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作者
歐小宅、蟲子|編輯
cottonbro|圖源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女人出軌」。
我們常常看到男性出軌,也寫了不少文章。每一次都有用戶問:女人就不會出軌嗎?
還真不是,出軌跟性別無關,只不過揭露得少,看起來少而已。
8月6日,上海天華建築設計院女總監侯嶽,被耶魯大學的博士丈夫爆料:她出軌下屬。
很快,被「抓」現場照片,婚禮視頻都被扒了出來,在網上激起了一波又一波激烈的討論。
這是繼綠地事件之後,第二個包含了高顏值美女和高管元素的出軌事件。
網友反應之所以這麼強烈是因為,很多人覺得男人出軌比較常見,而女人出軌卻不多見。
事件持續發酵後,一個評論被頂上熱搜:
「她不過是犯了一個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女人出軌為情,男人為性。
這不是事實。
數據顯示,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女人出軌的比例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低。
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性學家金賽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男人出軌率是64%,女人則是26%。
幾十年後,在2018年,《人物》雜誌記者採訪中國性社會學之父潘綏銘教授:
「在你的研究中,30年來,最意外的變化是什麼?」
潘教授回答:「最意外的是我國的婚外戀,無論男女比例都在上升,尤其是妻子的婚外戀。平均每7.5個妻子和3個丈夫中就有一個曾經出過軌。」
儘管出軌的丈夫比出軌的妻子要多得多,但是依然說明,出軌並不是男性的特權,而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有意思的是,有一些女性把出軌時的性愛分離,當作強大的證明:「憑什麼男人就能出軌,而我們女人不能出軌」。
這個邏輯乍看之下,很平等,但是陷入了一個邏輯陷阱:出軌是強者的特權。
不久前和一個朋友聊天,談到出軌,她一句話也沒懟出軌的當事人,只是淡淡地說:「男人都出軌,但是我們也可以啊!憑什麼他爽了,我就得憋著?而且,我還要找更多,找比他更好的。」
她這麼說並不是賭氣,而是真的這樣認為。
為了展示自我意志,用出軌來證明自己是自由的,強大的,這個邏輯的潛臺詞是:我遵從了男人的行為模式。
如果強大的男人都摳腳,那女人是不是也必須摳腳,才平等呢?我身為女性,我定義溫柔才是強者的特質,可不可以呢?
掉進別人的邏輯圈套裡,沒意思。
侯嶽的事情被曝光後,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說,其實在設計圈,這種現象很常見,律師圈、金融圈、娛樂圈都是重災區。
真相具體如何,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
不過,回想最近爆出的幾起出軌熱搜,令人深思。
比如,博時基金,就連著曝出了兩起高層出軌下屬事件,還有之前的中大教授出軌事件,綠地事件。
仔細想一想,無論是為錢,為愛,還是為性,或者像有些人說的為了減壓,都可能是出軌的本質。
讓網友憤怒的是——出軌者,越來越理直氣壯。
假如爆料是真的,侯嶽在自己的婚房裡公然出軌。婆婆發現的時候,她和第三者還一臉雲淡風輕地微笑問好,實在肆無忌憚。
一個人一旦把自我滿足放在首位,其他人的感受也就顧不上了。
在這種現象背後,有一個簡單的邏輯:開心就好,責任和道德都是束縛。
說白了,就是把人當做滿足自我私慾的工具,所以只看得到自己的欲望,而顧不到別人的感受。
這種心理就叫做消費主義心理。
出於消費主義心理出軌的人,很多時候可能只是為了跟風,就好像他買了個新車,自己不買就顯得沒能力。
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
任何人走進婚姻的時候,都是奔著忠貞不渝、相守一生去的。遺憾的是,消費主義越泛濫,人越容易迷失了;而且越有錢,越膨脹。
原因很簡單,在「有錢男/女人就變壞」的語境裡,人不是人,只是用來消費的「東西」。
仔細想想,我們會因為換了一把剪刀而有道德負擔嗎?我們在乎被扔掉的剪刀是什麼想法嗎?
