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身邊最親的人是誰?3位退休老人說出了實話

2020-08-31 尼莫媽媽日記

文 | 尼莫媽媽日記,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

人在年輕的時候是最有能力去創造生活的,為了家庭和孩子,年輕人也不斷的去拼搏。

而中年時期,這個時候身體、心理等各方麵條件都下降,但為了好的生活,所以依然不敢放鬆身心,不敢有所鬆懈。

奮鬥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時期,退休老人都希望能夠陪陪自己的家人,安享晚年。

有人說,當老人到了退休年齡後,子女也在為自己的家庭奔波操勞,很難陪伴在老人身邊,所以人到老年,與自己最親的人就只剩下老伴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有3位退休的老人說出了實話,一起來看看吧。

&34;

張阿姨,60歲,退休五年,與丈夫結婚35年,育有二子一女。

老話曾說:&34;張阿姨和自己的老伴屬於父母包辦婚姻,感情並不是很深厚,而結婚這麼多年生活也一直平平淡淡,並沒有什麼大風大浪。

在退休之後,張阿姨就一心投入家庭之中,和丈夫相處的時間也增加了,兩個人的溝通也就隨之增多了。

而自己的女兒已經嫁人,忙於生活也很少回來看望他們,兩個兒子也遠離家鄉去闖蕩,在外成家立業,一年能夠回來的時間也是相當有限的。

丈夫退休之後,擔心張阿姨在家呆著有些無聊乏味,所以時常會帶著她到處旅遊,看看風景。

也正因此,張阿姨的晚年生活是比較舒適自在的。

這個時候張阿姨才發現,原來晚年自己身邊最親的人,就是一直陪伴在身旁的丈夫,而這輩子能夠和一個人攜手到老,相互依靠,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34;

王阿姨,67歲,退休十二年,與丈夫結婚40年,育有二個兒子

在王阿姨看來,自己晚年最親的人莫過於自己的兒子。

王阿姨退休前是和自己的老伴生活在一起,而兩個兒子也有自己的家庭,雖然住在一個城市,但相隔比較遠。

在退休之後,王阿姨老伴的身體也出現了不適,所以兩個兒子擔心王阿姨沒辦法照顧好自己和老伴,於是他們就商量著輪流照顧王阿姨和他老伴。

因為丈夫身體狀況比較差,所以王阿姨整日也是憂心忡忡。

好在輪流住在兩個兒子家裡,孫子孫女說說鬧鬧,而且兒子們一有時間就會陪自己聊聊天,經常帶自己出去走走,所以王阿姨心情也慢慢好了起來,而且丈夫和自己一有什麼問題,還能夠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

也正因如此,兩個兒子成了王阿姨晚年最親的人,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陪伴,所以她的晚年生活也算是比較不錯的。

&34;

李阿姨,62歲,退休7年,與丈夫結婚35年,育有一女

&34;李阿姨對此感到無可奈何。

李阿姨的女兒結婚之後,整個家裡就剩下自己和丈夫兩個人,退休之前,他們每天見面的時間並不長。

而現在兩人都退休之後,見面的時間就更短了。

因為李阿姨的丈夫每天都早早去和和自己的朋友們打麻將、喝茶,剩下李阿姨一個人在家,心裡常常感到孤獨。

李阿姨的一個發小丈夫因病去世,她的兒女又在外工作,所以她一個人也閒來無事。

聽到李阿姨哭訴生活無趣後,她每天都會到李阿姨家陪她聊天,有時候兩人相約著一起去跳廣場舞。

在發小的陪伴下,李阿姨的生活變得舒心、快樂起來。

而她也明白了,晚年的生活中,丈夫和孩子並一定是陪伴在自己身旁的人,對於她自己來說,身邊最親的人,反而是志同道合的髮小。

寫在最後:

康德曾說到:

&34;

人到晚年,誰是你最親的人?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自己的親人。

然而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人年輕時,事業佔據了自己生活的大部分時間,當退休之後,內心難免會覺得無所適從。

