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人感言:搭伴兒過日子10年,兒女的稱呼從叔變成「爸」

2020-10-12 一絲垂綸

作者/一絲垂綸

導語:

交人交心,交友交真。人與人之間建立深厚感情,不能只看嘴上功夫,做表面文章。要從做人做事開始,用心去體會。

所謂共事知心,只有共同經歷一些事情,才能增進彼此的關係,看清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從而了解認識其為人本性。

老人們搭伴兒生活同樣如此,通過日常的交往,兩個人之間以及與孩子們之間,才能互相了解和認可。

68歲老鄰居郭大叔,每說到與老伴兒一起度過的10年就激動不已。

01

郭大叔是一位小學老師,性格開朗隨和,為人善良耿直,無論在學校還是鄰裡之間,都是一個被稱讚的好人。

他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已經結婚成家,搬進了城裡。幾年前,妻子也生場大病去世了。這樣一來,偌大一個院子裡,冷冷清清,只剩下他一個人啦。

那時,郭大叔每月有將近兩千元的工資,這在農村可是好條件了。於是很多好心人便上門給他介紹老伴兒。他不好推辭,也就去見了兩個。

可後來孩子們知道了,認為這事有些不妥。他們說郭大叔快退休了,回頭肯定要跟他們到城裡,如果找一個村裡的後老伴兒,會帶來很多麻煩的。

想想孩子們說的也有些道理,那就從城裡找吧。郭大叔實際沒太在意,不就是搭個伴兒嘛,只要孩子們不反對找,哪裡的無所謂。

不久,果然一個乾淨利索的城裡大媽進了他的門。

02

這個郭嬸有兩兒兩女四個孩子,自從退休後就開始帶孫子孫女,弄得比上班還忙。可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給誰看,不給誰看難以平衡。

二兒子兩口子工作忙,孩子又小。她就主動把孩子接到身邊,想著可以減輕點他們的負擔。這兩口子自然是高興了,可大兒媳婦卻不高興了,說自己也忙不過來,也要把孩子送過來。

沒辦法,一樣的親兒子親孫子,不能有偏向呀,送過來一起看吧。再加上閨女有時也把孩子帶過來,這下她真是吃不消啦!

郭嬸思來想去,自己一把年紀了,這樣下去一定承受不了的,乾脆誰家的也不管了。這一說不管了,兒女們嘴上不說,臉上都有點不高興了。

正在這當口,有人私下裡聊起找老伴兒的事,郭嬸沒猶豫就同意了,趕緊找個地方清靜幾天吧。

03

郭嬸來到了村裡,但幾個兒女對郭大叔都很不認可。一是他們覺得後老伴兒沒有感情基礎,不靠譜;二是他們認為郭嬸不帶孩子了,都是郭大叔在背後攪和的。

了解情況後,郭大叔心裡很不舒服,自己這日子還沒開始,麻煩就先來到了,關鍵這種事還不太好說明白。怎麼辦呢?不聞不問肯定是不行的。

過了一段時間,郭大叔與這位郭嬸互相體貼、照顧,相處得挺融洽,彼此都很滿意,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兩個人的心情好了,精神面貌也改變了很多。

可是關係再好,如果沒有孩子們的祝福,總覺得還不夠圓滿。兩個老人一合計,就讓他們都把孩子送過來,反正家裡的院子大,就當開幼兒園了。

從那以後,郭大叔教孩子識字讀書,郭嬸負責孩子們吃喝,一天到晚,院子裡都熱熱鬧鬧的。天氣好的時候,老兩口就領著這幫孫男娣女的到地裡轉一圈,挖點野菜或是採摘一些水果。

看到老兩口的態度,兒女們都沒了脾氣,慢慢地也理解了。畢竟老人們大半輩子都不容易,過幾天自己想過的日子也是應該的,何況還這麼幫助自己呢。

04

有一回,郭嬸不小心摔傷膝蓋,住進了醫院。兒女們話裡話外地埋怨郭大叔,沒照顧好她。

郭大叔什麼也沒說,一個人吃住在醫院,伺候了郭嬸一個多月。後來,郭嬸告訴孩子們,自己摔傷怨不得郭大叔,都是自己逞能造成的。

出院時,郭大叔又悄悄辦完了所有手續,沒讓孩子們拿一分錢。那天回到村裡的家,他張羅了一桌好飯。

吃飯時,他對兩邊的孩子們說:「你們都是好孩子,都愛自己的老人,但現在我們是夫妻,是搭伴兒的人,更懂得對方的重要性。以後的日子裡,我們互相陪伴,互相依賴,你們誰能代替嗎?」

