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裡,大家都知道周姐有一對不孝順的兒子兒媳。因為周姐逢人就說這件事,自己辛辛苦苦的把孫兒帶大,且拿出退休金補貼兒子兒媳的生活,到頭來,孫子大了,用不著她了。就被兒媳打發回來老家。
周姐今年才59歲,但老伴已經不在了,老伴病倒的那段時間,光醫藥費就把家底掏空了。自從兒子成家之後,周姐覺得自己花不了那麼多錢,把退休金拿出來補貼兒子一家的生活,想著自己沒必要存錢,自己有兒子,以後兒子會給自己養老。
可周姐的憧憬不長久,現在想起來她就後悔自己的做法。每次見到同齡人,都會說:「上了年紀,就不能把錢都給了孩子,要為自己存上養老的錢,指望兒子,不如指望兜裡的錢,錢才是老人生活的保障,更是養老的尊嚴。」
和周姐遭遇差不多的老李,但兩人的境地截然不同,今天我們看一看老李是怎麼做的,我們能不能得到一些啟示:
67歲的老李,有一個獨生兒子,在兒子成家的時候把老房子賣了,給他們買新房,本意是為這樣就可以和兒子生活,兒子會給他們養老。起初的時候,兒子兒媳對他們兩位老人都是很不錯的,老李感到自己享福的日子到了。
自從孫子去了幼兒園,我就感覺到了兒媳對我和老伴的疏遠,甚至不耐煩,一旁的兒子也不說話,總是默不作聲,也許他妻子的行為,也是他所想的。只是不好開口罷了。
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我就和老伴商量了一下,決定搬出去住,萬一哪天吵起來,關係僵了,就沒有家的存在了。
第二天,我們便把想法告訴兒子兒媳,沒有得到預期的挽留,反而他們爽快的同意我們的想法,我向他們等著一天等了好久了。
對於這般遭遇,要說心裡沒有悲傷,那就是自欺欺人。我和老人對了一眼,各有體會,覺得我們這樣做是對的,也沒有什麼埋怨,就搬去兒媳給找好的出租屋去了。
後來我想著一直租房也不合適,住得不舒坦,我就和老伴商量在兒子附近買一套房子,這樣就能和孫子接觸多了。老伴就問我,你有那麼多錢嗎?我就跟老伴說,差不多有吧,我這幾天估摸著附近的房價,買一套小面積的房子還是夠的。老伴很好奇,你哪來那麼多積蓄?我把我們那套160的老房子買了,當時並沒有把錢給完咱兒子,留了一部分出來。再說我們兩都有退休金,往後的生活也沒有啥可愁。
老伴沉默了一會,說道:「你可真行啊,還藏著這麼大的一個金庫」,那晚年我們的養老有望了。自從我從兒子家出來,租的房子總是提心弔膽的,一、怕房租漲了,負擔不起,二、人家不願意租,搬來搬去太折騰了。以前認為跟兒子住就可以養老,現在想想養老還真得靠自己。
得知我們要買房,兒子兒媳也是很開心的,為我們找了一套近他們家又近廣場醫院的房子,也幫著我們籌備好裝修。
自從搬進新家之後,兒子兒媳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緩和,反倒周末帶上孫子來看望我們,置辦好所缺的生活用品。
我 想這就是「遠香近臭」吧。可能我和老伴靠得太近影響了他們的生活,不過這樣也好,一家人比以前和睦了,雖然,有時想想感到悲涼,但如今現狀也是挺好的,如果我們繼續賴在兒子家,我想我們的關係會越來越僵,最終的結局就是不歡而散,這不是我想看到的。
為什麼把積蓄給了兒女,老人最終也沒有得到善待呢?其實,這是老人忽略人性的醜陋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人上了年紀,不知身體素質下降,而且掙錢的能力也會慢慢喪失,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人老了就會被社會淘汰,生活上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靠自己的養老金。如果再能幹的時候,沒能把錢存下來,那麼到了老年一旦出現意外的時候,想必日子也會跟著艱難。因為兒女大多是剛成家,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
再者人都是這樣的,兜裡沒有幾個錢,幹啥都會心慌,何況老人呢?如果晚年沒有點積蓄,過起來的生活都是小心翼翼的,有點小病小災的還要靠兒女的救濟,看著兒女臉色過日子,哪會心情舒暢?過得悽慘的日子,人也就沒有了尊嚴。
所以說,存錢是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晚年有了自己的積蓄,不但過得輕鬆,也會得到子女的尊重,這才是晚年生活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