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位巴西首富,在年輕的時候將他的家人留給他的財產全部花光了。到了最後老的時候住在養老院艱難度日。
有人問他後悔嗎?
他說:「不後悔,最錯的事情就是我算錯了我能活的年齡。」
這段時間在老家,深夜和幾位耄耋老人促膝長談。
其中一個七十多歲退休十幾年的爺爺說:
「生來的時候,我不帶一分錢。我希望將來回去的時候,也能剛剛好把今生的錢花光,這是最妙的事情。」
我想,如果真的能做到如此精準當然是非常瀟灑的一件事。可是現實中,總有人在年老的時候缺錢花,或者在百年之後仍舊留有眾多家產。
且不說我們中大多數人都習慣為子女留下一些財產,單單看現在的物價上漲速度,等30年以後我們老了,能夠安安穩穩度過晚年生活嗎?
據我所知,近年來國家規定男性60歲、女性55歲法定退休。直白的說,就是從退休那一刻起,我們必須用年輕時的積蓄度日。
國人的平均壽命現在已經達到70歲,有些地區甚至超過了74歲。雖然近年來退休年齡不斷延長,但平均壽命的增長使現代人面對退休的生活壓力有增無減。
漫長的退休生活,伴隨著日益衰退的身體健康狀況和逐漸萎縮的存款積蓄,雖然我仍舊年輕,卻實實在在能夠感受到那種晚年的悽涼。
我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夠活多大歲數,只是懼怕如開頭那個巴西首富一樣,錢花光了,人還活著……
讀《紅樓夢》,我清楚記得一句話:
「人生莫受老來貧。」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壽,尤其希望能夠在退休生活中保持財務自由、獨立和尊嚴,但現實中生活卻並不總是那麼盡如人意。
「我前兩年就已經失業了,本來收入就縮減了好多,現在每個月還要繳430塊錢的養老和醫療保險,生活負擔好大!」隔壁的李阿姨每次見了我們,都在抱怨生活不易。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老了以後靠退休金生活。而像李阿姨那樣提前失業,還要自己繳養老和醫療保險,可以想像她的生活負擔有多重。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如果不幸像李阿姨那樣提前退休呢?幾十年前的鐵飯碗,現如今有多少人還沒到退休年齡就失業了?
我算了一筆小帳:
我今年30歲。
假設我不幸在45歲退休,按保守估計,我需要準備好30-40年的退休生活費。
按照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來算,一年需要24000元。
40年×24000元=960000元
加上通貨膨脹、物價上漲,15年以後一年的生活費一定比現在多好多。
那麼,以我現在的收入,能夠保證在退休前存夠這筆錢嗎?
上面只是保守估計了一下生活費用,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一個人每月不可能只消耗兩千塊錢。
這只是按一個單身女性最基本的生活費用計算,如果再加上孩子、父母、人際交往、生活中的大事(比如生了病、孩子結婚買房、出意外等),都是需要錢的。
而退休就意味著我們不再有除被動收入之外的進項,退休生活卻不能保證一直順順利利沒有任何意外發生。
意外和生命盡頭,哪個會先來呢?
所以為了應對各種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我們需要準備的養老金遠遠不止96萬。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的想法過於消極,因為提到養老保障,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社保養老金保障。
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只要每個月按數繳納養老保障,到退休的時候就能按月領取養老金過日子了。
對此我只想說,你太天真了!
我曾在體制內工作過幾年時間,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老師傅退休我們給他開退休宴。
8年前老劉退休,幹了一輩子的鐵路工人,退休工資那時候能達到3000左右。而那時候我的工資也不過三千五。
我們都為他感到高興,即使不再上班了,到手的工資仍舊夠過得十分滋潤。
兩年前我從單位辭職,儘管那時候工資已經達到了七千塊,仍舊無法趕上飛速上漲的房價和物價。
反觀老劉,那點可憐的退休金已經在退休第六年顯得捉襟見肘,而那時他才六十五歲,尚且還有一位多病的高齡母親。
可憐的社保養老,只夠解決基本溫飽。
2011年在廣州有「跪行救女」事件,而同年福建也發生「賣兒治病」事件,重慶一位中年婦女「揮刀自剖腹水」事件,要不是因為沒錢,誰會願意做出這種沒有尊嚴又危險的事?
現實中,醫保真的是萬能的嗎?
人在疾病面前沒有尊嚴,而錢是我們能給自己的最後一絲體面。
如果是因為一場大病花去很多住院費,年輕的我們尚且可以用努力工作把錢賺回來。而當我們年老又得了大病,失去了工作收入,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我才30歲,就開始未雨綢繆準備養老退路過早嗎?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旅程,能夠在見過繁華之後全身而退,談何容易!
我是Mondy,歡迎關注我!
只寫走心的文章,讓你的閱讀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