坐在一旁的郭嬸也很動情,一邊抹著眼角的淚水,一邊說:「你們郭叔的話沒錯,不要光聽別人說,半路夫妻怎麼沒感情,怎麼只認錢,有災有病了誰也不管誰,那樣的人的確有,但也不是全那樣。我們的關係你們都看見啦!」

05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郭大叔炒了幾個菜,想著老兩口一塊兒喝兩杯。忽然院門被推開了,雙方的兒女孩子們一起湧了進來。

沒等兩個老人反應過來,孩子們都齊刷刷地喊到:「爸、媽,我們回來過年啦!爺爺、奶奶,我們回來過年了!……」

院子裡一片歡聲笑語。68歲的郭大爺老淚縱橫,連聲道:「好,好!我要給每個孩子都發個大紅包。」

他們沒有苛求自己去做什麼,只是做了本應該做的事:尊重、孝敬老人;疼愛、理解孩子。

人們交往要用心。金錢物質很重要,但內心的交流與溝通,才能真正加深感情。

愛屋及烏,用心去愛別人,用心去體會別人的愛。讓陽光照亮我們的心房,讓善良溫暖每一個親人。


文後寄語:

  • 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祝您健康快樂!
  • 作者:一絲垂綸,一個性格開朗、愛開玩笑的情感講述者,願陪伴師友品味生活,笑談人生。

