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的女兒跟你說,她要嫁到非洲去,你會同意嗎?
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會是:絕不可能。
而偏偏就有這麼一個北京女孩,她不僅在北京有房有車,還在清華上大學。但她依舊不顧所有的人反對,為了愛情,嫁給了非洲的窮小子。
她叫王麗紅,出生在北京,家庭條件優越,自小就是家裡人的掌上明珠,成績也是班裡名列前茅的,就連老師都說:只要她正常發揮,考上清華都不是事兒。
打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在親戚朋友眼裡,她也是一個文靜、乖巧的形象。
但是在學校裡的她可不一樣,在清華上學的時候,她性格開朗大方,參加了很多的活動,也結交了不少的朋友。也正因如此,才認識了自己後來的丈夫,蘇瑪。
蘇瑪,是一位黑人留學生,來自非洲東部的烏幹達,當時也在清華大學讀書。
兩人因為一次學校的活動而結識,後來,在漫長的校園時光裡,隨著慢慢的相處,王麗紅便越來越覺得,蘇瑪就是自己靈魂契合的另一半。在校園裡,兩人經常並肩走在一起,但因為膚色的差異,他們很容易就成為人群中的焦點。
後來,他們戀愛了。但是當王麗紅的父母得知後,不僅僅是震驚,更是憤怒:「我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眉清目秀,還是清華的才女,有著錦繡前程,怎麼能跟一個非洲來的窮黑小子在一起?!」
為了拆散兩人,王麗紅的父母還把女兒送到了日本去留學,不讓兩人見面。但是蘇瑪卻直接從北京追到了日本。
在王麗紅感動之餘,也更加堅定了要跟蘇瑪在一起的決心。清華畢業後,王麗紅就跟著蘇瑪回到了他的家鄉,非洲烏幹達。
到了非洲之後,當地的狀況比她想像的還要落後。無論是基本的語言溝通,還是生活習慣,都是她從未接觸過的。
在非洲,還實行一夫多妻制度。而王麗紅來到非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認識她的十幾個婆婆,還有四五十個兄弟姐妹......不過幸好,蘇瑪並沒有辜負她,一心一意對她好,也沒有多娶。
而王麗紅,也並沒有就此成為一個「安分守己」的婦人。
在非洲生活的時間裡,她不僅適應了當地炎熱的氣候和落後的環境,還自學了當地的語言。
當地的孩子,對她非常喜愛和尊敬,也十分聽她的話。於是王麗紅看著一群天真的孩子們,便萌生了教他們學習漢語的想法。
後來24年的時間,王麗紅不僅為蘇瑪生了3個孩子,也把自己創辦了一個漢語學校,並把漢語學校越辦越大,同時也聘請了很多國內外的老師來教學。這件事,甚至引起了英國廣播公司網站BBC的關注,中央電視臺也對她進行了採訪。
雖然在世人看來,嫁給非洲窮小子,是一場「豪賭」,是一個傳奇。但其實,在我看來,王麗紅能夠堅定的選擇蘇瑪,本就是一個非常獨立、有主見的女人,就算到了非洲,她也不會埋沒自己的才幹和能力。這樣一個女性,就算是放在沙漠裡,也能找到一汪清泉。
在她身上,我看見的除了愛情故事,更多的是她在非洲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還能夠自學當地語言,抓住機遇創辦學校。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向她學習的地方。
1. 不困於現狀,勇於改變
其實不單單是在非洲的生活,在清華校園裡念書的時候,就可以看出王麗紅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
在大學生活裡,她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結交好友,給自己開拓更大更廣的知識和視野。即便是中國最高學府之一,她也從未停下過折騰自己的步伐。到了非洲,更是自學當地語言,創辦學校。
而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我們大可以利用閒暇時間來充實自己,看一本書,做一個筆記,或者是學習一個新的東西。
2. 抓住機遇很難,堅持一件事卻很簡單
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想要抓住一個機遇,並沒有那麼簡單,畢竟機遇也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但是要堅持一件事情卻很簡單。
像王麗紅,她堅持在當地教學漢語,堅持了二十多年,你以為在非洲開辦學校是件很簡單的事嗎?並不,甚至比非洲發達更多的中國,想要創辦並堅持辦學一個學校,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而我們能做的,是堅持你當下所在做的,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堅持看書,能夠獲得一份知書達理的氣質和淵博的知識;堅持繪畫,能夠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和靈感。
只要很小的一件事,只要堅持做下去,相信我,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