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
現實是:林深時霧起,海藍時浪湧,夢醒時夜續。
不見鹿,不見鯨,也不見你。
這就是生活的真相。
在小時候,總以為到了一定的年齡,該出現的人會出現,該擁有的美好會來臨,長大以後才發現,一切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
生活的真相是,我們身邊的「大齡剩女」越來越多。
其實,很多女孩自身條件並不差,她們也不是太挑剔,也有結婚的意願,但在婚戀的道路上,總是諸多不順,遲遲未能找到合適的人生伴侶。
我們拋開一些表層的因素,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大齡單身,大都是一個原因造成的——性格。
我的一位學員張小姐,今年30歲,在她的城市裡,她已經是一個「大齡剩女」了。
張小姐條件不錯,無論是身材相貌,還是家境收入,都處於平均水平以上;父母的人脈也廣,幫她找來的相親資源也算優質。
可是,她相親3年,至少見過20個以上的相親對象,和其中幾位條件不錯的男士,分別交往過一段時間,但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張小姐覺得,相親索然無味,相親對象太過無趣,這是她相親失敗的原因。
她現在非常抗拒相親,因為相親對象在被她拒絕之後,竟然向介紹人投訴,說她性格不好,情商太低,很難相處。
事實上,她的性格挺好,從小到大,都很少與人爭吵,與同事、朋友都能相處融洽,怎麼能說她性格不好?
父母原本對別人如此評價她,也覺得不可思議,後來說的人多了,父母就開始教育她,不要太挑剔,不要耍性子。
後來,張小姐將聊天記錄發來給我,那是她和幾位相親對象,在發生爭執時的對話。
我仔細看了一遍,發現導致爭吵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問題,並非什麼原則性問題,也並不是什麼無法調和的矛盾。
陳繼儒在《小窗幽記·集醒篇》寫道:「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的確,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可是,相愛容易相處難。
張小姐和相親對象們的爭論起因,大都源自於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不一致,或是言語上的一些誤會。
正常來說,情侶之間發生一些爭執是難免的。
作家馮唐也說:「一男一女,兩個正常人,能心平氣和地長久相守,是人世間最大的奇蹟。」
但張小姐覺得,彼此意見不一,觀點不同,那就是三觀不合,她沒想著如何去溝通磨合,而是從心底牴觸對方,有時甚至直接止損,導致相親失敗。
我覺得許多像張小姐一樣的「大齡剩女」,之所以大齡單身,完全是因為性格原因造成的。
每個人的性格形成,與她的出生環境、成長經歷有關,到了一定年齡,她的性格三觀就基本養成,很難被外界改變。
我們通常說,人的年齡越大,就越固執,就是這個道理。可是情侶間的相處,是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妥協的。
張小姐戀愛經歷較少,幾乎沒有和人磨合的經歷,導致她的性格稜角太多。
在和相親對象交往時,她的性格稜角與對方碰撞時,會把彼此都刺痛,這會讓對方覺得她很難相處。
而她自己也會有種強烈的不適感,最終選擇逃離,退回自己的單身舒適區。
所以,我常常建議一些女孩,趁年輕就該去談戀愛,哪怕受些傷也無妨。
因為年輕人的可塑性比較強,性格稜角的碰撞,不會給彼此帶來強烈的不適感。
在相愛相傷中,你性格的利刺會被拔除,鋒利的稜角會被磨平,你的情商會提升,而且,你會從中學到包容和妥協。
戀愛的經歷,不但會讓你的性格變得柔和,也可以讓你更加了解自己內心,對未來伴侶,也會有一個更清晰的輪廓。
當然,這世上也會有和你性格稜角完全契合的人,但那種概率真的是微乎其微。
為什麼「大齡剩女」越來越多?就是因為很多女孩相信,有一天會遇見和自己完全契合的人。
不必經歷磨合的痛,就能擁有完美的伴侶,這是每個人的夢想。
可是,正如《奇葩說》中的儲殷教授所說:
「靈魂伴侶並不多見,能遇見是一種幸運,不值得你浪費你的人生去堅持。」
靈魂伴侶並不多見,就算你真的遇見了,他很可能是「海王」。
就像《三十而已》裡的30歲的王漫妮,她遇見了梁正賢,以為對方是自己的靈魂伴侶。
實際上,梁正賢無論情商、智商還是戀愛經驗,全方位碾壓她。她以為的契合靈魂,只不過是對方的刻意向下兼/容。
那麼,作為沒有戀愛經驗的「大齡剩女」,要如何在戀愛相處中,儘量收起性格的稜角呢?
我覺得性格很難改變,但情商可以提升。提升情商,同樣能夠讓你在相處中遊刃有餘,讓自己開心的同時,也能讓對方開心。
情商主要是和後天的培養有關,提升情商的方法有很多,通過閱讀來提升是種很好的途徑。
《奇葩說》的辯手花希曾說:
「愛情最美好的,不是你的樣子我都喜歡;而是我們倆各自有各自不同的樣子,出現在彼此身邊之後,慢慢磨合成,最適合彼此的樣子。」
的確,愛情不是拼圖,萬事俱備只欠相遇。 愛情是琢玉,千/洗/萬磨只為雕刻出兩人最好的模樣。
人生路長,願大家都別再躊躇。
--END--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我,會帶給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