相關焦點

  • 68歲老人傾訴:搭夥過日子15年,老伴去世後他兒女送我一套房
    有的老人覺得再找老伴要領證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婚姻,搭夥過日子,只能是在經濟上相互補償而已,沒有多少真實的情感。其實,現實生活裡搭夥過日子的老人,到了最後也不都是不好的結局。院區裡的68歲的付阿姨說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己遇見了好的搭夥老伴以及知道感恩的兒女。
  • 故事:68歲老人傾訴:搭夥過日子15年,老伴去世後他兒女送我一套房
    有的老人覺得再找老伴要領證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婚姻,搭夥過日子,只能是在經濟上相互補償而已,沒有多少真實的情感。其實,現實生活裡搭夥過日子的老人,到了最後也不都是不好的結局。院區裡的68歲的付阿姨說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己遇見了好的搭夥老伴以及知道感恩的兒女。下面我們來聽聽付阿姨的故事,真的就是那句「好心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
  • 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何不同?三位68歲老人的話,很現實
    人不管到了哪個年歲,手裡有錢就有底氣。對於老人來說,同樣如此。雖說養兒防老,可人到晚年,兒女成了家裡的頂梁柱,他們也面臨很大的生活壓力,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負擔。做父母的,多半不會願意看著孩子過得太辛苦。從另一方面說,人老了沒了賺錢的能力,突然從自己賺錢自己花變成伸手向兒女要錢過日子,心情難免會失落。
  • 原配臥病多年離世,他找了新的老伴,這位68歲的老人有話說
    下面是一位68歲老人的故事,當你看完他的故事,請你說說,人老了,如果老伴先離世了,剩下的一個人可以再找老伴嗎?子女會答應嗎?歲,去年上半年,他的老伴去世了。三個孩子抽空就會回家來看望,也會搭一把手照顧母親,但是他們終究是忙,忙工作,忙孩子,所以沒有一個人會留下來多陪伴母親幾天。每到夜晚,房間裡就剩下了趙伯和不會說話的趙姨,牆壁上的掛鍾滴答滴答,整個屋子裡都充滿了寂寞。好幾年了,趙姨一句話不能說,總是趙伯坐在床前對她自言自語,那種寂寥,讓人覺得心疼。
  • 68歲老人傾訴:再婚10年,相敬如賓,只因再婚前有這幾點約定
    院區裡68歲的範姐與72歲的老溫再婚10年,生活的很美滿,彼此之間相敬如賓。很多老姐妹跟她取經,範姐說:我們再婚前有這幾點約定,我們再婚後一直按照約定來做,彼此之間才會有這樣的信任和包容。老溫的老伴過世2年,範姐也從女兒家帶孩子回到自己的住處,就有好心人給他們搭線。老溫很是願意,範姐覺得自己的女兒成家了,孩子也幫她帶大了,自己可以享受生活了,也就沒有那麼彆扭著,兩個人同意交往著。範姐和老溫接觸了一段時間後,老溫提出了領證再婚,他說自己不接受搭夥過日子,沒有安全感。
  • 獨身老人該不該找伴兒?找了伴兒該不該領證?這兩位老人給你答案
    老年人的幸福到底是找個伴兒互相慰藉還是領了證後的互相照顧?不同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人也會有不同的做法。看看兩位爺爺的遭遇。三爺爺是爺爺的弟弟,50多歲的時候三奶奶因病去世,從此三爺爺就成了一個孤家寡人,就這麼一個人過了十幾年。隨著年齡的增長,三爺爺似乎覺得一個人的日子過的太冷清了,決定找個伴兒。不久就有人介紹了一個老太太,身體不太好,但是洗衣做飯都能做。就這樣兩人搭伴兒生活到一起了。
  • 搭伴生活13年,68歲老人感慨:老伴兒離世後,他們把我當親媽
    只不過,由於老年人生活具有的特殊性,很多時候,在情感溝通、兒女關係以及財產分配等方面,倘若處理不得當,容易產生一些矛盾,導致大家都不開心。當然,也有不少家庭的老人、孩子重情重義,互相謙讓,不計較得失,一心一意只為了能生活得和諧融洽,幸福快樂。
  • 再婚9年,相濡以沫,69歲老人感言:保重自己,才是愛惜老伴兒
    導語:日常生活中,不少老人再婚後,由於計較太多或者感情基礎不好,常會矛盾重重,日子過得很不開心,但也有許多互相包容69歲的老鄰居史阿姨再婚9年,與老伴兒相濡以沫,互敬互愛,讓人非常敬佩。談及他們的恩愛經驗,她感言:保重自己,才是真正愛惜老伴兒呀!
  • 兒女孝順的老人,還有必要存錢嗎?3位68歲老人的答案很是一致
    如果說老人存錢,更多時候是為了防止兒女的不孝,那麼針對兒女特別孝順的情況下,我們的老人還有必要自己存錢嗎?我們今天就聽聽3位68歲的老人的心裡話,看看他們對於這件事情,又是怎麼看待的?68歲了,我有3個子女,在很早的時候,我就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這句話的道理,因此早在3個子女成家立業以後,我也沒有什麼經濟負擔了,我就開始慢慢的給自己攢養老錢。
  • 68歲大娘自述:搭夥過日子10年,老伴走了,他兒女送我一套房
    這個時候,就會有不少人選擇再找一個老伴搭夥過日子,兩人相互陪伴、相互溫暖。有一些人認為搭夥過日子不靠譜,說搭夥過日子的人一般都是帶有目的性,可能是為了找一個免費保姆,可能是圖對方的錢。不可否認,確實存在著這樣一些人,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下面我們就來聽聽一位68歲的大娘的故事。
