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尼莫媽媽日記,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
人在年輕的時候是最有能力去創造生活的,為了家庭和孩子,年輕人也不斷的去拼搏。
而中年時期,這個時候身體、心理等各方麵條件都下降,但為了好的生活,所以依然不敢放鬆身心,不敢有所鬆懈。
奮鬥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時期,退休老人都希望能夠陪陪自己的家人,安享晚年。
有人說,當老人到了退休年齡後,子女也在為自己的家庭奔波操勞,很難陪伴在老人身邊,所以人到老年,與自己最親的人就只剩下老伴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有3位退休的老人說出了實話,一起來看看吧。
張阿姨,60歲,退休五年,與丈夫結婚35年,育有二子一女。
老話曾說:&34;張阿姨和自己的老伴屬於父母包辦婚姻,感情並不是很深厚,而結婚這麼多年生活也一直平平淡淡,並沒有什麼大風大浪。
在退休之後,張阿姨就一心投入家庭之中,和丈夫相處的時間也增加了,兩個人的溝通也就隨之增多了。
而自己的女兒已經嫁人,忙於生活也很少回來看望他們,兩個兒子也遠離家鄉去闖蕩,在外成家立業,一年能夠回來的時間也是相當有限的。
丈夫退休之後,擔心張阿姨在家呆著有些無聊乏味,所以時常會帶著她到處旅遊,看看風景。
也正因此,張阿姨的晚年生活是比較舒適自在的。
這個時候張阿姨才發現,原來晚年自己身邊最親的人,就是一直陪伴在身旁的丈夫,而這輩子能夠和一個人攜手到老,相互依靠,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王阿姨,67歲,退休十二年,與丈夫結婚40年,育有二個兒子
在王阿姨看來,自己晚年最親的人莫過於自己的兒子。
王阿姨退休前是和自己的老伴生活在一起,而兩個兒子也有自己的家庭,雖然住在一個城市,但相隔比較遠。
在退休之後,王阿姨老伴的身體也出現了不適,所以兩個兒子擔心王阿姨沒辦法照顧好自己和老伴,於是他們就商量著輪流照顧王阿姨和他老伴。
因為丈夫身體狀況比較差,所以王阿姨整日也是憂心忡忡。
好在輪流住在兩個兒子家裡,孫子孫女說說鬧鬧,而且兒子們一有時間就會陪自己聊聊天,經常帶自己出去走走,所以王阿姨心情也慢慢好了起來,而且丈夫和自己一有什麼問題,還能夠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
也正因如此,兩個兒子成了王阿姨晚年最親的人,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陪伴,所以她的晚年生活也算是比較不錯的。
李阿姨,62歲,退休7年,與丈夫結婚35年,育有一女
&34;李阿姨對此感到無可奈何。
李阿姨的女兒結婚之後,整個家裡就剩下自己和丈夫兩個人,退休之前,他們每天見面的時間並不長。
而現在兩人都退休之後,見面的時間就更短了。
因為李阿姨的丈夫每天都早早去和和自己的朋友們打麻將、喝茶,剩下李阿姨一個人在家,心裡常常感到孤獨。
李阿姨的一個發小丈夫因病去世,她的兒女又在外工作,所以她一個人也閒來無事。
聽到李阿姨哭訴生活無趣後,她每天都會到李阿姨家陪她聊天,有時候兩人相約著一起去跳廣場舞。
在發小的陪伴下,李阿姨的生活變得舒心、快樂起來。
而她也明白了,晚年的生活中,丈夫和孩子並一定是陪伴在自己身旁的人,對於她自己來說,身邊最親的人,反而是志同道合的髮小。
康德曾說到:
&34;
人到晚年,誰是你最親的人?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自己的親人。
然而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人年輕時,事業佔據了自己生活的大部分時間,當退休之後,內心難免會覺得無所適從。
所以老來有伴,能夠有一個交心的人陪伴自己,讓自己的晚年生活不那麼孤獨,這是每個人都很希望的生活。
而無論這個人是自己的丈夫、子女又或者是朋友,這都是生活中非常幸福美滿的事情,也能夠讓晚年生活變得有趣一些。
-END-
本文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