所以老來有伴,能夠有一個交心的人陪伴自己,讓自己的晚年生活不那麼孤獨,這是每個人都很希望的生活。

而無論這個人是自己的丈夫、子女又或者是朋友,這都是生活中非常幸福美滿的事情,也能夠讓晚年生活變得有趣一些。

-END-

本文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人到晚年最親的人是誰?三位70歲老人告訴你:並不是老伴
    導讀:人到晚年最親的人是誰?三位70歲老人告訴你:並不是老伴!我們都很羨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相比年輕人愛得死去活來,老年人那相互攙扶,相濡以沫的情感更是顯得彌足珍貴。但是人到晚年後,最親的人就是老伴嗎?
  • 人到晚年,作為父母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3位75歲老人說出實話
    很多老人對待生活和身邊的人已經很「佛系」了,都有一定的境界,更多的是享受「閒看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留下遺憾,那麼,人到晚年,作為父母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這3位75歲老人說的實話。
  • 人到晚年,為什麼最親的人不是老伴兒?3位60歲退休老人這樣說
    導語都說:「少來夫妻老來伴」,那麼我們從這個層面意思來理解的話,我們就很容易聯想到,人到晚年,和我們最親近的人,就應該是一直陪伴了我們自己幾十年的老伴兒才對。可是很多時候,我們許多老人卻在以後的生活當中發現,原來「晚年最親的人是老伴兒」這句話,多半就只是一個「偽命題」而已。說白了,人到晚年,和老人最親近的人並不是自己的老伴兒!而是另有其人,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我們一起去聽聽這3位老人是怎麼說的。
  • 人到晚年,兒子和女兒到底誰更親?六旬老人說出真心話,讓人羨慕
    人到晚年,到底是兒子親還是女兒親?對兒女雙全的家庭而言,可以說老人們都是有著自己觀點的。而誰更親,老人們也都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小區裡的張大媽,今年已經63歲了,她就屬於兒女雙全的這一類,兒子是老大,女兒是老二。現在張大媽和老伴都退休了,兩個人分別住兒子和女兒家幫他們帶孩子。用張大媽的話說,兒子親還是女兒親,為什麼非要對比然後做出一個選擇呢?
  • 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男人說出心裡話,扎心
    幾十年風雨與共,能相伴到老真的不容易。兒女長大了,有自己的家,不能時刻陪在老人身邊;父母老了,終將離開人世,不可能一直護我們周全;貌似只有老伴,才是暮年最重要的人。可是相守一輩子,沒離婚並不代表沒矛盾,在一起並不代表多恩愛,3位60歲的退休男人說出了心裡話:人到晚年,跟自己最親的不是老伴。
  • 人到晚年,最親的人是誰?聽聽這幾位怎麼說
    我是芸兒,你有故事,你說,我聽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文/柒芸兒導語人到了晚年,都希望自己最親近的人可以陪伴在自己的身邊。那麼,人到晚年,最親的人是誰呢?聽聽這幾位怎麼說吧!我一共有兩個兒子,可這兩個兒子完全就不是一個成器的人,現在連我們的晚年都不肯照顧,就想著自己可以不用背負養老人的重擔。這麼多年,是我老伴一直和我生活在了農村,不僅僅照顧了我們的生活起居,還可以在我孤獨的時候,陪著我聊聊天。說真的,有誰的晚年不希望可以和自己的兒子在一起的,但現在這個年代啊,有兒子也不一定是靠得住的。
  • 把女婿當親兒子對待的老人,晚年日子過得怎樣?三位老人說出實情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管因什麼原來,那些把女婿當親生兒子對待的老人,到了晚年,他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呢?三位老人說出實情,有溫馨幸福的,當然也有無奈失落的。王大爺和老伴退休後,就開始幫女兒女婿帶孩子,二老閒的時候還會幫忙做些家務什麼的。用王大爺的話說,女兒自然沒什麼,自己是把女婿當親兒子對待,因為養老的問題很可能還是要指望女婿。所以前幾年,外孫上學,需要換學區房的時候,王大爺就主動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了20萬給女兒女婿應急。王大爺把女婿當親生兒子對待,女婿也很感恩,有機會就會帶二老出去轉轉,平時會陪老人下下棋什麼的。
  • 人到晚年,兒媳和女兒誰更靠得住?三位老人說出大實話,很現實
    導語人的一生,需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成年之前,這個階段是人生裡最愜意的階段,父母疼愛,無憂無慮。第二個階段,是自己結婚成家,家有兒女,為了全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只能默默地奮鬥。第三個階段,兒女成家後,孫輩也帶大了,自己卻一天天變老。人到晚年,老人需要年輕人的照顧。
  • 人到晚年,特別是到了70歲後,最害怕什麼?3位老人說了實話
    那麼人到晚年,特別是70歲以後,最害怕的是什麼?聽聽下面3位老人是怎麼說的。王奶奶 我不怕死,就是害怕孤單,我怕有一天死在家裡也沒人知道72歲的王奶奶早年喪夫,靠著炸油條把4個兒女撫養成人,如今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都不在本地居住。只能年節的時候來看看她。
  • 人到晚年,最親的並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女人實話實說,很扎心
    按理說,老伴是這一輩子陪我們最久的人,父母會老去,兒女會長大,晚年最美的風景,莫過於和老伴安安靜靜過小日子,攜手看夕陽,漫步春暖花開。然而,對於一些老人來說,卻未必有這般幸運。走過半生,原以為終於有了更多的時候可以和老伴相互陪伴,卻不成想,人到晚年,躺在病床上才發現,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而是另有其人。
