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有什麼用?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2020-09-16 泥小零

1

以前,有同事聽說我喜歡讀書的時候,毫不客氣地打擊我:「讀書有什麼用啊?」


在他們眼裡,讀書是一件特別做作、偽文藝的事情,一不能吃飽飯二不能賺到錢,與其花時間讀書,還不如多做點賺錢的實事。

我在功利性地讀了六七十本書之後,也開始懷疑起讀書的意義了。讀得多但記不住,而且讀完之後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讀書到底有沒有意義呢?


現在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太多了,想的東西也太多了,書一本接一本地看,但日子依然是在一天天地重複。


似乎有些東西越想抓住越抓不住,越想改變越是改變不了。


直到後來,我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這樣一段話:

你從80樓往下看,看到的全是美景;但你從2樓往下看,看到的全是垃圾。


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這時候我突然醒悟過來,這不就是讀書的意義嗎?


讀書雖然不能讓我們直接賺到錢,但它能讓我們擺脫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零零碎碎,站到更高的樓層裡看人生,就像上面那幅圖那樣。


2、


總有人說「出生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這句話一半對一半又不對,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思維格局,確實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格局。

但不代表這種先天影響沒辦法改變,讀書恰恰就是改變我們思維格局最好的方式。

一個人,如果思維格局一直處在比較低的樓層裡,也許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壞人壞事,今天為別人把垃圾扔你樓下而生氣,明天為丟了東西而生氣,大後天又為其他事情而生氣。


長期住在這種低樓層久了,可能會被眼前的雞零狗碎和勾心鬥角磨滅了生活的光彩,變得斤斤計較、負面悲觀。

但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格局是在80樓,即使眼前的生活並不富裕,但他每天都能看到窗外藍天白雲、日出日落,這種精神上的愉悅讓他每天都在享受生活的美好。

有錢不一定能住80樓,沒錢也不一定只能住在低層,人的思維格局有多高,不是金錢決定的。


讀書也許不能直接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它能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富有。腳步到達不了的地方,思想可以到達,沒錢住不了的樓層,思想可以企及。


3、

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人和他的孫子住在一起,老人每天都會早起讀書。有一天,孫子問他:「爺爺,我也想和您一樣讀書,可是我一把書本合上就忘得一乾二淨了,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


老人給了孫子一個裝過煤炭、髒兮兮的竹籃,對他說:「你用這個竹籃去河邊取一籃子水回來。」小孫子照做了,只是在回來的路上,竹籃裡的水早就漏光了。


老人笑著對孫子說:「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孫子跑得飛快,但水還是漏光了。試了好多次之後,孫子洩氣了,他對爺爺說:「爺爺,這個籃子根本裝不了水,根本就沒用!」


爺爺笑著說:「真的沒用嗎?你好好看看這個竹籃。」孫子認真看著手裡的竹籃,發現之前那個髒兮兮、黑乎乎的竹籃,變成了一個潔淨如新的竹籃。


爺爺見孫子已經領悟了,便對他說:


「書是河水,我們的心就是那個裝過煤炭的竹籃,也許每次讀書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都沒有撈到。但我們的心就像這個竹籃一樣,在一次次的洗滌中變得更加乾淨了,讀書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


孫子點點頭,從此之後跟著爺爺早起讀書,不再追問結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為「讀完一本書後什麼都忘了」而焦慮,有時候讀書並不在於記住了多少,而在於你投入了多少,是否在讀書的過程中得到了內心的平和及滿足。


4、


楊瀾說過一句話: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也許我們無法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也許我們出生平凡、工作普通,但我們可以通過讀書讓自己的精神更加富裕。


