是寫作?也許是敲代碼?也許是炒菜……當然,人很多時候難免主觀,這個時候就需要不斷的在現實裡去測試自己的能力了。
比爾 蓋茨年輕時自認為自己的數學很好,自我感覺好的要死,後來才發現有同學數學天賦甩自己幾條街之後無比沮喪,乖乖的轉換到寫代碼的跑道上來——這方面他是天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如果蓋茨不轉換跑道,估計今天的蓋茨只能成為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三流數學家了,今天這樣呼風喚雨怎麼可能?
所以,如果你喜歡某件事情,想幹某件事,並自認為能幹好某件事兒,但是現實殘酷地告訴你:很多人在這方面比你有天分多了,你只是一個二流角色你並沒什麼競爭優勢的時候,請慎重考慮是否值得再堅持?有時候甚至要勇於放棄,切換到自己更有優勢的跑道上來,才能讓你光芒萬丈!不然,你只能終身默默無聞。可以說,我們眼中閃耀著光芒的人,無一不是靠自己的優勢走出來的。
麻煩在於,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賈伯斯蓋茨那麼幸運,或者有那麼好的直覺,能在那麼小的年紀就有那麼清晰的自我認知,有沒有更靠譜的方法呢?有的!管理大師德魯克有一篇廣受好評的雄文《管理自己》,英文叫做《Managing Oneself》。此文刊登在2008的《哈佛商業評論》上,號稱是 《哈佛商業評論》「有史以來」重印次數最多的文章。
他推薦的發現自我優勢的方法是這樣的: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去做某件自認為有優勢的事情,年末再來根據自己的表現給自己打分,如果你表現得如魚得水,那恭喜你,你就是這塊料。而如果是差強人意特別吃力的話,就別自我欺騙了,也許你這方面基礎太差,天分太差,沒有競爭優勢,也許換領域是更好的選擇。
用德魯克的方法,每年年末給自己一個總結,兩三年下來,我相信你就會很清楚自己擅長什麼,以及不擅長什麼了,進而就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了。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在說我擅長做的,我能做的,怎麼不問問我想做什麼?對不起,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你想做什麼,也許並不是那麼重要的。就像上面說的,你必須得搞明白自己的現實問題和自己的優勢,不這樣做,就像你想從三樓往下跳一樣,現實會教訓你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比如我很喜歡喬丹,我的一大夢想是去美國打 NBA,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我身高不到185,我目前為止花在籃球場上的時間還不足 100 個小時,我運球都不溜,那麼我把去美國打 NBA當做目標,那就有點像神經病了,要麼就是喝多了。
所以,很多時候對於成年人來說,要多問問自己擅長幹什麼,想幹某件事情,而又不擅長某件事,那就要小心了,因為,你很有可能在異想天開,避開這個領域才是聰明實際的選擇。
當然,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兒說他想去美國打 NBA,你是不能說他在說夢話的,因為他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那些素質和技能,他有很多彈性空間。而成年人的世界是殘酷的,你就像被逼上格鬥場的格鬥士,你只能打量邊上有什麼東西,也許是一把短刀,也許是一根木棍,手頭有什麼你就要盡力揮動起來……盡力去贏得這轉瞬即逝的生死搏鬥。格鬥士面對的是其他格鬥士的刀劍,而成年人面對的是房租,養家餬口,人生苦短……
那麼,成年人還有沒有可能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呢?有,但是也是有條件的。比如賈伯斯十八九歲的時候的一大夢想是去日本永平寺禪修,但是被他的禪修導師乙川弘文阻止了,乙川弘文建議他在美國邊工作邊禪修。後來,賈伯斯二十多歲蘋果公司就上市了,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億萬富豪了,這時賈伯斯是有條件去日本長期禪修的,只要他想,就可以。
我想,如果他在蘋果上市之後,再去鑽研禪修,以他的聰慧和資本,一定可以鑽研得很深很透,足以獲得巨大的成功。也許沒有後來的 iPhone 和 iPad,但是,也許會有一本深刻的禪修巨作,一個人成功之後,就更容易在下一個領域成功,也有更多機會去做自己想幹的事兒。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前文提到的馬斯克,這傢伙少年時代就是一個電動車狂熱分子,十幾歲的時候,他遇見漂亮女孩兒不是開撩:「你好漂亮,你的眼睛好迷人啊……」這類浪漫的話,而是:「你知道電動車嗎?」
這是一個電動車狂人,對吧?他大學畢業後打算去斯坦福讀個和電動車電池相關的博士以便於將來造電動車,但是,此時電池技術進展緩慢,而他又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窮學生,他如果埋頭搞技術,好的結果,當然是發論文有成果了,但是僅此而已,他依然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而如果是壞的結果呢——極有可能三五年研究下來毫無進展,那他那時候可能三十了依然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理工男罷了,女友可能都會跟他提分手了……
但是,他看到當時網際網路行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有些同齡人已經是億萬富豪了,而他自己又擅長軟體編程——雖然是自學,他依然是一個技術高手,所以,他就投身軟體行業自己創業了,後來果然大獲成功,28 歲的時候就成了億萬富豪了!