  • 3位6旬退休阿姨的心裡話:人到了晚年,最親的人已經不是老伴了
    人到晚年了,如果能和老伴攜手共老來講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卻不這麼想,有些老人會覺得,到了晚年和自己最親近的並不是和自己日日相處的老伴,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來聽聽這幾位阿姨的心裡話。以前我出去工作的時候還好,因為上班看不見,他整天無所事事,現在退休了,每天看見他這樣子,什麼都不做,我真的是覺得跟他結婚,就是給自己找了很多的煩惱,所以別說跟他有多期待,我只是把他當做孩子的父親看待,並沒有跟他有很深的感情。
  • 三個退休女人的心裡話: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老伴
    導語:三個退休女人的心裡話: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老伴1.人們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這也充分說明老來伴的重要性。隨著人的年齡越來越大,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人也會越來越少,這時候,唯一可以相伴的只有老伴,但是很多老年女性卻覺得人到晚年,最親的人並不是自己的老伴。
  • 人到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有什麼不同?3位過來人說出實話
    人到晚年,身不由己的事情變多,有傳宗接代的孩子,日子自然會幸福得多,不用事事操勞。年輕時可能覺得有兒子和沒兒子沒什麼區別,但是老了以後,才漸漸感受到這種差異。那麼人到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的區別是什麼呢?3位過來人說出了實話。
  • 人到了晚年,兒子和女兒誰更可靠?3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年紀大機器壞,人到了晚年,兒子和女兒誰更值靠得住?3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孟爺爺67歲目前和自己和女兒一起生活自從老伴去世後,我就跟女兒一起生活了,我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實在不想自己一個人生活 一個人一間房子,空蕩蕩的,怕。
  • 人到晚年,最親的並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男人說出心裡話,扎心
    相伴一生的人應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畢竟孩子會長大,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的懷抱;兄弟姐妹有自己的家庭,不能常伴身邊。朋友們來來往往,不知哪天從自己生命中消失,只有老伴不離不棄,永遠陪伴身邊。然後有些老人並沒有這麼幸運,在他們回首人生的時候,發現老伴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真正親近的另有其人。
  • 人到晚年,兒女想要退休金卡能給嗎?聽聽3位老人的回答,很心酸
    導語:人到晚年本來人老了,生活上的基本花銷也不是很多,可最怕的是生病和突發事情,那需要的錢就不是一點半點的。都說養兒防老,可人到了老年,能夠掌控的只有自己手裡那點退休金和存款。有的兒女以怕老人老了容易糊塗為由,把老人的退休金卡拿在自己手裡,每月會取些錢給老人作為生活費,剩下的說是幫老人存著。
  • 人到晚年,有子女和老伴兒就能靠得住?太天真,三位老人說出實話
    ,畢竟那時候身體也不如以前了,如果子女都能長年在家,身邊還有健康的老伴兒,這是很多老人期待看到的場面,心中也會有十足的安全感。雖然說現在有了很多養老的選擇,可那都是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出錢去養老院或者請保姆,這都是利益驅使,真正能夠陪伴到老人心坎裡的,還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而且很多老人平時節約慣了,讓他們突然拿出很多錢去養老,他們第一是沒那麼多,第二也是捨不得花錢。
  • 人到晚年,最親的人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少來夫妻老來伴,夫妻風雨與共幾十年,按理老說,應該是彼此的依靠,老伴才是自己最親的人。可事實並非如此,幾十年夫妻,並非沒矛盾,感情也不是非常好,可能是為了孩子或者其他原因而將就生活在一起。父母老去,兒女長大,真正最親的人真的是老伴嗎?3個退休女人說出了心裡話,很扎心。01、劉女士,60歲我今年60歲,與老公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到了結婚的年齡,沒交往多久後就結婚了。如果讓我重新選擇,即便自己一輩子單身,我也不會嫁給他,所以,晚年與我最親的人絕對不是老伴。
  • 70多歲的老人,在晚年最擔心什麼?3位過來人說出了心裡話
    有些老人能對生死看淡,可內心依舊有害怕的事情,那麼70多歲的老人最害怕什麼?3位過來人說出了心裡話。葉爺爺:74歲我不怕死亡,就怕我比老伴先走一步。我和她這麼多年一句拌嘴都沒有,年輕時候別人都嘲笑我妻管嚴,怕老婆,我倒是覺得聽老婆話有助於家庭和諧,當然,老婆也不是什麼不講理的人。
  • 中年離婚的夫妻,到了晚年誰過得更悽涼?3位過來人說出了實話
    是啊,誰會陪你到最後,哪怕相親相愛的夫妻也不一定會伴你到人生的最後。所以我們要珍惜婚姻,「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生活中難免會有點吵鬧的,但是我都希望所有的夫妻都好好的。但是有些夫妻半路就分道揚鑣了,那中年離婚的夫妻,到晚年誰過得更「悽涼」?3位過來人說出了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