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父母感情的紐帶,但有些父母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分開,此時的孩子也會面臨著是跟隨父親還是跟隨母親的選擇。
不過在有些家庭中,即便是爸爸媽媽已經不在一起了,但雙方卻沒有忽視孩子的成長,所以這類孩子並不會因此而缺乏安全感。
可在同樣的情況下,有的孩子不僅得不到雙方父母完整的愛,還可能會被當成家裡的「透明人」,進而產生一種孤獨感。
一篇作文,揭示了孩子眼裡的「孤獨」
有這樣一篇小學生寫的《孤獨》作文拿到了滿分,雖然筆觸稚嫩但卻看哭了語文老師。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老師為了讓學生認知自己的感受,布置了一篇「孤獨」命題的作文。許多孩子因為年齡認知的問題,對於孤獨多停留在父母陪伴、玩伴等問題,而這位學生卻通過真實感受行文,深深地打動了老師。
這名學生作文中寫道,父母三年前離婚,爸爸重新組建了家庭。過年的時候,爸爸表示說一家人要去海南過年,於是這位學生激動了好幾天,並收拾好了行李,結果爸爸並未帶上他,反而只帶了那個女人與弟弟去了海南。
孩子的文章通篇都沒提孤獨二字,字裡行間卻滿是心酸,老師看到這裡提筆寫了一句打氣的話後又寫道:「如果可以每年都可以來老師家過年!」不得不說,老師的回應也是很暖心了。
可話說回來,這篇作文雖然老師給了孩子滿分,卻怎麼都無法讓人羨慕和開心起來。
借用列夫託爾斯泰的一句話:幸福的童年可能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
雖然父母不再相愛了,可這並不是傷害孩子,並讓其感到孤獨的理由,畢竟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關鍵性作用
脫口秀演員傅首爾也來自於離異家庭,她曾經用「極度缺乏安全感」來描述過父母離異帶給自己的傷害。
在她的敘述中,我們知道她小的時候家庭經濟狀況不好,母親再婚後,她為了博得母親的愛,做出過很多不正確的事情來,甚至覺得自己不會結婚。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會影響到其方方面面。可是,孩子們無法選擇自己原生家庭,更無法選擇重組後的家庭,所以需要改變、需要自省的是父母才對。
用一句最樸實的道理來說,孩子是孩子,夫妻是夫妻,父母在離異之後,對孩子的愛仍要延續下去。
父母離異後,也要學會去愛孩子
1) 給予充分的關心
無論孩子跟隨哪一方,終歸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均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關心與關注。
特別是有了重組家庭後,父母要多關心孩子,不僅關心衣食起居,更要關心關注的是孩子的內心。
2) 多陪伴,多交流
家長要明白,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並不是負擔而是幸運,同樣,無法與孩子朝夕相處的一方,也要多找機會陪伴孩子。
不要因為父母的原因,而讓孩子感受到孤獨與無助。更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分開並非孩子的原因。
3) 不要讓孩子兩頭為難
對於孩子來說,雖然父母分開了,可仍是他深愛的父母。因此,離異後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對方,讓其成為一塊「夾心餅乾」。
結語: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與呵護,別讓這朵「小花」孤零零的在雪地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