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日子,先讀會詩吧。
我寂靜地愛著你,猶如你已經消失。 你在遠處將我傾聽,我的聲音卻無法找到你。似乎你的眼睛不再明亮,像是一個吻住了你嘴唇的吻。我的靈魂像是被萬事萬物填滿,你從萬事萬物中出現,將我的靈魂填滿。
你和我的靈魂如此接近,像是夢裡的蝴蝶,你就像是憂鬱這個字。
我寂靜的愛著你,猶如你已經消失。
你的聲音充滿了哀怨,猶如一隻蝴蝶發出鴿子似的哀鳴。你在遠處將我傾聽,我的聲音卻無法找到你。讓我的沉默和你的沉默重合。讓我用你的沉默和你交談,你的沉默猶如星星般明亮,又猶如指環般簡單。
你就像是擁有群星和寂靜的黑夜,你的沉默和星星的沉默一樣明亮而遙遠。我寂靜地愛著你,猶如你已經消失。
|聶魯達《我寂靜的愛著你,猶如你已經消失》
part.1
我一直覺得,兩性關係要想走的長遠,一定要互相欣賞和尊重。記得我在前期的作品《愛得自由一些》中就寫過「只有認可和接納的愛,才會找到出路」。
很多人搞不明白,到底怎樣的親密關係才是最好的兩性關係。對於一般的婚姻來說,存續的時間都是幾十年。那麼,經營一段良性的親密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可能大家過過就忘記了,當初為什麼會跟這個人結婚,又或者是什麼力量還讓你在這段關係中死撐。太多人抱怨自己的婚姻,已經是一灘死水。所以,就算這個年代物質越來越充裕,人們生活質量也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依舊會有一大群人陷在婚姻情感的糾結中難以幸福。無論你處於什麼階層,你的知識層面多高,你的經歷多麼豐富,是否有錢,都或多或少會受婚姻及情感的苦。
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每個人的內心也都帶著些許傷痛。這些傷痛可能來自於家庭背景,或是小時候的經歷,或是一些特殊事件。只是這些傷痛,在平常的狀態下會被隱藏。但一旦出現戳破這個傷害的點,內心的傷口就會重新潰爛成災無法癒合。所以,成長是一件不斷忍耐不斷接納不完美的一個過程。而如何讓自己在現實的無奈中,過得更具完整性,就需要敞開內心的柔軟,去接受來自於另外一個人的溫暖。
於是親密關係就出現了。人終極一生,都需要情感。需要愛與認可。所以,最好的親密關係應該是不斷愛,不斷認可。人的內心很奇怪。只有在得知自己在另外一個人的眼神中,是被欣賞被認可的,才會放下自己所有的戒備。只有被認可與被接納,內心才會變得柔軟。
但是很多人,為什麼在婚姻中很痛苦。就是因為她在與老公的相處中,從來沒有被肯定及認可過。也從來沒有被好好欣賞過,甚至在老公眼裡是個沒有價值的人。
part.2
當然,除了認可和欣賞,良好的親密關係還需要性尊重來加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特別是親密關係中,不僅是與這個人進行簡單的肉體交流,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情緒的交流。而情緒又是多樣變化的。只有在雙方,都能體會到愛意的時候,身體才會完整地張開並接納對方。這時候兩性的流動,才是對美的一個拓展和欣賞。
但在我們的大部分婚姻中,特別是看了很多中年人的無性婚姻案例。性尊重是一個極為遙遠的詞。很多也只是在交作業,更別提對對方身體的欣賞。有些甚至會通過貶低對方的身體,來獲取自己的高價值。
所以,這樣的一種親密關係,怎麼可能會形成良好的兩性關係。也就只能是一種維持和苟延殘喘罷了。真正良好的親密關係,是連沉默都會感覺是美好的,看見了彼此就感受得到彼此的愛意在擴展,那種眼神的對視,想靠近的欲望及寵溺,是內心柔軟的綻放地,也是每個人都喜歡的親密狀態。
然而在我們很多的婚姻家庭中,她們只是需要婚姻,需要穩定的社會關係,需要互相綁定,需要孩子。並沒有情緒及內心柔軟的流動。所以,婚姻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part.3
很多人在婚姻中,都很強硬。但真正良好的親密關係,其實是柔軟。特別是你在私密的空間裡,如果面對與你最親密的人,你都不能柔軟下來,對方會受傷,會難受。這樣的情緒也會嫁接到你自身的身上,你們在這樣僵硬的關係中,會慢慢沒有溫柔,內心也沒有溫暖的疏散地。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要成為的是一個柔軟的人,而不是剛硬的人。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柔軟的人?
首先,你得去愛。當你將愛作為一個動詞去行動時,你才能理解包容及認可對方。只要還愛著對方,我們就要在日常的歲月中,去尋找愛的憑證,製造愛的氛圍,隨時表達愛的情意。
其次,你得用心。用心也不是說要你多麼有儀式感。而是用心去觀察你們親密關係中的美好,自己得到好的感受時,也可以將好的情緒帶給對方。
最後,你得接納。就算很多時段,婚姻的瑣碎讓你痛不欲生,甚至想殺了對方的心都有。都要保持著10秒的鎮定時刻,回憶最初的美好,禁止說搓心窩子的話。學會忍耐和接納。就算是沉默,也要讓壞的情緒在沉默中消散掉。
兩性關係中,和諧有愛的親密關係很多情況下不在於你做出了多大的努力。所以,盡力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也不期望對方多麼強大的回應。
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會給人更大的自信。你被肯定,被認可,甚至被一個人好好的欣賞過,有時候會比你在事業中獲得的成績,更讓人迷戀。因為那種迷戀來自於,你在內心接納自己,你的身體及生命都被他人讚許。那是一種蟄伏在寂靜歲月中的,生命之光。
生而為人,我們需要欣賞,需要認可。也需要價值得到釋放。更需要情感和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