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公共事件的韓國文學:我來了,我看見,我銘記

2021-01-15 澎湃新聞

2019年,藉由引進《82年生的金智英》,我才真正開始接觸韓國文學,此前,和很多人一樣,我對韓國影視如數家珍,對韓國文學的印象卻還停留在「韓國還有文學?」而真正進入這個領域,才明白自己的無知和傲慢。

其實從2007年,中韓建交十五周年起,人民文學出版社就已經引進了一批優秀的韓國文學作品,大多由翻譯家薛舟、徐麗紅伉儷翻譯。其中包括被稱為「90年代韓國文學神話」、代表作《尋找母親》在韓國創出200萬冊銷售奇蹟的申京淑;被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讚譽「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女作家」的八〇後天才作家金愛爛;拿遍韓國各大文學獎,又因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以其博學、儒雅形象圈粉無數的金英夏;以及李文烈、具景美等在韓國非常著名、受歡迎的當代作家。

申京淑《尋找母親》

引進《82年生的金智英》是我在讀完全書後兩小時內就做出的決定。這本2016年在韓國引起軒然大波的女性小說,以近似社會學報告的寫實風格,描寫了一位八〇後普通女性,從童年到成為母親的人生中,在日常生活中所經受的潛移默化的性別歧視。這本書經由正義黨黨鞭魯會燦公開送給文在寅總統,逐步擴大影響力,一些女明星在推薦本書後,甚至遭到網絡暴力,在爭議中成為銷售150萬冊的暢銷書,並最終拍攝為電影,由孔劉、鄭裕美主演,在韓國上映後獲得極高的口碑。

趙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

在製作和推廣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與韓國文學翻譯院、駐華韓國文化院建立起合作關係,見識到韓國政府對文化輸出的重視,以及他們的文化輸出機構務實、細緻的工作風格。文化院,在我們決定邀請作者來華後,提供專業場地給我們做線下活動、媒體專訪,並包攬了招募觀眾、設計宣傳物料的工作。院長本人中文很好,風趣、謙和,在活動前專門宴請作者和出版方。活動結束幾個月後,還特地邀請我們去參加送年會,維繫感情。韓國文學翻譯院,在我們邀請作者來華時提供翻譯、交通、住宿資助,流程簡潔,批覆很快。這兩家機構給我和營銷同事留下極好的印象,他們做事非常積極主動,不打官腔,不許空頭支票,溝通效率高,每一件小事都落在實處。

翻譯院與我們對接的負責人是一位中文很好的韓國人柳小姐,在活動結束一個月後,她來信介紹翻譯院引介韓國文學的長期項目。翻譯院會招募譯者,由他們自主選擇自己心儀的韓國文學書籍,撰寫中文的審讀報告。這些報告每個季度會匯總一次,請專業的評審員評審。第一批評審員是中國的出版社編輯,評估角度是試譯稿的翻譯質量、圖書內容本身的文本價值,以及中國出版方、中國市場的接受程度。第一批評審通過的試譯稿(得分在合格線上),會由第二批評審員評估翻譯準確性、涉及韓國文化相關細節的準確性。這批審讀者多為韓國的大學老師。兩次評審都通過的譯者,翻譯院會提供資助,請他們翻譯全書,同時向中國的出版方推薦。在翻譯院的網站上可看到很多韓國文學新書的資訊,包括圖書的基本信息、內容介紹、作者介紹等,推薦的作家很多是文壇新人。

我曾有幸參與一些評審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許多初次聽說的優秀作家。這批作品作者大多是七〇後和八〇後的年輕作家,寫作風格各異,但讓我印象極深的是,他們的作品中幾乎不見作者本人現身,對「他人」的關注遠大於「我」。他們似乎不約而同地關注歷史、社會、邊緣群體,尤其是對社會變革關鍵事件的記錄。他們記錄的方式、角度各不相同,形式多元,但都很有分量,很有創造力,而且沒有失掉文學性。

