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仙仙
01.
愛情和婚姻是每個人的夢想,我一直以為所有未走入的人都想走入,並非一定是因為父母、責任抑或合法的性生活,單純只是感受一下不同的生活狀態,婚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前不久看到一個統計,現如今適婚,但卻單身的年輕人竟然有2.4億,要知道我國總人口才14億,這個數字相當於英國、德國、法國人口的總和。
而這個數字還在一直上漲,可對於單身的人來說,大多和我的想法不同,改變生活狀態意味著大量的支出,特別是財力,而且很可能入不敷出,因此比起和人戀愛、結婚,寧願一個人單著,這樣過得更加逍遙和自在。
26歲的阿語和前男友分手後,就一直再沒主動找過男友,一直到現在,整整一千多天沒有性生活了,一心都放在如何賺錢上。
她說:「戀愛的時候,兩個人的支出要比單身的時候多很多。一個人的時候即使吃吃玩玩依然每個月還能存幾千塊錢,然而在一起之後,基本每個月都清零。而身邊沒有錢,做什麼事情都畏手畏腳,不敢輕易請假,怕丟工作,不敢發脾氣,怕得罪人,真的有一種貧賤夫妻百事衰的感覺。」
因此阿語想明白了,「比起性生活,賺錢更讓我感到快樂。」
02.
網絡上有一句流行很長時間的話「沉迷掙錢,無法自拔。」
對於生活在鋼筋水泥城市中的我們,比起伴侶給予的安全感,比起性生活的釋放感,掙錢確實是更好擁有這些感覺的東西。
老話說「身上有錢,心裡不慌」,安全感自己給自己遠比別人給你更真實,牢牢把命運把握在自己手裡,才不會患得患失。
而比起性生活釋放壓力,現如今有更多的方式比這更有效,但前提是要有錢。
在微博上看過一篇文章,說日本男人平時工作極為辛苦,壓力也大,但是大多都不會選擇通過性生活和妻子去釋放壓力,而是選擇飲酒、和朋友交談等等,甚至有一個專屬名詞,叫「八點半應酬」,即晚上八點半下班後去居酒屋應酬喝酒。
一方面能解壓,另一方面也能找到其它賺錢機會,這也間接導致日本女性出軌率極高。
可見賺錢的欲望遠超過了性生活的需求。
03.
消費升級,物慾橫流,死工資常常無法滿足支出的需求,與其搭夥過日子,還不如單身過得質量高,更有有安全感。
1、不要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就結婚、生子
以前看過一個小故事,年輕夫妻都沒什麼文化,所以結婚生子後為了生計只能做體力活,妻子靠掃大街掙錢。
一天晚上,下著雨,丈夫從他工作的地方下工後,給妻子送飯,本來是一段美好的愛情,可是路過的一位女士帶著孩子,孩子說:「媽媽你看,他們在雨裡吃飯。」媽媽催促了孩子說:「別看了,快走,他們髒。」
聽到這話,本來溫馨暖和的晚飯瞬間冰涼,夫妻抱頭痛哭。
這位母親當然有錯,然而這對夫妻痛苦的根源,還是因為沒錢卻早早結婚,一無所有,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卻無法改變。
愛情是不能當饅頭吃的。
2、錢才是幸福的來源
陳琳和陳珊兩姐妹幾乎算是同時結婚的。
陳琳結婚後就做起了全職主婦,在家相夫教子,家庭就是他的一切,而收入全靠丈夫,因此她在家一點話語權都沒有。丈夫還有下班和周末,而陳琳全年無休,還被丈夫時常說「你天天在家呆著就不知道體諒我嗎。」
滿心委屈卻不敢言語,害怕丈夫離婚不要她,因為她除了丈夫孩子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不會了。
而陳珊即使結婚後,依然沒放棄工作,同時還做起了網絡電商,家務、孩子都是夫妻共同協商去做、去帶,實在忙不過來就請保姆,每天都風風火火,但是日子卻越過越好,丈夫對陳珊極為尊重,而陳珊因為自己有收入也過得非常快樂。
兩姐妹同時嫁人,卻因為一個不會掙錢,一個會掙錢,生活截然相反。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錢是幸福的來源,把精力、把時間給對方,還不如給自己去賺錢,這樣夢想的幸福和安全感也更牢固。
04.
秦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愛情美好又叫人嚮往,不是因為有陪伴或者有性生活,而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可以更好的成長,而如果單純只為性生活就走入婚姻,還不如將這份衝動用在賺錢上,這樣更容易滿足。
生活早已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日子,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要什麼,有目標才有行動的動力。
而如果短時間內沒什麼目標的話,那就自主單身,晚婚晚育,用力賺錢吧,賺錢是剛性需求,永遠不會錯。
而對於愛情、婚姻、性生活,就順其自然,不要強求,況且強求也求不來,要相信適合你的愛情終究會來到,可是來到前你自己一定要變得更好,更有錢,才配得上這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