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我700字精彩作文
活出自我700字1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些有關陶淵明的文章,引發了我對作者的興趣。
其中有一篇我最喜歡的《桃花源記》,裡面描寫的那猶如仙境的桃源正是我所神往的地方。因此,學後我就對作者留下了似仙人一般飄然的極佳印象。但之後又讀了一篇《愛蓮說》卻說他與菊花一樣,見不慣塵世瑣事而想與世隔絕,為的是襯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其中不乏貶義。我不完全同意此看法。
問世間能如陶淵明一樣有這種興致的人又有幾個,所以他一定是一個與他文章一樣,有著非凡氣質的翩翩君子。作為詩人,正需要這種氣質。而作為一個政治家,憂國憂民當然是最重要的,他不完全具備,因為只因看不慣就撒手不管,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任由賊人橫行霸道於朝廷,自然不對。可是如果這個朝廷已無藥可救,而自己參與其中又必會會送死,使世間少了一個在藝術方面有造詣,並可以為民間百姓造一些福,還可以實現自己最重要的一個夢想,我想一個聰明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他畢竟和周敦頤的志向不盡相同。
整日在田地裡鋤鋤草,松鬆土,種種花,再以這些為題寫寫自己最愛的文章,過著與從前完全不同,每一天都有新鮮感,令後人評論多多而擺脫討厭的塵世的日子,這才是享受生活。而這樣的生活不就是生活在現代的人最嚮往的嗎?
「出淤泥而不染,涿清漣而不妖」這種境界固然是一般人達不到的,因為是人就會受環境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劉禹錫追求它,是不太可能的。而陶淵明非常清楚,所以他才害怕被汙染,才遠離是非之地的。遠離,雖然不是最有效的辦法但卻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他也有志向,但不是清除貪官汙吏,而是過上悠閒自得的生活,無憂無慮,像桃源一樣。沒有牛忙那麼頑強,也有崖中竹那麼具有抗爭精神,更沒有蒲公英那麼隨遇而安,就像一朵雲,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隨意變換樣子,變換家園,最重要:一切按照自己,過過不同的生活,別有一番洞天。
但他仍然不是常人,不會只為了生活而生活,為了勞作而勞作,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為了自己快樂,一切勞作都是為了在勞作中找到創作的靈感,找到快樂的源泉。他不指望自己的文章能賣出什麼好價錢好養家餬口,只希望自己做自己的知音,與自己交流,如此而已。
或許我想的不是正確的,或許他是有什麼難處才退隱江湖,或許他並沒有我心中想的像世外高人一般的心境,或許只是巧合才被後人看到了他瀟灑的一面,但我的確喜歡這傳說裡的人。
我眼中的陶淵明,如仙人一樣瀟灑,善於發現自己的快樂,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懂得享受生活。
活出自我700字2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是為自己而活,有些不止是為自己而活,也為別人而活。一種人是夢想主義者,一種是現實主義者。兩種人,不置可否,他們都是值得肯定的。他們都在這個世界上蕭蕭灑灑地走了一回,為自己,為別人,他們都活了過來,他們都讓自己的生命活出了自己的色彩,自己的精華。
我很欣賞羅曼羅蘭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他隱藏的精華,和任何別人的精華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氣味。是的,人的確是具有自己的氣味的。就象世界上沒有完全兩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我們都是活在當下的人,我們把握著自己的生命,可是,有時候,我們總是愚昧無知地迷失了自我,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邯鄲學步的下場是可悲的,葉公好龍更是令人望而生嘆。我很納悶,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要愚昧無知地去崇拜,去模仿,活出自己不是很好嗎?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與眾不同的,自己就是自己的偶像,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這樣不是活得更有意義嗎?人在世上不過幾十年光陰,錯過了,就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暴風雨中的舵手,如果為了想學習別人絕處逢生,而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於一邊,是否太愚蠢了呢?每個人就象是生命海洋中的一葉扁舟,該行駛出怎樣的航線,駕御在你手中。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裡,如果你不當一顆金子,而要當一粒沙子,那麼你會被埋在沙灘上,也許永遠得不到伯樂的賞識;標新立異,獨樹一幟,被人發現的機會就越大,如此看來,為什麼不活出獨特的自我呢?
迷失在河流中的人群們,把握自我才是至關重要的!
活出自我,才是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