有人在世態小說中融入超現實的細節。一位叫金勁旭的作家,寫了一個短篇小說《少年不老》:三位具有超能力、生活落魄的底層老人,十幾年前曾是同事,屬於同一個組織。其中一位的能力是可以看到發生在不同時空的事件的場景。有一天,他夢見自己曾經的上司赤身裸體站在吊索之後,感覺在向他求助,於是決定聯絡兩位前同事,一起去救上司。三位老人踏上尋找上司的公路旅行,而由於衰老,他們的能力也隨之衰退,力不從心。他們運用各自殘存的能力,勉勉強強最終趕到上司生活過的地方時,發現那只是一個廢棄的貨櫃,上司已經不見蹤影,只有一條瘸腿的黃狗。全文中沒有直接揭示三人的身份,只通過他們的對話、行為等細節做出暗示——原來這三人曾是參與「光州事件」軍警,上司則是他們心狠手辣的長官。他們始終相信,上司和國家會記住他們的忠誠。但當他們終於找到上司時,發現他正蜷縮在高高的煙囪上,而煙囪上掛著抗議的橫幅——「我們還能繼續工作,單方面解僱等於殺人」。曾經擁有絕對權力者,在十幾年後,成為貧窮、衰弱的底層人民,變成了自己曾經逮捕的「國家的敵人」,體驗了他們的處境,甚至最高領導自己成為了爬上高臺的示威者。整個故事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非常高級的黑色幽默。

金勁旭《少年不老》

有人選擇的角度是黑暗時代普通人的善意引發的蝴蝶效應。一位叫趙海珍的作家,寫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光之護衛》,每個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不同,主人公身份差異也極大。但主題都有相似之處——普通人微小的善,如何對其他人的命運產生巨大的影響。其中有個故事《東柏林》,主人公是德國人。她的祖母去世了,年輕時曾有個很要好的韓國留學生朋友。主人公因此和一位在作家交流活動上認識的韓國詩人寫信,拜託他找到那位朋友。在一來一往的書信中,還原了20世紀60年代韓國政府秘密綁架韓國留學生的歷史。

趙海珍《光之護衛》

有人選擇類型小說。一位主職是電臺節目主編的叫LEE jaeik 的作家,以一樁真實的駐韓美國士兵虐殺妓女的案件為題材,寫了一部情節戲劇性很強的浪漫驚險小說。其中涉及美韓關係、基地村(駐韓美軍紅燈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Lee JaeIk 艾琳

考慮到這些作品並非翻譯院特意挑選,而是由譯者根據自己的興趣主動申報,可見韓國當代的年輕作家群體對社會的關注程度。

也有老一輩作家的作品。一位出生於1937年,名叫權正生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一本名為《夢實姐姐》的兒童文學作品。根據資料,這本書1984年初版後,每隔幾年就會再版,直到今天,總印次超過150次,是名副其實的經典。但這本兒童文學卻是頗沉重的歷史題材,主角夢實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十歲小女孩,在韓國解放後,她跟隨逃難到日本的父母回到韓國,在戰後滿目瘡痍、物資極其匱乏的環境下,以頑強的意志自救及救人,努力生活。一位小學教師評價道:「對於那些沒有時間去感受歷史,只忙於背誦的孩子們來說,該作品最能讓他們如饑似渴地去了解。」從這部作品中,我依稀看到一種不同代際作家之間的傳承譜系。

權正生《夢實姐姐》

那幾天我正好也在讀金愛爛的小說,她的作品讓我發自內心地驚嘆。她是一九八〇年生,但筆力之老道,對社會眾生相的描摹之精確、冷靜,從中體現的閱歷之豐富,心智之成熟,完全不像年輕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也隱藏著歷史片段的閃回,《水中的歌利亞》中女主人公的父親也曾爬上高塔抗議,和《少年不老》結尾的意象如出一轍。雖然不熟悉韓國現代史,我猜想這一定是某個社會事件中一個象徵性的符號。

