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老人的忠告:「存錢」是生活的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2020-11-04 娛樂欣欣報

大院裡,大家都知道周姐有一對不孝順的兒子兒媳。因為周姐逢人就說這件事,自己辛辛苦苦的把孫兒帶大,且拿出退休金補貼兒子兒媳的生活,到頭來,孫子大了,用不著她了。就被兒媳打發回來老家。

周姐今年才59歲,但老伴已經不在了,老伴病倒的那段時間,光醫藥費就把家底掏空了。自從兒子成家之後,周姐覺得自己花不了那麼多錢,把退休金拿出來補貼兒子一家的生活,想著自己沒必要存錢,自己有兒子,以後兒子會給自己養老。

可周姐的憧憬不長久,現在想起來她就後悔自己的做法。每次見到同齡人,都會說:「上了年紀,就不能把錢都給了孩子,要為自己存上養老的錢,指望兒子,不如指望兜裡的錢,錢才是老人生活的保障,更是養老的尊嚴。」


和周姐遭遇差不多的老李,但兩人的境地截然不同,今天我們看一看老李是怎麼做的,我們能不能得到一些啟示:

傾訴人:67歲的老李

67歲的老李,有一個獨生兒子,在兒子成家的時候把老房子賣了,給他們買新房,本意是為這樣就可以和兒子生活,兒子會給他們養老。起初的時候,兒子兒媳對他們兩位老人都是很不錯的,老李感到自己享福的日子到了。

自從孫子去了幼兒園,我就感覺到了兒媳對我和老伴的疏遠,甚至不耐煩,一旁的兒子也不說話,總是默不作聲,也許他妻子的行為,也是他所想的。只是不好開口罷了。

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我就和老伴商量了一下,決定搬出去住,萬一哪天吵起來,關係僵了,就沒有家的存在了。

第二天,我們便把想法告訴兒子兒媳,沒有得到預期的挽留,反而他們爽快的同意我們的想法,我向他們等著一天等了好久了。

對於這般遭遇,要說心裡沒有悲傷,那就是自欺欺人。我和老人對了一眼,各有體會,覺得我們這樣做是對的,也沒有什麼埋怨,就搬去兒媳給找好的出租屋去了。

後來我想著一直租房也不合適,住得不舒坦,我就和老伴商量在兒子附近買一套房子,這樣就能和孫子接觸多了。老伴就問我,你有那麼多錢嗎?我就跟老伴說,差不多有吧,我這幾天估摸著附近的房價,買一套小面積的房子還是夠的。老伴很好奇,你哪來那麼多積蓄?我把我們那套160的老房子買了,當時並沒有把錢給完咱兒子,留了一部分出來。再說我們兩都有退休金,往後的生活也沒有啥可愁。

老伴沉默了一會,說道:「你可真行啊,還藏著這麼大的一個金庫」,那晚年我們的養老有望了。自從我從兒子家出來,租的房子總是提心弔膽的,一、怕房租漲了,負擔不起,二、人家不願意租,搬來搬去太折騰了。以前認為跟兒子住就可以養老,現在想想養老還真得靠自己。

得知我們要買房,兒子兒媳也是很開心的,為我們找了一套近他們家又近廣場醫院的房子,也幫著我們籌備好裝修。

自從搬進新家之後,兒子兒媳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緩和,反倒周末帶上孫子來看望我們,置辦好所缺的生活用品。

我 想這就是「遠香近臭」吧。可能我和老伴靠得太近影響了他們的生活,不過這樣也好,一家人比以前和睦了,雖然,有時想想感到悲涼,但如今現狀也是挺好的,如果我們繼續賴在兒子家,我想我們的關係會越來越僵,最終的結局就是不歡而散,這不是我想看到的。

為什麼把積蓄給了兒女,老人最終也沒有得到善待呢?其實,這是老人忽略人性的醜陋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本期話題為什麼說「存錢」是生活的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呢?

人上了年紀,不知身體素質下降,而且掙錢的能力也會慢慢喪失,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人老了就會被社會淘汰,生活上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靠自己的養老金。如果再能幹的時候,沒能把錢存下來,那麼到了老年一旦出現意外的時候,想必日子也會跟著艱難。因為兒女大多是剛成家,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

再者人都是這樣的,兜裡沒有幾個錢,幹啥都會心慌,何況老人呢?如果晚年沒有點積蓄,過起來的生活都是小心翼翼的,有點小病小災的還要靠兒女的救濟,看著兒女臉色過日子,哪會心情舒暢?過得悽慘的日子,人也就沒有了尊嚴。

所以說,存錢是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晚年有了自己的積蓄,不但過得輕鬆,也會得到子女的尊重,這才是晚年生活的底氣。

