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三刀(公眾號同名)
年輕人總喜歡把「喜歡」誇張成愛。
比如在校園裡擺上九百九十九朵心形的蠟燭,再加上視死如歸地一跪,儀式感滿格,連宿管大媽都感動;或者胳膊上紋上對方的名字,就算是銘心刻骨了;又或者故意在大雨滂沱的天氣淋溼自己去給女神送傘,就算是相濡以沫了。
年輕的愛情,無法自持,感性實力碾壓理性。中年的愛情,伸縮自如,但也可能像老房子著火,一發不可收拾。
好比張震嶽問:是不是我的十八歲,註定要為愛情流淚?
其實就算是你十八歲沒有為愛情流淚,二十八、三十八、四十八哪怕是到了九十八,也會把十八歲那年沒有流過的淚都補上的。
話說中年人的愛情裡沒有輸贏。當「輸贏」這個念頭冒將出來的時候,其實愛已成往事,有的只是不甘心。
愛情失敗讓人迅速成長,精神自動位列仙班。
秋天的樹才能叫「木」,中年的愛才能叫「懂」。其實,堅硬如鐵的中年,時常承受,時常忍耐,時常卑微,偶爾張揚,唯獨,自我缺失,真愛難覓。
人到中年,有工作,有家庭,高堂父母,兒女垂髫,浪跡天涯做不到了無牽掛,君臨天下做不到四海為家。放又放不下,走也走不開。
人到中年,整體進入「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狀態,老想著如果有錢了就建一座烏託邦。
邦裡全是我這樣的人,大家都安安靜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遇見了就點個頭相視一笑,高興了就喝兩杯,不高興了就一個人發呆,能夠這樣一輩子,真好。地方倒是好找,就是少幾個志同道合的人。
人到中年,正是尷尷尬尬的年紀,喜悅不多,煩惱不少。一肚子隱忍和委屈,說不敢說躲沒處躲,愛不敢愛。
有道是江湖越老膽子越小,人到中年通常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事業嘛,要麼有成,要麼一眼到老就這樣了。愛情嘛,多半不成功,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倦怠,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
素年錦時,我們都會在年華裡老去,韶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不老的,是那年年柳色,燕子雙飛。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說: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要知道,害怕一直擔心的某件事終會發生,害怕一直期待的某件事終會落空。人到中年,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不被傷心的硬道理。
人到中年,就像一名孤獨的救火隊員、寂寞的裱糊匠。身體累,心更累。正所謂男到中年不如狗。
人到中年,家庭就像一座老房子,整天修修補補,裱裱糊糊,保證房子不塌不漏雨就已經超負荷了,還要什麼精裝修。至於愛情,那是奢侈品了。
正所謂人到中年,許你相思放下。一旦放下,便生輕鬆。其實,大愛無疆,表達形式不能囿於肉體。
愛不僅僅是遠遠的注視,是觸手可及卻又縮回的嘆息,也可以是對同性的讚許,還可以是小狗柔軟的低眉,更可以是大千世界一切美好的靈魂,絕對可以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戒小愛,奔大愛,人到中年,人生的方向也可以前所未有的清晰。
人到中年,決勝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