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人相處,時間越長,彼此之間的感情越深厚。
異性相處也是如此。
兩個相互有好感的人在確立關係之後,一方不斷付出想要守護彼此間的感情,並希望從對方那裡得到回應。
如果另一方不斷無視,甚至覺得她的任何付出都是理所當然,那麼長此以往雙方的之間的關係就會慢慢發生變化。
這一變化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馬太效應」。
意思是說:
一段感情當中,不顧一切為感情付出的一方只會越陷越深,而那個只知道索取的一方,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淡化對感情的態度。
所以,要想和你身邊的異性相處的好一點,時間久一點,就得學會拒絕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一個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現象。
兩個人在一起想要維繫一段感情、婚姻的穩定,需要雙方一起努力,任何一方過多付出都會影響這段感情最後的結果。
就像《三十而已》中的顧佳。
顧佳在所有人眼中都是賢妻良母,在內照顧孩子、老公,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在外能力出眾,幫助老公創業、談合作,使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但即使如此,顧佳還是無法避免老公背叛婚姻。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產生了隔閡,或是感情不穩定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說到底,許幻山背叛婚姻的理由是顧佳「管得太多」。
這這段感情中顧佳放棄自己的事業,站在老公背後做全職太太,幫他管理公司、拉而業務,讓老公沒有後顧之憂的專心做事業,可也正是因為顧佳付出太多,導致許幻山在家庭中的失位,才導致兩個人越走越遠。
除了「馬太效應」,兩個人之間的相處,還需要遵循「守恆定律」。
不是對方付出一點,你就要同等程度的回應對方;
但如果對方為你付出了,而你絲毫沒有回應的話,就可能會使對方對你的感情積極性大大降低。
愛情就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要有主人公。
可是每一個愛情故事都是需要兩個主人公的,這就好比一臺戲,一個人是很難唱好一臺戲的。
要知道,不管你的承受力有多大,力量都是有限的,一時的委屈你可以接受的了,並不意味著接下來的你一直都能承受得住。
所以,感情世界裡別太任性,量力而為。
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不管你怎麼喜歡彼此,都要明白不拒絕馬太效應的話,就意味著你們的感情會面臨危機。
或許會有一部分人,認為節制付出有些自私,殊不知這是一種可以讓感情長久維持下去的技巧。
所以,不必擔心你付出的不夠多,會被對方冷落。
而是要明白在愛對方之前,要先學會愛自己,這樣才會讓你們的感情在穩定的基礎可以更進一步發展。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除了要真誠,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才能讓你們的感情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