相關焦點

  • 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導語:很多老人總是覺得自己有兒女,就不用存錢了,有錢就拿出來花了。養老靠有依靠怕什麼。如果這樣想就錯了,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李大爺64歲64歲,說老也不是很老,但是也不年輕了,現在還能自理,兒女孝順,這樣的生活已經滿足了。
  • 一位65歲老人的忠告:「存錢」是生活的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夏姐今年60歲了,老伴過世10年了,當時兒子結婚,老伴生病,把家裡的積蓄都花完了。夏姐覺得自己有退休金就不必存錢了,儘量多貼補一下兒子,反正以後兒子會給自己養老。這才幾年就是這樣的情景,夏姐非常後悔自己當初的做法,每次見到我們都會告誡:千萬不要把錢都給了孩子,多大歲數都要學會「存錢」,因為自己兜裡有錢,心裡不慌。
  • 70歲老人忠告:50歲,是存錢養老最好的十年
    導語:一位70歲老人,用自身的經歷,切身的體會告訴你,50歲到60歲之間,存錢對於晚年生活有多麼重要。登上長城的那天,正好是我五十歲生日。站在長城八達嶺,我振臂歡呼:「生日快樂!」那時候,我和老伴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憧憬。畢竟我才剛滿50歲,還有掙錢的能力。我們準備打算在今後的日子好好存上一筆錢,為今後的養老作準備。
  • 老人住女兒家養老,卻引起婆媳矛盾,才明白「存錢」是養老的尊嚴
    如今也是如願過起幸福的生活,衣食無憂、女兒又孝順,老兩口的日子過得很是滋潤。但隨著老伴因病去世,幸福生活赫然而止,趙阿姨這才明白:「存錢」才是養老的最後尊嚴。01、家有獨女,傾盡一切培養女兒,成為村裡唯一一個女大學生趙阿姨年輕時,三十歲才生下女兒,又剛好趕上政策,她思考很久又和丈夫商量後,就決定只生個女兒就行。畢竟那時候的生活狀況很不好,根本就沒有能力再生第二個。
  • 八十歲老人的忠告:一定要拒絕孩子給予的沒有尊嚴的養老
    當然,如果這種生活能夠稱心如意的話,自然是最幸福圓滿的一種方式,可是很多老人在真正經歷這樣一種養老生活的過程當中又發現,情況並不理想。自己成為了家庭當中最弱勢、最無助的那個個體,得犧牲掉自己的體面與自尊心,用一種忍耐與討好的方式憋屈地過完自己的餘生!請聽一位八十歲老人的忠告:一定要拒絕孩子給予的沒有尊嚴的養老!
  • 一位63歲老人的忠告:「存錢」是生活的根源,更是養老的資本
    許多人不僅關注現狀,還希望以後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不必擔心錢的問題,衣食無憂。但是,有些父母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們要錢,這些父母仍然會把他們積蓄掏出來,認為父母賺的錢就是給孩子花的,將來孩子也會孝順他們給他們養老的。
  • 「錢」不僅是生活的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1.就是上了年紀後的老人經濟不獨立,看病就醫、生活費用都要依靠子女,久而久之,也就影響了子女的生活質量。自己親生的兒子或者女兒,可能不會有其他看法,但是他們生活中的另一半,看法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2.子女的態度由原本的贍養,變成了現如今的施捨。相信大家都懂,伸手想被人索要的滋味,並不好受。時間長了,這樣的行為,在付出的一方看來,也就等同於施捨。
  • 一位68歲老人的感悟:「存款」是生活的需要,更是養老的保障
    ,很多人不僅著眼於現狀,更是希望自己老了退休後能在生活上過得豐衣足食,不為錢而煩惱,更不會為了生病沒錢花而擔憂。我同事的姑媽現在就是這樣的生活,年輕時存了很多錢,可孩子喜歡到處玩不務正業,姑媽總是在孩子的央求下給錢,想著孩子再長大點或許會變好,可如今姑媽後悔了,因為她一點存款都沒有,還被孩子嫌棄。而住我隔壁的張姐,她的養老生活卻和我同事的姑媽不同,不僅孩子孝順,還很尊敬她,張姐今年68歲,當我向她討教她的養老感悟時,她說:「存款是生活的需要,更是養老的保障。」
  • 50歲了,我希望你能開始存錢,這也是存錢養老最好的10年
    對於想要養老的人來說,存錢就是最至關重要的。如果想要自己的晚年的生活更加幸福一點,那就要懂得存錢了。尤其是人在過了五十歲之後,就是存錢的最好的十年了,希望看完之後,大家就趕緊行動起來吧。人到了五十,就一定要開始存錢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錢,過一些苦日子就算了。但是等到老了還沒有錢,還沒有存款,那就很不幸了,那才是真正的苦日子呢。可能在年輕的時候,一直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一些,不斷的在努力的奮鬥。等到了中年,又不斷的為了孩子,為了老人掙錢。
  • 子女很孝順,自己還有必要存錢嗎?3位過了六十歲的老人這樣說