金愛爛《你的夏天還好嗎》

2014年,曾以《素食主義者》斬獲國際曼布克獎的著名中生代作家韓江,創作了以「光州事件」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少年來了》。她寫道:「有些記憶是時間治癒不了的傷痛,不會因事隔多年而變得模糊或者遺忘,弔詭的是,時間越久反而只會剩下那些痛苦記憶,對其他回憶則逐漸麻木。」

韓江《少年來了》

也是同一年,發生了世越號沉船事件,給全社會造成深重創傷之餘,也激起了民間對政府的憤怒問責。韓國影視界迅速反應,推出了一系列該事件的紀錄片、劇情片,從各個角度剖析這一事件。但中國讀者不了解的是,其實在韓國文學界也產生了反思的作品。一位叫金琸桓的作家,受此事件觸動,在遍訪受害者之後,寫下了兩本小說《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 《那些美好的人啊:永誌不忘,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這兩部作品被評論家認為是「世越號文學」的開端。金琸桓說:「我一直堅信文學應該站在窮苦、弱勢和受傷害的人這邊。不僅文學,社會共同體也是如此,屬於共同體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這樣。」

他一直關注社會公共安全事件的受害者。2018年,在經過紮實的資料搜集和採訪後,他寫下了以韓國MERS患者經歷為主題的紀實文學作品《我要活下去》。他在後記中提到,創作這部作品的起心動念,是注意到媒體對受害者的報導遠遠不夠充分,很多時候他們淪為新聞中的一個數字,而非一個完整的「人」。「在說出不會遺忘、會永遠記住之前,我們需要知道應該記住什麼,必須找回『人』,而非『數字』」。這部作品以三位MERS患者的個人經歷為主線,還原出他們平凡人生被打斷的過程。他們不只有「患者」這個身份,也是熱愛書籍的倉庫管理員,患淋巴癌卻總是笑對人生的年輕牙醫,懷揣理想主義的實習記者,卻因為政府失能、疾控機構反應滯後和名為「無知」和「恐懼」的病毒,成為被社會排斥、忽視的邊緣人。災難之中,沒有勝者也沒有敗者,唯有受害者和倖存者,作者帶領倖存者,去凝視受害者的命運,看到生命的尊嚴,也看到「如果我們只安於這種卑怯的幸運,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孤單地面對不幸。」

金琸桓《我要活下去》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

西江大學文學系教授禹燦濟曾評價:「韓國文學就是痛苦的文學啊。」這種對痛苦的正視,這種如此普遍、大規模、自發性的記錄,令人嘆為觀止。

所以不只是韓國的影視界有這樣的傳統,韓國的文學界亦然。韓國文學直接改變現實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大家熟知的《熔爐》促成「熔爐法」,還有《82年生的金智英》使得首爾市宣傳性別平等相關公共政策時採用「XX年生的XXX」的格式,甚至有少數黨領導人建議將性別平等法案直接命名為「金智英法」。

《熔爐》

英國作家珍妮特·溫特森說:「這就是文學所給與的——一種語言,強大到足以說出生活如何艱難。這不是藏身之處。這是安身之所。」我所見的這些韓國當代文學,就如同一座座佇立的紀念碑,供本國的民眾弔唁、紀念、反思之外,也讓我這個千裡之外,此前對韓國歷史完全不了解的外國人,聽到了他們海浪般的吶喊。

