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個知心愛人呢?就這個問題,談以下個人的看法。
要想獲得一個知心愛人,首先確立正確的戀愛觀。美好的愛情與美滿的婚姻,與自己正確的戀愛觀是分不開的。要確立正確戀愛觀,就要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觀」。三觀不正,戀愛觀也就難以尋找到正確的位置。偏離軌道的愛情是「偽愛情」,是披著外衣的感情騙子,婚姻的列車難以達到終點,中途出軌是難免的。
有一朋友的兒子,從小管教失利,淘氣鬥毆家常便飯,中學就逃學混社會,整天吊兒郎當,吃喝拐騙舍事都幹,就沒有什麼三觀。該到成婚的年齡,領回來扛著肚子的一個漂亮女孩,生完孩子沒滿月女孩跑路了,原因是發現朋友的兒子是個騙子。
朋友這個兒子,對失去母愛的兒子是不管不問。沒到半年就又領回一女孩,同樣是卸完貨走人。朋友的兒子戀愛觀就不正,完全是以欺騙手段,將女孩騙入手中,其結果是背道而馳。
最好是在二十三歲以前不要戀愛。早戀的危害想必所有的年輕朋友都十分清楚,但在選擇戀愛的時間點是存在模糊。大部分年輕人認為,小學、中學階段不能戀愛,認為十八歲以後,也就是步入大學就可以戀愛了。因為十八歲以後,就步入成年人隊列,大學也考上了,各方面都成熟了,就可以戀愛了。
豈不知這正是幼稚做寵。十八歲到二十三歲這五年時間,男女思想極不穩定,正值左顧右盼的年齡段,思想忽左忽右,情緒忽高忽低,就連自己的生活費都來自於父母,你能說你成熟了嗎?能保證你今後生活無憂了嗎?這不是幼稚是什麼?
再說,考上大學不等於就捧上了金飯碗 ,不好好地學習,沒有真才實學,光靠一紙文憑走向社會,同樣要下課。在大學期間整天花前月下,你儂我儂,是要荒廢學業的。只有在大學扎紮實實學好本領,畢業後找到一個理想的職業,有了穩定的收入,才算是真正地有資格談戀愛了。
大學畢業了走向社會,有了工作崗位,應該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不要一門心思地搜尋異性的目光。只要把自己的優秀展示出來,或者表現得更優秀,不要你去搜尋,自然就會收到注視的目光。當然不能操之過急,要順其自然。
有人說「愛情可遇不可求」,這話不無道理。百裡挑一不一定挑選來的,就是真正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的。
適合自己的一定是在適合的時間,適合的地點,碰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人。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緣分」,屬於自己的跑不掉,不屬於自己的求不來,順其自然水到渠成是最好不過了。
青梅竹馬輸給偶遇的愛情故事,在人世間上演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強調「不能刻意,順其自然」為妙,強扭的瓜不甜嗎!
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在求工作和擇偶方面,都很難放下身價,以為自己就高人一等,俯視天下,要知道現在的大學生多如牛毛,任意到一個城市一抓一大把。
所以在擇偶方面不要非門當戶對不看,即使自己有真才實學,也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尊重別人才能迎得別人的尊重。
要拋棄虛榮心,以真實面貌展現在人前,打腫臉充胖子的日子也不好過。特別是戀愛中的男女,實事求是,貧窮不是缺點,欺騙才顯醜陋。貧窮可以改變,欺騙是萬劫不復。
某女大學生愛慕虛榮,為了買一款手機在同學中炫耀自己,竟然以自己的裸照為抵押,網貸了幾千元錢買來了手機,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也大自己套路了進去,最後本利翻了幾十萬,無力償還淪為性奴,東窗事發人設崩塌,自己陷入萬復不劫永遠太不氣頭。
一旦步入戀愛,就要精神和物質並進。不能只有鮮花,沒有麵包。光有精神鮮花,愛情這朵鮮花延伸到一定程度,就會像大自然界的鮮花一樣凋零枯萎。大學校園裡的愛情,步入社會就各奔東西,難以步入婚姻的殿堂。
為什麼經不起社會的考驗呢?就因為光有鮮花,時間久了凋零了。步入社會後,才感覺到靠鮮花生活不下去,還得有麵包。
光有物質麵包,也總會有吃膩的一天。這樣的例子也多的是,那些沒有擺正婚姻觀,為了滿足虛榮心,刻意追求物質女郎們,她們處心積慮地嫁了金錢,吃喝有餘,玩樂不愁,可是整天渾渾噩噩,精神空虛。
她們滿足自己物質需求,卻難以忍受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尋找刺激出軌小白臉,最終釀成禍端掃地出門。
要想尋找到知心愛人,首先要學會付出,懂得怎樣付出,要有奉獻精神,要有犧牲精神。
不要認為對方的付出就是應該,天經地義,自己一味追求享樂安逸,置別人於不顧。世間任何事情都是相互依賴,相互並存,要將心比心,要學會換位思考。
不能只講享受,不談付出;只體會被愛,不去關愛。再好的資源,也會被你消耗枯竭。
所以,要想尋到一個知心愛人,就要在上面的條款裡,做足功夫。
【原創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