  • 「搭夥過日子」,晚年最好的養老方式,一位68歲老人受益匪淺
    一個人的生活是孤單的,特別是歲數大了,身體不好,兒女們不在身邊。這時候老人就會想要一個老伴,但是老人再婚涉及的很複雜,一旦處理不好關係就會生活一團糟。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老年時,一種很實用的養老方式——搭夥式過日子。杜大爺今年68歲了,退休已經八年了,雖然每月退休金有五千元,但是卻很不快樂。
  • 68歲老人自述:獨居10年,不找老伴不靠兒子,過得清閒自在
    很多人認為,人到了一定年歲,尤其是女人,還是不要再找的好,如果遇到真心相伴的人,可以許一段美好的餘生;如果遇人不淑,也就會再次陷入婚姻的困擾。其實,真實的生活是但凡獨身的老人,內心深處都渴望有個伴在身邊相伴到老,可天不遂人願,很多時候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太殘忍。院區裡68歲的胡姐說:單身獨居10年,不找老伴不靠兒子,日子過得清閒自在。
  • 搭伴兒8年,相濡以沫,65歲大媽感言:遇到對的人,才會有幸福
    院裡65歲的尤大媽搭伴兒8年,相濡以沫,不無感慨地說:只有遇到對的人,才能生活得幸福呀!講述者:65的尤大媽01我和老盧搭伴兒生活8年了為了兒女,做父母的幹什麼都心甘情願,只要看著他們能踏踏實實地過好日子,就放心了。慢慢地,我和老盧越聊話題越多,越走也越近。可能是多年伺候孩子養成了習慣,他做事很細心,也很會照顧別人。這讓我心裡很舒服,畢竟兩個人在一起是要互相體貼,互相幫助的嘛。
  • 有一種情親   搭伴過日子
    有一種情親 搭伴過日子我們這裡的很多孤寡老人結婚都不領證,兩個人感覺好了呢,就在一起做個伴兒,兒女們也挺支持的,這樣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不會因為財產問題幹涉老人們的婚姻,老人們也感覺挺自由的,有好感了呢,就繼續生活在一起,如果感覺不合適了,就各回各家各找各的孩子。
  • 65歲老人自述:搭夥過日子8年 ,老伴走了,他兒女送我一套房
    導語:老年人找老伴到底是要領結婚證比較好,還是搭夥過日子比較好?很多人認為搭夥過日子不好,因為搭夥過日子沒有法律保障,但是65歲的曹阿姨和老伴搭夥過日子8年了,老伴走了,曹阿姨的兒女卻送給曹阿姨一套房,明明只是搭夥過日子,曹阿姨的兒女為什麼要送她一套房呢?
  • 搭伴兒10年,相敬如賓,68歲大媽說:我們提前就「約法三章」
    68歲的王大媽搭夥過日子10年,互相之間關係融洽,她說:「我們提前就有了『約法三章』。」在一起過日子,就不會沒有「馬勺不碰鍋沿」的時候,年輕人是這樣,老人們也是這樣。有一次,王大媽做的菜有點鹹了。劉大爺愛喝兩口,可能感覺不能做下酒菜了,就嘮叨幾句。可能那兩天王大媽心情不太好,聽老伴兒說她,就生氣了,大喊大叫了一通,飯也不吃啦,非要回兒子那邊。
  • 68歲母親守寡20年想再婚,兒媳反對,母親一番話兒子羞愧落淚
    導語:老人喪偶能不能再嫁,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現實問題,對於子女應該關心老人的晚年生活,不能干涉他們另嫁或再娶。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很多喪偶的老人都勇敢開始一段黃昏戀,讓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孤單,這是社會進步也是兒女之福。
  • 68歲奶奶的感悟:做到這3點,兒女爭搶著給你養老
    當然也有一些孝順的兒女,他們願意和父母同住,給父母錢養老。那麼到底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兒女才願意負責養老?68歲奶奶說了實話。02身體康健我身體還不錯,68歲的年紀,沒病沒災,每天吃完飯就是在樓下公園和同齡的老人聊天,之後買菜回家。
  • 68歲老人的忠告:感情再好,別搭夥也別領證
    導語:老年喪偶,但自己又有退休金的老人,晚年要怎樣過才是最舒坦的呢?如果要找老伴,是搭夥好還是領證好?周阿姨:68歲。我有退休金,每月的退休金有3000。這退休金都是我女兒幫我保管著,我每月只拿1000的零花錢,因為我女兒擔心老人身上有錢,那些賣保健品的騙子就會上門找我推銷。我有一兒一女,他們都已經結婚了,我沒有跟兒女住在一起,我自己住。自己住日子有點孤獨。很多人說老年人也應該找個伴。老年人找伴是挺麻煩的一件事兒,如果要搭夥,說出去名聲不好聽,沒有領結婚證,名不正言不順的。
  • 68歲老人的忠告:感情再好,別搭夥也別領證。
    導語:老年喪偶,但自己又有退休金的老人,晚年要怎樣過才是最舒坦的呢?如果要找老伴,是搭夥好還是領證好?周阿姨:68歲。我有退休金,每月的退休金有3000。這退休金都是我女兒幫我保管著,我每月只拿1000的零花錢,因為我女兒擔心老人身上有錢,那些賣保健品的騙子就會上門找我推銷。我有一兒一女,他們都已經結婚了,我沒有跟兒女住在一起,我自己住。自己住日子有點孤獨。很多人說老年人也應該找個伴。老年人找伴是挺麻煩的一件事兒,如果要搭夥,說出去名聲不好聽,沒有領結婚證,名不正言不順的。