我來了,我看見,我銘記。也給今天的我們。

(參考網址:韓國文學翻譯院官網https://library.ltikorea.or.kr/)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趙國祥: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心理援助體系 建設健康...
    來源:中國網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趙國祥中國網5月24日訊(記者蘇向東)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趙國祥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心理援助體系,是提升突發事件治理能力、建設平安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重要措施
  • 全國人大代表趙國祥:應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心理援助體系
    「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心理援助體系,是提升突發事件治理能力、建設平安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重要措施。然而,當前突發公共事件心理援助體系的法律法規保障不夠健全,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專業人才力量較為薄弱,工作內涵質量需要提高,相關部門應儘快採取措施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心理援助體系」,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國祥在接受採訪如是表示。他指出,近年來,突發公共事件頻發。突發公共事件由於不確定性強、影響面廣、破壞性大、緊迫性高,極易引發民眾心理行為波動、造成心理精神傷害。
  • 對中國文學的熟悉與陌生
    但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更多的外國讀者不容易選擇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除了有關中國專業的學生以外,一般的韓國學生讀中國文學作品時,他們的反應都很相似:「很難」「不容易理解」「很陌生」等。其實中國專業的學生們也有這種情況,因為不知道中國現當代社會的特殊情況,就不容易了解作品。其實我覺得,文學作品裡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不能分開的。
  • 我在上海成人展上,看見了以房思琪為名的情趣卡牌
    很感謝你們選了我的投稿發布在微博上。事件的後續我也有關注,我也翻閱了很多家媒體的報導。現在我想從一個投稿人的角度,再和你們分享下我的看法。我是一個非常關注女性議題、關注女性性愉悅話題的粉絲。16年的時候,我就在廣州參加過廣州性文化節,去年也在墨爾本參加了一場成人展。
  • 迷之自信的韓國——「萬物起源在韓國」「是我的」「都是我的」
    雖然泡菜我國古來有之,但對於這樣一條標準,自認「泡菜宗主國」的韓國是不服的,在記者會上向華春瑩提問如何看待「泡菜之爭」?華春瑩則回應,我不太清楚,我認為中韓之間更多的是合作和共享。 但韓國卻不這麼認為。 中國拯救了韓國的「泡菜危機」
  • 日本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菅義偉:我不接受
    最近,韓國因為慰安婦的問題忽然就和日本硬剛起來了,韓法院正式宣判:要求日方向受到傷害的韓國慰安婦每人賠償1億韓元。這一消息一經報導就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許多韓國民眾紛紛叫好,並表示日本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反之,日本國內則是一片罵聲。就連日本首相菅義偉都表示:我不接受這個判決結果。
  • 銘記安全,珍愛生命
    為進一步提高全校師生的安全意識,增強師生們應對危險事件的防範能力,創建和諧平安的校園,2021年1月11日上午9點30分,我校初中部舉行了
  • 認識韓國,從這些書開始
    原創 阿布 理想國imaginist最近韓國N號房事件引發熱議,且不評論這事件,不少讀者朋友由此想進一步了解韓國。盤點這些年中國引進的韓國作品,口碑好書零星,太少。
