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今天咱不寫風花雪月的景點,來嘮嘮嗑可好?
在自己周邊或旅行目的地,我們都經常會遇到志同道合的旅者,一起分享旅遊經歷,交流心得,這本應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但若然遇到一些態度高傲和自我的人,總愛滔滔不絕地講話,或硬要抬高自己將他人比下去,別人就避之則吉了。
其實我們在交流時也可能會犯下了以下的錯誤,令人討厭也不自知。
所以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談,以免讓人覺得反感,不想跟你有第二次的交談呢!(僅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你從異地回來,感覺自己眼界開闊了不少,累積了一堆故事迫不及待要與別人分享。你對自己的見聞感到興奮,所以就一直講,把話說得又長又冗,別人都沒機會插話。到他們終於有機會講話時,你沒留心聽,只沉醉於自己的故事,很快你又搶回發言權繼續自己未完的話。
你就好像對著一面鏡子說話,焦點只有自己,忽視了他人的存在。這樣會讓人覺得你太過自我了。真正的交流,從來都不會是單方向的,別強迫別人一直做你的聽眾,要懂得在適當時停下來,給別人分享的機會。
這個是很多人會犯下的錯,就是當你講了一大堆關於自己國家或城市怎樣怎樣後,就結束話題。從來不會問對方問題,讓人覺得你對他的城市或他本人根本不感興趣。我們在交流的時候,特別是文化交流,可以在發表意見後也對對方表示好奇。
頭條版權圖片:北京的房價你我都知道......
例如﹕「我居住的城市有這樣這樣的房屋問題,年輕人都很難買樓……你的國家會有這種情況嗎?政府有推出措施協助年輕人買樓嗎?」
「我們在烹煮前都愛這樣把食材先醃一醃,你們也會這樣的嗎?」這不但可以展示對他人的興趣,也令對話變得可持續,亦令你了解更多不同背景的人的生活方式。交流的其中一個最大的意義,就是能讓你從中學習,吸取別人的觀點,日後思考就能更全面和多角度。
有些旅人總會在對話時跟別人比較,例如鬥快鬥多。我說我在法國一個街角遇到一位伯伯聊了半天,你說半天時間你已經去了市集血拼,然後跑了幾個景點朝聖,指我太浪費時間。我說我去過的地方大部分在亞洲,你又馬上說自己已走遍亞洲歐洲美洲非洲……
頭條版權圖片
並配上鄙夷的目光,誇誇其談,用高人一等的姿態說,在某某方面我經驗比你多,事情一定知得比你清楚。最終你在他身旁也要變得渺小,甚至沒資格發言和不能反駁。
我又不是在玩Checkpoint遊戲,不是愈快/愈多愈好。如果真的要比較,我會說,你跑十個景點,也許不如我去一個看得細膩。不同人有不同的旅行模式,我有自己的專屬故事,無論快或慢,多或少,都在享受自己的旅行時光。
文化交流最忌的事情,就是一味數落別人的國家或城市。例如你去到泰國,跟當地人/遊人說泰國很髒/食物難吃/司機狡猾/交通不完善……說了半天都只在說它的缺點,讓人覺得好不尊重。
頭條版權圖片:猜猜是哪裡美食?
難道真的沒一樣地方值得你欣賞嗎?你可以講出對這個地方不滿意的地方或提出意見,但請禮貌一點,例如用「這裡的食物我吃不慣,可能對我來說有點辣吧」來代替「這裡的食物超難吃的」。
然後你亦可講出你喜歡或欣賞的部分,令人聽起來舒服。另外亦千萬不要整天在講他人的壞話或遇到的壞事情,畢竟沒有人會喜歡跟一個太愛抱怨,或負能量太多的人相處。別破壞他人一天的好心情,被迫要跟著你一起頹喪,你說對嗎?
你絕對可以推介景點,或旅行方式,但不要教人要怎樣去旅行才算是「正確的」,或指出別人的旅行方法是「錯誤的」。
例如說﹕「你一定要去某某景點,沒去的話別跟人說你去過這個國家!」「你怎麼會去那裡!?」「單車遊牧某國家是一個很錯的選擇」「跟著我這樣的路線走一定是最正確的」。
旅行是沒有絕對的!!你喜歡的不代表別人也很喜歡,同樣你討厭的不代表別人會討厭。別成為別人的旅行導師,讓別人自由地決定旅程,自行咀嚼當中的每個細節吧。
正常情況下我不幹涉別人去一個怎樣的旅行,即使是貴族式的旅遊,你有錢我管你怎麼花。但如果你態度傲慢囂張,喜歡放大花費及豪華程度以展示財力讓人妒忌。
例如:不停說自己住了幾萬元的一晚酒店,吃了幾千塊錢頂級和牛,來瞧不起別人住旅館,吃超市便當,暗示別人的是次等旅遊時,就可以很討人厭。而重點是,你這趟旅行很「寶貴」,別人的時間也很寶貴,沒時間聽你炫耀。
編後語:讓我們做一個令人喜歡而不是被人討厭的旅行者吧。你最接受不了的是哪一點?記得評論哦!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如喜歡文章,記得關注我,做個朋友!分享旅途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