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成榮,是丹寨縣南皋鄉四方山村的村民。我家4口人,多病的妻子、年老的父親和一個年幼的孩子。我們生活在貧困的山區,交通閉塞,主要靠傳統的種植、養殖和在家附近打零工勉強維持生活。由於家庭困難,以前住的房子沒封裝完,艱辛的生活日復一日。
夫妻共同發展中藥材
國家和政府開展脫貧攻堅後,針對我家的情況實行了「大手牽小手」的點對點幫扶,讓我在四方山村的培訓基地裡邊學技術邊掙錢。學到技術後,在鄉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我種植了20多畝的藥材。幾年後,我家開始有了穩定的收入,全家人都很高興。
天有不測風雲,困難總是不期而至。2013年,我父親突然昏迷暈倒,治療費用花了將近3萬,把家裡的積蓄全部用完後還借了不少外債,生活再次陷入窘境。我向村委會提交了申請書,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得知我家的困難情況後,當年按照程序就將我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父親之後幾次住院的費用都享受了建檔立卡戶醫保費用報銷。
林下中藥材種植
同時,我家還享受了藥材種植提質增效、庭院經濟、退耕還林等扶貧政策,還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以後,日子慢慢好轉,房子也封裝完畢,我們一家人住上了漂亮、乾淨、舒適的新房子。 2017年我家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我家脫貧了。2020年,趁著國家的利好政策,我申請了特惠貸,在村裡幹起了養豬,今年養豬產業前景很好,我的收入穩定了,同時我也學到更多的產業知識,在黨和國家的幫扶政策下,我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中藥材育苗
作為一個脫貧戶,我不羞愧,人總有困難的時候,我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好時代。我現在已經脫貧,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我要借著這股東風,卯足幹勁,鼓起鬥志,在黨的好政策的支持下,一路致富奔小康,絕不返貧,對得起黨,對得起這麼多年一直幫助我的人。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紹波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