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人世間,親情是最穩定而持久的感情,自古以來,大家對母愛和父愛加以歌頌,每一個弱小而脆弱的生命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成人。也有一部分人從出生就被父母拋棄,但幸運的是,能夠遇到同樣呵護自己的養父母,長大成人,成為養父母的驕傲。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晶晶的小女孩,被親生父母拋棄後,養父母多年養育,把她培養成為了一個女博士,親生父母聽說之後,親自登門認女兒,晶晶毅然決然拒絕了與親生父母相認,而是全心全意照顧生病的養父。
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冬月,祁春蘭在醫院看病的時候,突然聽到不遠處有嬰兒的哭聲,她順著哭聲找到了裹著大衣,躺在地上的女嬰,天氣寒冷,祁春蘭來不及多想,抱起孩子就回到家中。丈夫肖崇陽下班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懷中的女嬰,原來是被父母拋棄,丟棄在醫院。夫妻兩人決定收養這個女嬰,喚她晶晶。祁春蘭因為有先天殘疾,無法工作賺錢,只得在家休養,丈夫肖崇陽在棉紡廠工作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收養了晶晶之後,雖然給家庭雪上加霜,但也溫暖。
夫妻二人很慶幸家中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冷冷清清的家庭變得溫暖,平添了許多歡聲笑語。晶晶也很是活潑可愛,養父母貼心照顧女兒,晶晶逐漸長大成人。在農村,夫妻兩撿了一個來路不明的孩子,總會有一些閒言碎語。同村的小夥伴會嘲笑晶晶是撿來的,說她是一個野孩子,晶晶很難過,哭著跑回家問祁春蘭自己是不是她親生的,祁春蘭心疼的告訴晶晶,她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不要聽別人的胡亂猜測。夫妻倆並告訴晶晶,他們很愛晶晶,晶晶聽了之後,猶如吃了定心丸,內心倍感溫暖。
後來,祁春蘭病情加重,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於是把晶晶叫到床榻前,親口告訴晶晶的身世,晶晶對此很是驚愕,但更多的是感動,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養父養母,對自己百般疼愛,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晶晶認為祁春蘭夫妻二人永遠是她的親生父母,祁春蘭希望晶晶能夠好好學習,走出農村,成為棟梁之材。肖崇陽作為父親,雖然已經下崗,但是開始扛著煤氣罐送煤氣,憑藉微薄的收入養育著晶晶,供她上大學。
肖崇陽在家中捨不得吃穿,一直都把最好的留給晶晶,晶晶為了減輕父親的擔子,總是會去做兼職,每年也會有獎學金。父女二人的互相體諒讓人感動,儘管晶晶總是打工,但是課業仍舊十分優秀,畢業的時候,順利考上了研究生,後來又保送博士,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女博士,肖崇陽倍感驕傲,辛苦養育的女兒竟然如此優秀,心裡也倍感驕傲。就在這時,晶晶的親生父母找到了她,因為計劃生育的政策,晶晶的親生父母當時已經有了三個女兒,生下晶晶後發現還是女兒,就把她丟棄在了醫院,親生父母想要認回晶晶。
晶晶的親生父母生活質量很高,因為家中拆遷,獲得了房產,他們希望晶晶能夠搬回家中居住。晶晶拒絕了親生父母的要求,在她心中,只有肖崇陽和祁春蘭是自己的父母,把自己撫養成人,一直都在默默付出。肖崇陽已經變得佝僂,身體狀態也大不如前,加上意外摔倒,晶晶每日每夜在醫院照顧自己的養父。後來,晶晶收到去加拿大留學的通知書的時候,卻得知養父患有胃癌,她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選擇守在養父身旁,為他養老送終。
晶晶選擇了醫療條件比較好的上海,在上海找到工作後,把肖崇陽接到了上海,父女兩人一同生活在一起,晶晶為他治病的同時,照顧他的衣食起居,報答養父這麼多年來的養育之恩。晶晶認為,親生父母只是給了自己生命,而讓自己重生,變得如此優秀的是自己的養父母。晶晶放棄親生父母優渥的生活條件,陪伴養父,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做法後悔,養父養育自己24年,比親生父母還要親。養父女之間真摯的親情讓我們感動不已,遠遠勝過親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