也許我們看過的書最終都會成為過往雲煙,但它們卻會潛移默化地成為我們身上的一部分,然後通過做人做事而顯露出來。

相關焦點

  •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讀書能為我們改變什麼?
    所以我從這句話悟出一個道理:做一件你認同的事,必須持續給反饋,這樣你才會真正去認同,去不斷地做。選擇去讀書的前提是認同這件事,那說到讀書到底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讀書就像吃飯一樣。你小時候吃的什麼飯什麼菜你不一定都能夠記得,但是你吃的那些飯,它們慢慢的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不是麼?讀書,就像吃飯一樣,慢慢豐富你的知識,開闊你的眼界,那些知識會融進你的骨血之中,讓你變得更有氣質和修養。
  • 讀書有什麼用
    讀書有什麼用?  假如不讀書,我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讀了那麼多書,我漸漸能夠讀懂每一個人,也非常熱愛每一個人,甚至熱愛所有眾生。  我相信萬物都是有生命的,萬物也都是有靈性的。我永遠不想傷害任何有生命的東西,甚至我十多年來都在吃純素。  這不是因為讀書使我變得膽小,而是因為讀書讓我變得更加有愛心。我的自由,正是因為我與眾生親密無間。
  • 女人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路遙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路遙筆下的女人,有兩種,一種是沒怎麼讀過書的,譬如《她家並不窮,但無奈有一個不重視教育的父親,在她的父親看來,女人讀那麼多的書,最後還不是要嫁人?為此,巧珍沒少抱怨過自己的父親,往往,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心中越是嚮往,沒有讀過書的巧珍,一心想要嫁給一個有文化的人。而作為村中的高中生,高加林,不僅會讀書,還寫得一手好文章,恰好符合了巧珍關於另一半的所有想像。
  • 愛情到底是什麼?這是最好的答案
    在生活中,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愛情的,因為有了愛情才有了我們色彩斑斕的生活,也才有了我們人類的繁衍生息。或許有人說沒有愛情,只要有性就可以傳宗接代和繁衍,其實,你說的不是人類,是獸,而我說的是人類的繁衍生息。
  • 你痴迷的愛情到底有什麼用?
    有人問我:「你說愛情到底有什麼用?即便再美好,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走不下去,好像愛情一開始就能一眼看得到傷害的結局似的……」是啊,在這個功利至上,金錢至上的社會,沒有用的東西有誰會珍惜它的存在,這不就有了現實版的各種現象。
  • 愛情到底有何意義?小狐狸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人說,愛情太花時間與心力,而且努力也不一定有結果,不想浪費時間。有人說,我不需要愛情,一個人單身一輩子也沒關係……在今天,我們到底還需不需要愛情?愛情到底還有沒有意義?在寫給成年人的童話《小王子》一書中,小狐狸這段話說到了精髓,也是迄今為止我聽過關於愛情意義的最好答案
  • 「離婚女人最好的歸宿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離婚女人最好的歸宿是什麼? 無意看到網友問的這個問題我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才叫歸宿?歸宿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歸;止宿;結果,結局;最終著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按定義歸宿是指人或事物最終的著落。
  • 到底是什麼妨礙了你讀書的腳步?
    「真正聰明的人要做一個會學習的人,而不是做一個最勤奮的笨蛋」,說到讀書學習,相信每個人都讀過書,但很多人都不會讀書,包括我自己。在我的書房裡擺著很多本書,每次聽說一本書或者看到一本好書,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把它買來,開始我的讀書,但是都很難堅持把一本書讀完。
  • 當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幹嘛
    我的身邊經常能聽到讀書無用論,即便是那些已經大學畢業的。他們自從工作之後就很少再捧起書讀了,有時間更願意玩遊戲,刷手機,追劇。每當聊起讀書他們就說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這個社會需要的不是你有多少知識,而是你會不會做人,滿口都是什麼「情商」,「人脈」,甚至連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書籍都懶得看。即便如此我依然鼓勵大家多讀書,只有讀書才能讓你在這個迷茫的社會當個明白人。
  •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一個絕望的女兒寫給媽媽的信
    媽媽,就是因為看到你跟我爸那樣過了一輩子,所以我會害怕,我不想再像你那樣去過接下來的人生。你在爭吵的時候總是在說:「你讀了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連這點兒道理都不懂。」是的,我「不懂」。或許你認為我現在做出這樣的選擇是離經叛道的,其實不然。這是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想出來的結果。
  • 讀書能給你帶來什麼