而他之後再投資網際網路和電動車——此時,他的資源足以讓他做他最想做的事情了,其結果是,現在他旗下的特斯拉電動車正在引領新能源電動車的潮流,幫助人類從對石油燃料的依賴中擺脫出來。
你看,有時候,不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情,而是曲線救國——利用你現有的優勢去獲得第一次成功,才是更實際理性的做法,這樣,你反倒有更多機會去做自己當初最想做的那件事情了。所以,對於成年人來說,最明智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現有的優勢,結合此時此地的機會,努力去獲得第一次成功,成功後會獲得巨量資源,這樣,你會更容易獲得下一次的成功。
還是回到我舉例的那個年度計劃清單吧:
1,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軟體
2,寫一本暢銷小說
3,提高英語能力,英語詞彙量達到 5 萬
怎麼從這三個選項裡再精簡呢?既然我說了,我這一年最大的問題是事業和經濟問題,那麼,很明顯的,最明智的方式就是以自己的優勢去工作去掙錢。我掂量自己的實際能力,我即使英語詞彙量達到 5 萬,也不能靠此掙錢——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英語功底並不是那麼好,所以,提高英語這方面的事兒還是暫時放放,這個事兒也排除了。
寫一本暢銷小說,對於那一年的我來說也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我當時只是有一個作家夢,但是小說市場競爭激烈,我並沒有把握寫一部暢銷小說,因為就我當時的人生經歷來說,我好像還沒什麼值得一寫的故事——對於一個剛入社會兩年的人來說,我還是一個沒故事的人,我又怎麼能寫出一個精彩的故事呢?
而我面對的實際問題來說,我非常想證明自己非常想掙大錢,所以,對於我最大的問題而言,寫小說並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因為很明顯,一個沒故事的人,寫出一個蹩腳的三流故事並不能算什麼作為或掙到大錢。
而開發 APP ,卻是我當時的激情所在,我也有自己的創業點子,這是我最想幹的事兒,而且這事兒我也能幹得了,我當時的開發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當時幹的是iOS 開發,而我認識一個做Android 開發的朋友,他也有創業的想法,而且對營銷推廣有經驗,而且他已經拉到一個做律師的土豪朋友入夥,所以,我們幾個湊在一起,就可以組成一個不錯的團隊了。
所以說,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才是我最想幹的事兒,同時,也是能解決我當時最大問題的解藥。所以,這才應該成為我那一年唯一專注的核心目標。
從極簡的角度看,最好是把這個事兒作為我這一年生活的主要目標,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在這件事情上。等到解決了這個問題,那我就有錢有時間去幹諸如請個老師成為拳擊高手,找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之類的事情了,這個時候去幹這些事兒成功概率也更高。而如果不懂得精簡,同時做這麼幾件難事兒,其結果只能是: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沒做好。
那是不是說,除了開發 APP 這件事兒,我就別的什麼都不幹了?也不是,我的意思是,在這一年內,我的生活只有這一個焦點,以此事為核心,任何和這件事情起衝突的事兒,我都會儘量讓著這件事兒,這件事兒是優先級最高的,時間和精力也是用得最多的。
