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做人,別丟了良心;做事,別寒了人心

2020-08-28 古韻國學文化


王陽明的「齊家」思想,仍然是以「良知」為本,強調「知行合一」。他強調「養身、養心、養志」的孝親觀念:對伴侶關懷備至、忠貞不二的婚姻關係,謙和忍讓的手足相處,以及立志並順從特質的親子關係。這些智慧對於家庭關係日漸淡薄的我們來說,無不值得深思和學習。

王陽明有詩曰: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他認為,心是萬物的主宰。

世間的萬事萬物的變化,很多是時候都會順應心境而改變。

很多時候,只要我心不動,一切便會豁然開朗。

01

做人,別丟了良心

有良心做人,

心存感恩,知恩圖報,才有人幫襯;

用良心做人,

坦坦蕩蕩,問心無愧,才活得踏實。

良心是什麼?

良心是生而為人的底線,

良心是為人處世的標準。

一旦丟失了,

做人肆無忌憚,不知感恩,

甚至忘恩負義,不擇手段,

身邊的感情,哪怕再深也會消耗完,

終會成為孤家寡人。

02

做事,別寒了人心

幫你的人,是在乎你,

而不是欠你;

讓你的人,是珍惜你,

而不是怕你。

對你好,是因為心裡裝著你,

而不是天經地義。

這個世道,

有多少人仗著別人對他好,

肆無忌憚的享受,

甚至哪一天別人給與的少一點,

就心生埋怨。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是不懂知足的人心,

最讓人寒心的是恩將仇報的做法。

如果可以,別寒人心,

人心結了冰,感情也會降溫!

03

人心,是互換的

人心,永遠都是互換的;

真情,永遠都是互給的。

你對我真,我才會對你掏心;

你對我好,我才會對你更好。

這個世道,

最難得的不是數之不盡的金錢,

而是一如既往的真誠。

如若有人對你好,你千萬別傲嬌!

該知恩要知恩,

該回饋要回饋,

人心互換,你才能得人心;

懂得珍惜,才會長久擁有。

04

真心難得,也不多,請別揮霍

人活一世,窮盡一生,

能有幾個人真心待你?

仔細掐指算一算,

也不過那麼幾個。

有人真心對你,你一定要珍惜;

有人把你幫助,你一定要感激!

別拿感情不當感情,

當有一天對你好的人,

選擇離你而去,

就再也回不來了。

人啊,無論何時何地,什麼年紀,

都要記住,

良心貴如金,真心無價寶,

聚散終有時,且行且珍惜!

05

人活一生也應如此

為什麼人們會不厭其煩地追求那些看似風光,

實際上令人身心疲憊的「負擔」呢?

皆因內心少了一種簡單的人生態度。

與其困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壁壘中迷惘,

不如嘗試以一顆簡單的心,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

王陽明的心學有兩個要點。一是「心即理也」,

即一個人只要能夠悟到心的本體,

心本身是善的,人心的制高點是良知,

那麼他就可以日益精進,達到成賢成聖的高度。

心學的第二個要點就是「知行合一」。

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也就是說,在道德觀念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

就是行的開始;符合道德規範的行,

就是知的完成,知行是合在一起的。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誠字有以工夫說者。

誠是心之本體,求復其本位,便是思誠的工夫。

」在他看來欲簡泊,先意誠。

06

人的本心就是真,這世上只有兩件事

一件為真,一件為假。求真必然務實,

求假自然務虛,虛實之間,體現的不僅是對人的態度,

更是對自己的認識。糊弄別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難。

要判斷一個人的心靈狀態是否健康良好,

最簡單的標準,

就是王陽明經常引用的《中庸》裡的一句話:「素富貴,

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也就是說:一個人無論處在怎樣的境遇之中

(富貴、貧窮、順境、逆境),都能保持自在安詳、

自得其樂的心境,都始終保持內心強大。

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稱為「君子」,亦即心靈健康的人。

而要想獲得這樣的心靈狀態和精神境界,

就必須通過兩個字——修行。

今天很多人之所以沒有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恐怕就在於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懂修行為何物,