    高中畢業後,我就基本不怎麼讀書了。一個是因為沒有時間。第二個原因也是因為自己本身對讀書也不是特別的有興趣。不然的話,我就去考大學了。那麼我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重新愛上學習,愛上讀書的呢?有人說,你要想改變命運,就只能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就買了幾本書,但是也不知道要看什麼樣的書。我最開始看的就是育兒一類的書,因為當時家裡面有一個小孩子。我不知道怎麼樣去餵養他,怎麼樣可以把他培養的更好,所以我就買了這一類的書來看。但是基本上看了我覺得也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因為我只是看了,但是並沒有實際性的照著書的方法去做。
  • 幸福到底是什麼?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幸福是什麼?過去,我走進10家書店,能找到100本討論幸福的書。如今,我打開1個搜尋引擎,瀏覽10個網頁,就能得到1000條結果。 有人說,你有一個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 熱戀時的想念是挺幸福的,假若終身想你終身不見,豈不是一場悲劇?
  • 女人的一生到底該託付給誰?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不知道楊女士的家庭矛盾是否能夠調和,也不知道她丈夫的愛是否已經開始消失。 但是我最想告訴她的一點是,女人的一生如果一定要有所託付,那麼最好的答案不是丈夫,更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上帝創造了人類,讓他們分布在世界的不同地方,成為不同人種,學習不同語言,讓他們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交流,不僅僅是為了愛情的發生,更是為了他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 讀書何用 ?我想這是對讀書的最好詮釋
    為什麼要讀書?從你結束快樂的幼兒園時光,你就開始站在新的起跑線上了。書中不一定有黃金屋,書中不一定有顏如玉,讀書不一定讓你成為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但是,還是希望你用心讀書。因為,讀書是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的唯一途徑。 讀書,不全是使人快樂,卻一定是使人先苦後甜。讀書的過程,是操練你智商的過程,是完善你情商的過程,是提升你藝商的過程。
  •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也許知道那些無意義的生活才能找到答案
    有網友說:給我一個活下去的理由。不知道這位朋友經歷過什麼,正在經歷著什麼。但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當我們遇到困難,甚至感到絕望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給自己一個理由活下去——活著需要一個理由,也可以說要通過這個活著的理由找到活著的意義。
  • 《小王子》:什麼是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經常在想,愛到底是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愛是一種令人琢磨不透的感覺。也有人可能會告訴我愛是兩個人靈魂深處的相吸。還有人或許會說現代愛的兩種詮釋方式是轉帳和娶你。什麼是愛,大家眾說紛紜。那到底愛是什麼呢?
  • 什麼是夫妻?他們就是最好的答案
    婚姻一定不能將就,雖然「剩女」這個詞在前幾年一度流行,但近幾年獨立的女性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晚婚不代表就是「剩女」,不過是因為寧缺毋濫。不少女人,才剛大學畢業就不得不急急忙忙的找起結婚對象,本該是自己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機,卻因為感情的事情給耽誤了。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最好的答案
    媽媽說:「是你爸爸追求我的。」孩子很驚訝,他問:「那你答應了嗎?」媽媽:「當然,不然怎麼會有你?」孩子顯得有些懊惱:「你就不應該答應,有了我,將來還要死去,有什麼意思呢?」這個故事是網友真實的分享,其實就算不用特別說明,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有過這種疑問:既然最終都要死亡,那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有一種好的夫妻關係,叫「我倆」將讀書進行到底
    其實在他倆的關係中,無論是在各自的原生家庭,還是後來他倆組成的小家,無論富裕還是落魄,他們能不慌不忙的做自己,將小日子過得淡定從容、活色生香,都是因為他們都愛讀書並將讀書進行到底。所謂幸福的婚姻,無非就是我們的愛好相同,有共同的孩子,你在鬧我在笑,我愛你的樣子也是你自己最喜歡自己的樣子。
  • 什麼是最好的感情?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什麼是最好的感情?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兩人出發前收拾行李,她很戀家,要把習慣的東西都帶上,本以為他會厭煩,但他卻耐心地把所有東西都默默裝進行李箱,給了她無限的尊重;  她要做功課,但因屋子裡太悶,他便在天台為她布置好一切,只為給她一個舒服的環境,給了她所有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