肯定沒有,因為那是一把剪刀,我們知道物品是沒有感受,而且輕易就會被替代。
這種想法拿來對待人,就是物化了。非人性化的相處方式,世界觀非常扭曲,很不真實。
真正的婚姻,必定有人性在裡面。
愛情是愛上一個人,而婚姻則是只愛一個人。
若是每一個出軌者,在決意邁出那一步的時候,能夠稍微問一問自己:我這麼做,ta是什麼心情?
出軌可能一時爽,但一直出軌必定引起內耗。
所以,很多出軌者在被發現的那一瞬間,都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就好像許幻山出軌被顧佳發現時說的那樣。
《三十而已》最後一集中,王漫妮在酒吧重遇「海王」梁正賢。
在此之前,王漫妮被質疑是梁正賢出軌的第三者。
梁正賢還是那樣風度翩翩,張口還是那句:「漫妮啊,之前我去冰島看極光真的很美,我們一起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看極光,好嗎?」
不同於之前被撩得心花亂放,這次王漫妮大笑著搖了搖頭:「世界的景色是很多的,我也都想去看一看,但是現在,我更想一個人去看看。」
女人,尤其是有能力、有吸引力,甚至是有權力的女人,身處職場,握有很多籌碼。
這些籌碼可以讓她換來利益,但是輕鬆收割的同時,都會遭到現實的反噬。
尤其到了管理層的層面,每一個高位都是眾人虎視眈眈,對家巴不得找到由頭把你拽下來。
管理層的年紀,別人都在收穫豐盛的職場成就,出軌的人,把多年的工作果實拱手送人,還把個人生活也砸碎。
用背叛與輕視,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我們每一次都能從別人的人生中,學習到教訓。
俗話說人以群分,確實也是。想維持一段良好的婚姻關係,那麼我們首先要穩穩地守住自己的底線,以此吸引同類人。
時刻問自己兩個問題:
1、結婚的初心是什麼?
侯嶽的結婚視頻被曝光的時候,眾人譁然。
穿著潔白婚紗的侯嶽,致詞的時候,滿眼淚花,而新郎笑得像個孩子,相信在那一刻,他們是相愛的。
只是,如今怕是覆水難收了。
誠然,結婚久了,新鮮感會散去,但是長久的婚姻就是讓自己一次次重新愛上同一個人。
就好像《戀戀筆記本》中的故事,儘管老奶奶失憶了,只記得一天的事,但是老爺爺一遍一遍跟她講曾經的浪漫,最後手拉著手離去。
錯的人可能受不了我們這樣的堅持。不要緊,道不同不相為謀,並不可惜。
2、不能丟失什麼?
消費主義最大的陷阱是慾壑難填,所以不妨問一問自己:不能丟失什麼?
我們最深的恐懼裡總是藏著最深的渴望。
著名婚姻治療大師Esther Perel認為,出軌,總是為了某種渴望,無論男女都是如此。
在婚姻中得不到,所以向外求。這是緣木求魚。
總是試圖去婚姻外,尋找本該由婚姻提供的東西,是無數失敗婚姻最大的黑洞。
出軌男女的放縱背後,是深不見底的空虛和焦慮,所以才會對出軌上癮。
不過是試圖用這種極端的快樂來拯救自己日益麻木的心。
結果當然是徒勞,只會讓自己陷入消費主義的怪圈,忘記何以為人,忘記尊重人的感受,漸漸淪為「性」這種即時快樂的奴隸。
侯嶽的出軌爆料,只是出軌現象的一個縮影。類似的新聞還會出現,而我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又該安放何處?
自律讓人自由。
在感情中,更是如此,為愛克制才能解綁我們在欲望中迷失的心。
出軌是本能,但忠誠才是選擇。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作者簡介:非也,二級心理諮詢師,自由撰稿人,英語文學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