從而疏於照看自己的心靈。心靈是幸福的「感受器」,

而健康和良好的心靈狀態則是幸福的直接源泉。

因此,如果我們對於心靈的運作機制一無所知,

對於心靈與人生的關係全然懵懂,

任由自己的心靈家園常年拋荒,

那無異於親手斬斷了我們與幸福之間天然具有的聯繫。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做人別丟良心,做事別寒人心
    01、做人,別丟了良心 有良心做人,心存感恩,知恩圖報,才有人幫襯;用良心做人,坦坦蕩蕩,問心無愧,才活得踏實。 良心是什麼?良心是生而為人的底線,良心是為人處世的標準。一旦丟失了,做人肆無忌憚,不知感恩,甚至忘恩負義、不擇手段,身邊的感情哪怕再深也會消耗完,終會成為孤家寡人。02、做事,別寒了人心 幫你的人,是在乎你,而不是欠你;讓你的人,是珍惜你,而不是怕你。對你好,是因為心裡裝著你,而不是天經地義。
  • 做人,任何時候,別寒了人心
    人活著,良心最重要,傷害就像是釘在木板上的釘子一樣,哪怕你用盡全部的力量將它拔起,可留下的那個微小的洞口永遠都無法癒合。真心待你的人不要辜負,假意對你的人最好遠離,做人,任何時候,別寒了人心。所以啊,做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寒了人心
  • 做人:別忘恩 ,別失信, 別傷人心…
    做人:別忘恩 別失信 別傷人心人,由簡單的一撇一捺構成,而做人,則包含了千羅萬象。做人便是不忘初心,不失本心,不丟良心。時刻謹記: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貴。做人,無論何時何地人品第一,切莫辜負別人的信任。
  • 王陽明家訓:雖然只有96字,卻值得孩子一生做人做事去學習
    在他46歲時,王陽明留下了一本著名的家書,就是他寫給長子的《示憲兒》: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 做人,心別太軟...
    做人,要講誠守信,但不能太老實。
  • 做人,別昧良心 做事,別失底線
    為了貪一點小便宜就枉顧自己的良心,這樣的人小姑娘不敢繼續和她做朋友。赤子之心,彌足珍貴   良心,是一個人做事的基本底線,也是人品的體現。    這種不顧自己的良心,也不顧別人多年來真心相助的行為,簡直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
  • 為人,別太精;做事,別太傻!
    為人,別太精;做事,別太傻!太精明的人,遭人厭;太傻的人,受人欺負!凡事計較,處處較真,必定眾叛親離。處處好說話,事事都忍讓,必定會讓人覺得理所當然好欺負!太善良了,容易被利用;心太軟了,容易被欺負。做人,不要顧及了不值得的人,而委屈了自己。知好才能給好,不知好的人,就不要揮霍自己真誠和善良了。世上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對他好。有時候,拒絕反倒是預防傷害,維繫關係最好方式。害人之心不可有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心隔著肚皮,不要非得經歷了才會明白,不要深受其害了,才知道悔悟。和太精明的人相處,終究不會長遠,和太算計的人為友,早晚都是禍害。
  • 做人,以人品為根,做事,以良心為本。
    做事先做人,人好,事自然好。事有因出,必有果。凡事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做人,以人品為根,做事,以良心為本。人這一生,人品越好,路也越寬;人品越差,路只會越走越窄。做事,一定先做人,厚德方能載物。02人品好,上天自會善待張衡曾有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一個人的人品、道德、靈魂,與其職位、權力沒有任何關係。
  • 王陽明:做人,讓自己開心;做事,讓別人放心
    做人王陽明在廬陵做知縣時,總是勤於政事,大小政務躬親處理,毫不馬虎。【微信公號:國學生活】王陽明這樣回答:「做事沒有得失心很多人把工作當成負擔,把責任當成包袱,做事滿腹牢騷,越做越累。殊不知沒了官氣人會更加和善,做事自然一呼百應。守著信用人會更加踏實,也就更容易獲得尊重。
  • 王陽明:做人讓自己開心,做事讓別人放心
    1做人,要讓自己開心古語有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個人的痛苦,除去不可避免的意外傷害,更多還是杞人憂天。還有一部分來自和別人攀比,跟自己較勁。石崇和王愷都是西晉時期的巨富,在財富方面,他們總是攀比不止。聽說王愷家用糖水刷鍋,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
