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讓人盲目,而婚姻卻讓人清醒。
兩個人擦出愛情的火花時,只要有對方的親吻和擁抱就行了,哪怕是吃著路邊攤,住著小破屋,也別有一番情趣。
可真的面對婚姻時,我們才發現,生活光有愛情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難題。
比如物質條件的滿足,對方原生家庭的影響等等,結婚除了兩情相悅,也需要門當戶對,這就是生活的無奈。
王甜,一個單純的城市女孩。義無反顧愛上「鳳凰男」,可自從跟著男友回了趟老家,就立馬逃跑了。
王甜家在二線城市,父母都是教師,大學也考在了當地。她是獨生女,從小就被整個家族奉為掌上明珠,生活條件十分優越。
而李浩的家在山裡,父母是農民,還有一個小五歲的弟弟。李浩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
在大學的社團活動中,王甜和李浩相識了。李浩是個陽光、淳樸的男人,王甜第一眼就把他記在了心裡。
後來兩個人經常一起參加活動,李浩總會熱心地幫助王甜,漸漸地王甜愛上了李浩,覺得這個男人給她溫暖的感覺。
李浩一開始也是本能地拒絕,他覺得兩個人是不同世界裡的人,甚至有時候還自卑地認為自己配不上她。
可王甜不管這些,表示不在乎李浩的家境,她只是愛他這個人。李浩被感動地一塌糊塗,兩個人就這樣在一起了。
兩人愉快地度過了大學四年。畢業後,王甜理所應當地留在了當地,因為父母在她畢業時就已經安排好了一切,進了一家國企。
李浩為了王甜,也選擇留下來打拼。幸運的是,經過兩年的努力,李浩也在一家公司有了立足之地,成長為中層領導,破了公司晉升記錄。
眼看都25歲了,李浩的父母每次都要李浩帶女朋友回家看看。而王甜也準備把李浩介紹給自己的父母認識。
不久後,王甜不堪父母的各種相親安排,向父母坦白了有男朋友的事。接著李浩第一次登門拜訪王甜父母。
王甜父母也開門見山地打聽李浩的家庭情況,都了解清楚後,淡定地把李浩送走,然後對王甜說:「這不就是網上說的鳳凰男嗎?你確定嫁他?」
王甜點了點,堅定地說:「他家的確條件不好,但我們條件好啊,只要他對我好,我們婚姻幸福,誰出錢不都一樣?而且他很上進,以後會越來越好。」
王甜的父母似乎很了解女兒,於是靜靜地說:「婚姻不只是卿卿我我就行。這樣吧,你先和他回趟老家,等回來我們再做決定。」
王甜對於父母的開明感到很開心,很快就和李浩買了回老家的票。不過李浩在出發之前,很鄭重地說:「你要有心理準備,我家環境並不太好。」
王甜一臉期待地說:「不就是山裡嗎,能有多差?再說,我雖然沒去過農村,可你也別小看我,我可不是嬌生慣養的女孩。」
這一路的奔波,讓王甜由喜到悲。去男友家,要先坐7個小時火車,然後再坐2個小時大巴,下了車還要走15分鐘山路。
好不容易到了家,眼前是破舊的房屋,家裡到處都能看到灰塵,而且廁所就像露天的,周圍環繞著很多蚊子。
吃飯的時候,王甜看著發黑的筷子,感覺這一切和她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也和電視中看到的不同,徹底讓王甜有些慌了神。
晚上王甜和婆婆住一屋,婆婆拉著王甜的手,不停地聊著,王甜也禮貌地回應。也許是話閘子打開了,婆婆也越發熱情起來。
說到李浩時,婆婆很自豪地誇讚:「李浩有出息,他弟弟差一些,不過兄弟倆總要互相幫助,李浩答應以後給他弟買房,我們村裡都對李浩伸大拇指。」
接著又說到一些習俗:「我們這結婚,要擺三天的流水席,鄉裡鄉親都會請到,別提有多熱鬧。」
婆婆又提到:「以後每年過年,你和李浩都得提前回來祭祖,然後他再跟你再回娘家,這是我們這兒傳統。」
王甜笑著應付著,可心裡開始不是滋味,她突然覺得自己與這裡格格不入。她也開始對未來有些擔憂,不知道嫁給李浩對不對。
短暫住了兩年,王甜藉口家裡有事,就匆匆和李浩離開了。回城裡的路上,李浩試探王甜的態度,王甜只是說:「還行,還行。」
王甜回到父母身邊後,就和父母開誠布公地聊了聊這次旅行,把自己的擔憂和迷茫都告訴了父母。
父母嘆了嘆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以後你還得處理他的家庭關係,負責他父母的養老和弟弟的婚娶。」
父母又補充道:「你想過嗎?他父母沒有保險,退休了沒養老金,生病住院了也沒報銷,以後全部都得你來承擔。」
王甜也低下了頭,感覺很難受。曾經天真浪漫的她,只覺得生活只要有愛就好,可真的去體驗了農村生活,才明白物質條件是多麼重要。
想了一夜後,王甜給李浩發了簡訊:「對不起,雖然我很愛你,但真的愛不起,我沒自己想像的那麼偉大和堅強。」
李浩後來只回復了一句:「我懂,願你餘生幸福。」就這樣,王甜在現實面前低了頭,和「鳳凰男」分了手。
王甜是幸運的,迷失在愛情裡的她,終究在結婚前清醒。她很了解自己,無法承受以後來自男友家庭的壓力,所以及時止損。
愛上他時,她選擇了愛情;分手時,她選擇了現實。我們每個人都在選擇,她只是選擇了她認為對的,這比糊裡糊塗、盲目自信結婚好得多。
「鳳凰男」沒錯,女人也沒錯,錯的是,我們能否承擔得起這份婚姻裡的各種責任和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