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府是人的一種功力,內斂而不過露的能力。
有句話說的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情緒管理。
很多朋友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其實未必盡然,真正能決定你命運的是兩條線,一條是你的能力,一條是你的忍耐力,如果你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 ,那麼你的生存空間就會比別人大。
導讀:怎樣才能變得精明有城府?
年輕的時候,我認為在單位做什麼事都靠實力,對特別精明和有城府的人多少還是有些看不起的。
現在認為,在職場上,除了有實力,還要辦事精明,有城府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小李不知不覺在公司上班三年了,進步非常快,業務能力在公司裡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但最近的公司升職卻沒有他,理由是業務能力不強。
這更讓小李不能接受,冷靜了幾天,小李認為,這次晉升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他太不精明,也太沒有城府了,
一是自己總是覺得著自己的技術出色,業務方案誰都給看;
二是沒想到同事們會在他的方案上進行優化,搶了自己的業務。
所以,自己還要在精明和城府方面下些功夫。
職場從來都是強者文化,只有強者才能得到最好的獎勵,得到最好的生存環境,賺最多的錢。
公司的職員之間的關係就比較複雜,既是一個團隊,需要互相團結,又因為利益分配,需要互相競爭,所以,精明,城府對一個職場人士來說很重要。
1.外部生存環境需要。
職場中,首先面對的是公司的生存,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站在這個角度上,職員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
所以,員工一般都是比較努力的,但公司之間是競爭關係,靠博弈成功來給自己取得利益,當然需要精明的計算能力和很深的城府才有更大的勝算,公司的生存條件好了,自己在公司也就更安全。
2.內部生存環境需要。
自身生存的競爭不僅是外部的競爭,對內的競爭也是激烈的。
同事之間為了公司的資源和自己的利益都很努力,自己如果不能機智,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還沒有城府,就成了同事面前的肉,會被任人宰割,慢慢也會讓自己的生存成為問題,如我們聊宮鬥電視劇時所說,活不了三集。
所以,想在職場生存,一定要精明,還要有城府。
3.自己的成長需要。
在職場裡,自己成長,除了能賺到更多的錢,還能得到權力,權力的好處太多了,這裡就展開講了。而能得到權力的,除了業務能力強,還要其它方面的綜合能力也要強。
想得到權力,自己就要儘快地成長,如果既不精明,又沒有城府,就會變成四面楚歌,到處都是敵人,做起工作來,阻力就會特別地大,對自己的成長就非常地不利,權力就更無從談起了,所以,既精明,又有城府是非常重要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還是實踐,實踐又需要理論的指導.
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應該一邊大量地閱讀,學習理論和 知識,一邊積極地跟著領導學習,讓自己的進步更快。
1.多閱讀歷史和哲學。
大家都知道,讀史使人明智,歷史裡講的都是過去發生過的事情。
過去那些成功的人士是怎麼做的,對後人是有很大的啟發的,當自己遇到和歷史上一樣的事情的時候,就可以參照古人的做法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了。
為什麼要讀哲學呢,因為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有時候也會美化自己,掩蓋一些真相,比如杯酒釋兵權,事情的真相顯然不會這麼簡單,背後必然還有一個博弈的過程,這樣可以用哲學來判別一些歷史真相,對我們理解實際情況有更多的幫助。
2.多跟著領導工作。
哪個單位都會有一些員工是看不起自己的領導的,總覺得領導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還有一些是害怕領導的,覺得領導愛發脾氣批評人,對自己的工作總是雞蛋裡挑骨頭,所以他們都不太願意和領導在一起工作,其實大可不必。
領導之所以是領導,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他們的精明和城府肯定不會比一般人差,不接近領導,怎麼知道他的過人之處呢,怎麼能學到他的過人之處呢。
所以,儘量找機會,跟著領導一起工作,抓住機會發現領導的長處,學習領導的長處,當然可以更多地留意領導的精明和城府,以便自己學習到更多這方面的知識。
3.多總結成功的案例。
職場裡的很多情況,就像《小馬過河》裡的情況差不多,每個人的水平,境遇,條件不一樣,最後得出的結果也不一樣。
最適合自己的精明和城府都來源於自己成功的經驗,多總結自己成功的案例,得到的結果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而且工作量也是最小的。
要避免失敗是成功之母這類安慰人的話,失敗的原因可能有一萬種,成功的原因就少多了,所以總結成功的案例比總結失敗的案例更有效率,工作量也最小。
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有欲而不執著於欲,有求而不拘泥於求,活得灑脫,活得自在。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實安詳,雲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
總之,在職場中,有了實力,再把自己變得又精明,又有城府,就可以讓自己在成功的路上走,走得更遠。
能讓自己變得既精明,又有城府的主要方法還是閱讀和實踐,然後多總結自己成功的案例,三分靠學習,七分靠練習,閱讀和實踐還是很重要的,最後不要忘記了多總結。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