如果生活只有這一件事兒,也未免太枯燥了,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為自己設定一項挑戰來讓生活變得更值得期待,和上面一樣,這件事兒,最好也是你想幹的,同時也是能幹得了的。比如我給自己的另一大挑戰是:增肌 10 斤肌肉。
我為增肌 10 斤這個挑戰做的事兒,其實並不佔用多少時間,一般是每天早上在家做半小時力量訓練,外加注意飲食多喝蛋白粉飲料罷了,僅此而已,很簡單,每天花的時間加起來也只是 1 小時左右罷了。
某天刷新聞,我看到了扎克伯格的年度挑戰,突然感覺我和他的理念不謀而合,他生活的主要目標,首先是管理好 FaceBook 這個巨無霸公司,毫無疑問,他會花大部分時間用在這個事情上,但是,除此之外,他每年新年伊始都要宣布自己的一項新年挑戰,以保持自己的個人成長。
下面是他每年給自己選擇的年度挑戰:
2012年,每天寫代碼
2013年,每天跟不同的人見面
2014年,每天寫一封感謝信
2015年,每兩周讀一本新書
2016年,跑步365英裡……
這些挑戰,都已一一兌現。
除了主要目標外,再給自己設定一個次要的挑戰,可以讓生活更有動力,更有平衡性,也能保持自己的成長。當然,在時間安排上,我也會注意區分主次,比如,我會把 70%的時間分配在主要事情上——比如開發 APP,另外 10%的時間分配在增肌 10 斤這個次要挑戰上,另外 20%的時間,就順帶做做其他小事情和休閒娛樂。
順帶做的小事情都是諸如下面這些小事:
我依然會堅持學英語,我每天早上依然會用可可英語之類的 APP 學 10 分鐘英語,我平時依然會聽聽英文歌作為消遣——我相信堅持的力量,一天 10分鐘,堅持三五年,也很恐怖。我每天晚上依然會堅持寫10 分鐘日記,以提高我的寫作能力,隨著年歲增長故事增多,我相信我終有一天會寫出一本超酷的小說,誰叫我小時候有一個作家夢呢。而休閒娛樂,就是諸如和同事聚聚餐,和朋友外出約會等……
現實生活是問題成堆的,而且在這個到處是屏幕的技術時代更容易讓人慾念橫生……問題成堆,欲望多多,人就容易蒙圈,這種時代,更要記得事有主次,專注於主要目標,什麼都想要,是最愚蠢的,因為結果是你什麼都都得不到。
當然,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就像你不能只吃大米一樣,那一定會營養不均衡的,一天 24 小時只做一件事情,那也是不健康的,不然,肯定成為神經病……
所以,除了主要目標之外,你依然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能保持你個人成長的小挑戰,比如增肌 10 斤,或者每個月看3本書……但是, 記得這是次要的,不要為此而耽誤了最核心的目標。
另外,就像我上面舉的例子一樣,我依然會每天學幾分鐘英語,或者睡前寫寫日記,但是,這些事兒都只是順帶的小事,點到為止,不會花太多時間心力。如果這些事兒和主要事項有衝突,那麼毫不猶豫的,我就會犧牲掉這些次要的小事情,保住主要目標。
所以,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事情就是羅列出自己的目標清單,並結合自己最大的問題,再看看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好好考慮這三個因素,逐一刪減掉那些不合適的目標,直到精簡出最核心的目標,並在這一年中都專注於它!
反例是目標多了精力分散,先不要說你能不能實現那麼多目標,你確定你能記住它們嗎?相信我,不要去設定自己都記不住的目標。而一個經過深思熟慮和精簡的核心目標,是更理性實際的,也是能給你帶來更多激情的,也是更容易實現的,這就是簡單的力量!
最後,我們再把減少目標這事兒歸納一下:
1,一年內,只專注於一個經過篩選的核心目標
2,再給自己設定一個次要的生活挑戰目標,以保持生活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