  • 做人別太過,做事別太絕
    2、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行走在人世間,做人做事,別太過,也不要太絕。4、做人別做過,做事別做絕人生一輩子,其實每個人都是相互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彼此給予的。請記住,做人別做過,做事別做絕,彼此留下臉面,日後也好說話。
  • 乾乾淨淨做人,坦坦蕩蕩做事!
    做人,要乾乾淨淨,做事,要坦坦蕩蕩。乾乾淨淨做人,對得起良心,坦坦蕩蕩做事,對得起他人。 人這輩子,坦坦蕩蕩做事,不刁鑽耍滑,不敷衍糊弄,答應別人的事,必須做到,承諾別人的話,一定算數。坦坦蕩蕩的,光明正大的,才能無愧天地。
  • 先做人,在做事!(深度好文)
    人這一輩子,無非只有兩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只有把人和事做好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什麼是做人?良心是做人的根本。 什麼是做事?人品是做事的靠山。別為了蠅頭小利,昧著良心,別為了一己私利,丟棄良心,唯有憑著良心做人,
  • 人生實際就四個字:做人與做事
    當你認真做事,堅持到底,定有收穫,必能成功。一句話管總,做人,身要直,做事,腰要躬!做人,要誠信,做事,要守信用。言而無信,不可立也。,千萬別瞧不起人,做事,千萬別強求人,別人不願意做的,那就尊重別人,一味地逼著別人做,很容易把感情鬧翻的。
  • 良心和人品(說的真好)
    為人,最貴不是金錢無數,而是無愧良心;處世,幸福不是財富幾車,而是過硬人品! 做人有良心,弱者幫扶,知道報恩,才有人把你周全,患難相扶;做事有人品,不欺不騙,坦蕩無愧,才有人和你共事,互相搭臺!良心是別人幫了你,知恩圖報;良心是別人對你好,懂得尊重;良心是不無視他人付出,忘恩負義;良心是在和他人共事時,不佔便宜。 良心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底線!良心是為人的原則,更是標準。
  • 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線,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則.
    底線是做人的準則,是做事的基本,是處事的關鍵!想在這個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想讓別人都尊重你,支持你,你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01 再難,不欠錢不還!別人把你周全,要心存感激,別人對你的好,要謹記心裡。能借錢給你,是在乎你,千萬不要讓他寒心離去!02 再苦,不算計朋友!
  • 穩重做事,坦蕩做人
    做事,就要穩重努力,盡心盡力的人,會成功,有收穫,偷奸耍滑的人,無作為,惹人厭,再苦再累,也要挺住,做人,就要問心無愧,坦坦蕩蕩的人,有人信,讓人敬,虛偽做作的人,無法靠,只想遠,別想去佔誰的便宜,別昧著良心把人算,才對得起天地,對得起自己。
  • 清白做人,乾淨做事(經典)
    我們總在說世界不夠美好,但其實不夠美好的不是世界,而是人心。 人這一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偽裝,但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 這初心,就是一個人的良心,心有良善之人,就是一束光,照亮了自己,也輻射著別人。 擁有了良心和人品,才是一個人行走世界最好的底氣。
  • 王陽明:做人,讓自己開心;做事,讓別人放心
    還有一部分來自和別人攀比,跟自己較勁。石崇和王愷都是西晉時期的巨富,在財富方面,他們總是攀比不止。聽說王愷家用糖水刷鍋,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聽說王凱家用當時還很珍貴的石膏刷牆,石崇就用更加貴重的花椒塗抹牆壁。
  • 人在做,天在看,做人,要有良心,萬萬不能缺德
    ,積德自有天知,用良心做事,用真心做人。做人別缺德,人不找你天找你。世事如局,別欺負人,別看不起人,人沒有高低之分,尊嚴沒有貧富之分。做人,要有良心;做事,別傷人心。今生為人,就要無愧天地,再窮,也別坑蒙拐騙,再富,也別昧著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