  • 看見小姑子發來又急忙撤回的消息,我回家給了老公一個巴掌
    這條若琳正在開會,突然看見小姑子發來一條消息,大意是哥你不能再賭博了,我的幾萬私房錢都給你了,實在沒有了,信息還沒有看完,小姑子就把信息撤回去了,若琳內心驚奇不已。怪不得老公最近每天都下班很晚回家,問起來都說是加班,有時候還會特別的不耐煩,若琳以為是工作壓力太大,就沒有再做追究。
  • 懷遠文學:劉剛《我就喜歡裝逼的糟老頭子》
    我告訴她:我是個騙子,你忘了我吧!她說:我知道你騙我的。我說:我很風流騙過很多女孩子。她說:作家不風流,怎麼寫出那麼多風流事來。我說:我是最壞,最風流的作家。她說:你比拜倫風流嗎?你比柳永風流嗎?你比郭沫若風流嗎?哈哈,古今中外的風流作家,她都拿出來比較了。
  • 【侃點什麼】用我、牛、吃、草來造句
    先是在發布不久後,韓國發生了Note 7首起爆炸事件。 剛開始三星還以為只是用戶操作不當導致,隨後召回檢查,發現,完蛋,粗大事了! 侃侃只能表示,太年輕!天真! naive! too naive! 面對這種情況,侃侃只想默默的慰問三星老同志,自己打自己臉痛嗎?
  • 韓國高分電影賞析,未完待續
    第二次揪心是在媽媽釋懷,放下恐懼和愧疚去面對了心魔,那句餓了吧,加上小演員的表情,讓我瞬間飆淚,第三次是媽媽看到下雨,不由自主的打傘去了公車站,那一瞬間女兒下來對她微笑,眼淚又下來了,好電影,好片子!2.《追擊者》由羅宏鎮導演執導、編劇,演員金允石、河正宇主演。影片於2008年2月14日上映。
  • 最新韓國電影 電影天堂電影資源韓國***電影
    最新韓國電影  電影天堂電影資源韓國***電影
  • 我逆著光,卻看見……
    文|蔣坤元  圖 孫燕姿《逆光》孫燕姿《逆光》歌詞:……我逆著光,卻看見,那是淚光,那力量,我不想再去抵擋,
  • 為什麼負面消極的事件會銘記在心?
    另一項類似的實驗是在2007年進行的,研究主題是另一個民眾情緒化事件——柏林圍牆倒塌。依據測試者對該政治事件的感受,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認為該事件是積極的,另一組則認為該事件是消極的。結果表明,高度消極的一組測試者比另一組積極測試者對該事件的記憶更加準確清晰。
  • 韓國電影新趨勢,反映及改變現實社會的力量
    《熔爐》以韓國光州市一所聾啞學校為背景,以真實發生過的性暴力事件為主要內容,也披露了整個事件的醜陋一面。電影赤裸裸地披露了對殘疾人士的性暴力、人權侵犯問題、受賄、警界的不公、前官員受禮遇(前任審判官或檢察官退休後,開律師事務所的話,法院或檢察院在判決案件時,總是給前任相關官員授予特惠)等法律界不公現象,以及韓國基督教徒的盲目等不合理面貌。
  • 韓國同性戀的苦楚
    But in (South) Korea, no-one even knows my marriage and I couldn’t even tell my family."「我不認識的人也在祝福我們的婚姻,但是在韓國,任何人都不知道我結婚了,我連家人都不能告訴。」
  • 銘記於心的愛
    母親因病離世,做為女兒的我卻因為自己孩子的事情,沒來得及見母親的最後一面,待我進了家門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母親安詳的面容及桌子上擺放著的香蕉及梨和柿子,我悲傷,心更痛!我知道這些都是母親生前喜歡吃的水果!可,這一幕也成為我今後永遠都無法釋懷的傷痛!
  • 韓國電影接著四大推薦,未完待續
    可憐可悲轉換成可恨可憎,恰好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應了佛家的因果循環,這部片內涵可以細細品味,當然剪輯風格和背景音樂很有特色,結尾很自然也很重口味,導演很牛掰《看見惡魔還能不能挖掘出電影要表露的的東西,導演用這種狩獵的方式全面鋪開劇情,深刻的體現變態的心理變化,狀態,通過事件不斷的將事情推向高潮,導致劇情推動的一個點就是在醫院被聽到了在肚子了塞了竊聽器,雖然我看著的時候非常氣憤,這個男主的同事真是傻,但是故事如果僅限於這兩人之間的對決的話,內容上感覺又比較單調,所以男主的同事在此處起到了第二個關鍵作用,不小心洩漏竊聽器,從而推動了後面劇情的發展。
  • 蔣勳:生活這麼難,所以你才需要讀文學
    所以我特別不習慣在文學裡加入比較世俗或是現實的東西,恰恰相反,是文學把你從現實裡帶出來。 卡爾維諾說,創造了一個童話的作家是偉大的,他使幾百年來活在寒冷之地的人忽然覺得生活不那麼單調。 文學本來就不是真實的,那個掃煙囪的老太太從來沒有飛起來過。可是所有的孩子,甚至大人,在某段時間內都相信過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