    有的老人有退休金,就算沒了工作每個月也有工資拿,可對於那些沒有退休工資的老人來說,想要晚年生活過得舒適,就需要提前存點養老的錢,其實存錢的目的就是怕自己老了沒人管,提前做好準備。但如果是子女都很孝順,老人每個月的開銷子女都會承擔,自己還有必要存錢嗎?聽聽這三個老人怎麼說。
  • 兒女孝順的老人,還有必要存錢嗎?3位68歲老人的答案很是一致
    尤其是人到晚年的時候,如果老人的手裡面沒有錢的話,那麼老人的日子註定是不會幸福到哪裡去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多的老人,就早早的在給自己存養老錢。很多時候,我們的老人給自己存養老錢,或許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好一點,但是更多的情況下
  • 67歲老人感慨:老伴離開後,我才意識到一個人的晚年生活多煎熬
    舅媽今年67歲,用舅媽的話說,她這一生和舅舅一起吵吵鬧鬧,每天見他會煩,他惹自己生氣的時候更是會忍不住想要把他「趕出家門」。可也如舅媽所言,就是這樣一個不那麼完美的男人,卻陪自己經歷了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尤其是後來孩子們大了,各自成家後,更是這個老頭子時刻陪在自己身邊,現在他走了,自己一個人過,沒有誰惹自己生氣了,而她也才意識到一個人的晚年生活是有多煎熬。
  • 兒女孝順的老人還有必要存錢嗎?2位65歲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美好的生活,為了完成美好生活,一輩子可以說付出了很多信息,無論是哪一代的人,都是如此,你做到很多不同的思想工作,生兒育女有女兒為自己養老。兒女孝順的老人,還有必要存錢嗎?2位65歲的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 一位67歲老人的忠告:對女婿不要「期望」太高
    一位67歲老人的忠告:對待女婿不要「期望」太高王阿姨67女婿終究是女婿,無論他對你多好,他始終是女婿,並不是你兒子。對待兒子可以期望高一點,但對待女士就沒那個必要。因為他不是你親生的。哪怕你們之間的關係再好,那關係也是可望而不可的。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把女婿當做兒子看待,這樣就不免也對女婿過高期待了。
  • 對比兩位老人的晚年生活,你就明白,早存錢和不存錢的區別
    但我想說的是,存錢和不存錢的晚年生活真的會不一樣,通過以下這兩位老人,我們就能夠看出早年存錢和不存錢的區別。>王大爺是我們的鄰居,前幾天因為他家庭矛盾的事情,弄得很多人都知道,其根本原因就是王大爺生病需要錢,但是兒女卻不肯出一分,到最後,王大爺將兒女告上了法庭。
  • 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有啥區別?這2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那麼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到底有啥區別呢?聽聽這2個75歲老人的心裡話。傾訴人:周女士我今年75歲了,城裡人,老伴已經去世10年了,老伴去世以後,我一直一個人生活,我有房子有退休金手裡還有存款,經濟上沒有任何壓力,也不擔心自己負擔不起自己的養老費用。
  • 新時代老年人的養老,不靠兒女靠自己,既體面又有尊嚴,讓人羨慕
    所以,養老方式開始多樣化,既滿足了老人自己的需求,又贏得了兒女的尊重。二,真實案例01講述者:曹麗梅,68歲。(為方便敘述,全文採用第一人稱)我叫曹麗梅,今年68歲,現在我跟老伴在家裡養老。我叫鄭琪琪,今年67歲,目前和兩個閨蜜住在一起,我們選擇的是抱團養老。其實,我們的年齡還不大,幾個姐妹在一起,除了爬爬山、逛逛街,也會偶爾來趟遠門旅行。
  • 一個老人忠告:要想老年過得幸福,請做好這3點
    導語:很多老人不知道怎麼才可以讓自己的老年過得幸福,是依賴兒女?還是靠老伴?還是其他?一個老人忠告:要想老年過得幸福,就要做好這3點。第一點、不要完全依賴兒女父母和兒女再親,他們再孝順也不要完全依賴兒女。一、他們有他們的世界,我們老了,不應該打擾到他們生活,先不說他們樂意不樂意這樣,我們能容得進年輕人的生活?
  • 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有啥不同?3個80歲老人說出實話
    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覺得現在的社會就應該是養兒防老,可這樣的養老生活是真的有底氣嗎?老了之後,自己有錢才是幸福的額,這樣才能享受生活。那麼有錢和沒錢的老人,在晚年的時候,他們有什麼不同呢?來看看3個老人的經歷吧。
  • 67歲老人自述:跟兒子養老3年,我才明白晚年依靠的不是兒子
    導語:養兒防老是多少老年人的思想,67歲老人痛哭,在兒子家養老3年,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不是兒子。自述:張大爺67歲老伴走得早,現在我一個人住在村裡面。很多老夥子都勸我去跟兒子養老吧,一個老人晚上要是出點事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